板间快插电磁屏蔽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04152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板间快插耐功率电磁屏蔽连接器。改变连接器的结构,减小插合长度,实现小型化,突破传统,满足了板间高度9.9mm的需求,在插针组件中加设有螺旋簧片,螺旋簧片的螺旋齿因齿形和分布与连接器的外导体之间形成更高的接触,电磁屏蔽效果良好。螺旋簧片和簧片在连接器的外导体和安装板紧密贴合,从连接器的角度解决了射频传输时的信号泄露问题。在插孔组件中加设带有开口的腰鼓型簧片,为对插提供更好地接触,解决了直接找正插合的疑难。将板间连接器的设计功率从原来的最高50W提高到100W,解决了连接器发展过程中小型化和大功率不能同时实现的矛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靠性高,可应用于无线系统模块及仪器中,实现板与板或者模块与模块间的连接。(*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子信息
主要涉及电连接器,具体是一种新型的板间快插电磁屏蔽射频连接器。适用于印制板或模块与模块间的高密度连接。可应用于无线系统模块及仪器中,实现板与板或者模块与模块间的连接。
技术介绍
随着通信设备、网络通信设备、计算机设备、和汽车电子等整机设备的多功能化、小型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板间连接器越来越趋向于小间距和小体积。但是在一些使用场合也存在体积小和负载功率高的矛盾。板间连接器主要用于微波传输,一般使用频率都在IOGHz以上,而且随着整机系统的功率容量不断增大,对板间连接器的功率也有了很高的要求。目前市场上主流板间盲插型连接器都存在电磁屏蔽效果差和功率容量小的缺点。连接器将两个电路板连接以后,通常被连接的两板间距比较大,尤其是在功率大的情况下,插针组件和插孔组件对插后两板间的间距处在15mm以上,这就严重的制约了使用该连接器的仪器设备的小型化设计。尤其是用于板与板之间的连接,目前由于屏蔽性不太好还存在射频传输时的信号泄露。根据射频传输原理分析,同轴线电磁波的泄露一是中间导体和外导体必须有更好的电导率;二是同轴连接器中间导体之间、外导体之间的良好屏蔽使用同轴线处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间快插电磁屏蔽连接器,包括插针组件和插孔组件,插针组件和插孔组件分别安装于不同的电路板,通过对插实现板间的电路连接,插针组件包括有插针、插针绝缘子、插针外壳和压盖,插针外壳的后端面设有压盖,插针外壳的工作端内封装有插针、插针绝缘子;插孔组件包括有插孔、插孔绝缘子和插孔外壳,插孔外壳内安装插孔绝缘子和插孔,其特征在于:插针组件还包括有螺旋簧片(3),在插针外壳的外侧环绕性地设有一个凹槽,螺旋簧片(3)装在该凹槽内,插针(1)上设有一个倒刺;插孔组件还包括有内嵌簧片(9),插孔外壳(8)左端孔内设有一个倒刺,插孔外壳(8)右端孔内设有一个凹槽,内嵌簧片(9)置于该凹槽中,插孔外壳外侧环绕性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江波任强汪航荣强战群高云娟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华达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