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吸收式制冷及吸附式制冷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将吸收和吸附相结合的制冷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吸收式制冷和吸附式制冷都是由热能驱动,取代压缩机产生高温高压蒸气经冷凝器冷凝、节流阀膨胀降压送入蒸发器产生冷量的制冷系统。在全球用电紧张的时代,被越来越多的使用在工厂、船舶等存在大量废热或燃气富余的场合。其中吸收式制冷利用溶液的相平衡原理,对其加热或冷却使溶液表面发生或吸收制冷剂蒸气。除了制冷循环的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外,还需要由发生器、吸收器、溶液泵和节流阀组成的溶液循环;为了节省热源,常在吸收器和发生器间加入溶液热交换器对浓溶液预热、对稀溶液预冷。但是直接将冷热溶液进行热交换会损失大量热量,能量品位流失,对系统效率影响很大,尤其在冷热源温差过大的情况下这种影响更为显著。吸附式制冷利用吸附材料对制冷剂气体的吸附作用,采取两个或四个吸附床轮流进行加热脱附和冷却吸附的办法进行连续制冷。其缺点在于吸附材料的热惰性会使吸附床在加热或冷却过后仍然具有保持该温度的趋势,这样在由脱附转为吸附及其反向过程中会浪费大量热源和冷却水,致使系统效率大大低于理论值。综上所述,针对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收?吸附制冷循环系统,包括有吸收器和发生器,以及一对吸附床,其特征在于,吸收器底部的浓溶液管路通入吸附床的一组盘管后连接至发生器中部;发生器底部的稀溶液管路连接吸附床的另一组盘管后通入吸收器的顶部;各吸附床的脱附蒸汽管路通入发生器内;各吸附床的吸附蒸汽管路通入吸收器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文哲,韩笑生,缪宝龙,段龙,迟翠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事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