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芯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03722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1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磁芯棒。磁芯棒,其特征在于,自下至上依次包括圆柱体(4)、圆柱体(2)、圆柱体(1)和圆柱体(3),其中:圆柱体(1)直径为9.6mm,长度为222±0.3mm;圆柱体(2)直径为7mm,长度为8.5±0.05mm;圆柱体(3)直径为5.35±0.05mm,长度为13.9mm;圆柱体(4)直径为5.3±0.05mm,长度为11mm;所述圆柱体(4)的顶部侧端开有凹槽,凹槽深度6.4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磁芯棒,结构设计合理,适应性较广,与磁芯棒外的滚轴配合更紧密,磁性更强、更稳定。(*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磁芯棒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磁芯棒,性能无法达到稳定,质量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磁芯·棒。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磁芯棒,其特征在于,自下至上依次包括圆柱体(4)、圆柱体(2)、圆柱体(I)和圆柱体(3),其中圆柱体(I)直径为9. 6mm,长度为222±O. 3mm ;圆柱体(2)直径为7mm,长度为8. 5±0· 05mm ;圆柱体(3)直径为5· 35±0· 05mm,长度为 13.9mm;圆柱体(4)直径为5· 3±O. 05mm,长度为Ilmm;所述圆柱体(4)的顶部侧端开有凹槽,凹槽深度6. 4mm。本技术磁芯棒,结构设计合理,适应性较广,与磁芯棒外的滚轴配合更紧密,磁性更强、更稳定。附图说明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磁芯棒,自下至上依次包括圆柱体4、圆柱体2、圆柱体I和圆柱体3,其中圆柱体I直径为9. 6mm,长度为222 ± O. 3mm。圆柱体2直径为7mm,长度为8· 5±0· 05mm。圆柱体3直径为5. 35±0· 05mm,长度为13. 9_。圆柱体4直径为5. 3 ± O. 05mm,长度为11mm。圆柱体4的顶部侧端开有凹槽5,凹槽5深度6. 4mm。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
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磁芯棒,其特征在于,自下至上依次包括圆柱体(4)、圆柱体(2)、圆柱体(I)和圆柱体(3),其中 圆柱体(I)直径为9. 6mm,长度为222±0· 3mm ; 圆柱体(2)直径为7mm,长度为8. 5±0. 05mm ; 圆柱体(3)直径为5. 35±0. 05mm,长度为13. 9mm ; 圆柱体(4)直径为5. 3±0· 05mm,长度为Ilmm ; 所述圆柱体(4)的顶部侧端开有凹槽,凹槽深度6. 4mm。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磁芯棒。磁芯棒,其特征在于,自下至上依次包括圆柱体(4)、圆柱体(2)、圆柱体(1)和圆柱体(3),其中圆柱体(1)直径为9.6mm,长度为222±0.3mm;圆柱体(2)直径为7mm,长度为8.5±0.05mm;圆柱体(3)直径为5.35±0.05mm,长度为13.9mm;圆柱体(4)直径为5.3±0.05mm,长度为11mm;所述圆柱体(4)的顶部侧端开有凹槽,凹槽深度6.4mm。本技术磁芯棒,结构设计合理,适应性较广,与磁芯棒外的滚轴配合更紧密,磁性更强、更稳定。文档编号H01F27/255GK202662417SQ201220288349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9日专利技术者臧国元, 沈宏章, 秦正刚 申请人:芜湖凯元电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磁芯棒,其特征在于,自下至上依次包括圆柱体(4)、圆柱体(2)、圆柱体(1)和圆柱体(3),其中:圆柱体(1)直径为9.6mm,长度为222±0.3mm;圆柱体(2)直径为7mm,长度为8.5±0.05mm;圆柱体(3)直径为5.35±0.05mm,长度为13.9mm;圆柱体(4)直径为5.3±0.05mm,长度为11mm;所述圆柱体(4)的顶部侧端开有凹槽,凹槽深度6.4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国元沈宏章秦正刚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凯元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