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01480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枢纽器结构,其包括一枢接于第一、第二支架第一侧的枢接第一铰链,另在第一、第二支架第二侧之间以第二、第三铰链枢接一支撑件,通过该非同轴设置的第二、第三铰链产生的摩擦扭力,使得该支撑件对触控屏幕形成支撑作用,从而令与该枢纽器结构连接的电子产品,例如便携计算机的触控屏幕进行触控操作时,该枢纽器结构可避免触控屏幕按压或滑动(受力)产生前后晃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枢纽器,尤指ー种具有防晃动功能的枢纽器结构。技术背景 电子产品,诸如便携计算机、电子辞典、携帯型影音播放装置及掀盖式手机等,其是将基座设于下半部,并由ー对枢纽器与上半部的屏幕链接,使屏幕相对于基座可为的开合。因此,枢纽器亦为决定上述产品好坏的一大要因。而随着触控技术的进步,便携计算机采用触控屏幕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当便携计算机的触控屏幕掀开至可操作状态时,由于屏幕与基座间的枢纽器为固定扭力,以致使用者以手指对触控屏幕上进行按压或滑动过程中,该触控屏幕产生的反作用力,将造成触控屏幕的前后晃动,而衍生出操作上的不便,甚至严重影响到触控效果及顺畅感。探究其原因,乃在于前述枢纽器并无额外的扭カ变化及支撑效果,而亟待相关业者的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及其所増益的功效在于提供ー种具有防晃动功能的枢纽器结构,该枢纽器结构是在第一、第二支架第一侧枢接第一铰链,另在第一、第二支架第二侧之间以第二、第三铰链枢接ー支撑件,通过该非同轴设置的第二、第三铰链产生的摩擦扭力,使得该支撑件对触控屏幕形成支撑作用,从而令与该枢纽器结构连接的电子产品,例如便携计算机的触控屏幕进行触控操作吋,该枢纽器结构具有克服触控屏幕按压或滑动(受力)产生前后晃动的优点。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枢纽器结构,其包括一第一支架和一第二支架,该第一、第二支架第一侧枢接一第一铰链,该第一支架第二侧设有一固定架片,且该固定架片径向开设ー长形限位槽,而该第二支架第二侧外侧与该第一支架的固定架片之间另设有ー支撑件,该第二支架第二侧与该支撑件上端枢接一与第一铰链非同轴设置的第二铰链,而该支撑件下端与该长形限位槽枢接一第三铰链;通过该第二、第三铰链产生的摩擦扭力,使得该支撑件可形成支撑作用;当该第二支架向上掀开时,使其以第一铰链为轴心,并绕着该第一支架旋转,而该第二支架第二侧随着该第二支架同步旋转,使得该第二铰链带动该支撑件上端旋转位移,而令该支撑件下端的第三铰链于限位槽内移动。其中该第二支架第二侧进ー步设有一辅助支架,而该支撑件设于该辅助支架外侧与该第一支架的固定架片之间,且该第二铰链枢接于辅助支架与该支撑件上端。其中该第一、第二支架各设有ー接装于便携计算机的基座与触控屏幕的连接部。其中该第一铰链包括一第一枢轴,该第一枢轴一端接装于第二支架的固定孔,而另一端穿越第一支架的第一轴孔,并进一步套接一与该第一枢轴连动的摩擦片、至少ー弹性体,并以一端封件结合于该第一枢轴端部。其中该第一枢轴于该摩擦片和弾性体之间进ー步套接一固设于该第一支架的闭锁固定件,以及一与该第一枢轴连动的闭锁转动件。其中该闭锁固定件与闭锁转动件两者邻接面相对设有凹部与凸部;以及该闭锁固定件周缘突设ー插接于该第一支架预设榫孔的凸榫,使得该闭锁固定件固设于第一支架一侦牝并共同包夹摩擦片。其中该第二铰链包括一第二枢轴,该第二枢轴一端接装于该支撑件上端的固定孔,而另一端则穿越该辅助支架的第二轴孔,并进一步套接一与该第二枢轴连动的摩擦片、至少ー弾性体,并以一端封件结合于该第二枢轴端部。其中该第三铰链包括一第三枢轴,该第三枢轴穿越该支撑件下端开设的第三轴孔及该固定架片的限位槽,并进一步套接一与该第三枢轴连动的摩擦片、至少ー弾性体,并以一端封件结合于该第三枢轴端部。其中该支撑件与固定架片间进一步设有一供第三枢轴穿越的间隔环。 本技术所采取的另ー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枢纽器结构,其包括一第一支架和一第二支架,该第一、第二支架第一侧枢接一第一铰链,该第一支架第二侧设有一固定架片,且该固定架片径向开设ー长形限位槽,而该第二支架第二侧内侧与该第一支架的固定架片之间另设有ー支撑件,该第二支架第二侧与该支撑件上端枢接一与第一铰链非同轴设置的第二铰链,而该支撑件下端与该长形限位槽枢接一第三铰链;通过该第二、第三铰链产生的摩擦扭力,使得该支撑件可形成支撑作用;当该第二支架向上掀开时,使其以第一铰链为轴心,并绕着该第一支架旋转,而该第二支架第二侧随着该第二支架同步旋转,使得该第ニ铰链带动该支撑件上端旋转位移,而令该支撑件下端的第三铰链于限位槽内移动。其中该第二支架第二侧进ー步设有一辅助支架,而该支撑件设于该辅助支架内侧与该第一支架的固定架片之间,且该第二铰链枢接于辅助支架与该支撑件上端。其中该第一、第二支架各设有ー接装于便携计算机的基座与触控屏幕的连接部。其中该第一支架第一侧轴向开设ー第一轴孔,且该第一轴孔径向连通ー插槽,而该第一铰链包括一第一枢轴,该第一枢轴一端接装于第二支架的固定孔,而另一端套设于一装设于该第一轴孔内的包覆件,该包覆件轴向设有至少ー供第一枢轴套设的管簧,且该管簧及其径向延伸的插榫则一同插接于该第一轴孔及其连通的插槽内。其中该第二铰链包括一第ニ枢轴,该第ニ枢轴穿越该支撑件上端的第三轴孔及该辅助支架的第二轴孔,并进ー步套接一与该第二枢轴连动的摩擦片、至少ー弾性体,并以ー端封件结合于该第二枢轴端部。其中该第三铰链包括一第三枢轴,该第三枢轴一端接装于支撑件下端的固定孔,而另一端则穿越该固定架片的限位槽,并进一步套接一与该第三枢轴连动的摩擦片、至少一弾性体,并以一端封件结合于该第三枢轴端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具有克服触控屏幕按压或滑动(受カ)产生前后晃动的优点。附图说明为进一歩掲示本技术的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其中图I为本技术枢纽器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枢纽器结构第一实施例另ー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3及图4为本技术枢纽器结构第一实施例组立后两不同视角的立体图;图5a至图5b为本技术枢纽器结构第一实施例于掀开过程中的侧视图;图6及图7为本技术枢纽器结构第二实施例两不同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8为本技术枢纽器结构第二实施例组立后并掀开至90度的立体图;图9a至图9b为本技术枢纽器结构第二实施例于掀开过程中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至图5b所示,基本上,本技术枢纽器结构是由一第一支架1,一第二支 架2,一第一铰链3,一支撑件4,一第二铰链5及一第三铰链6所组成。该第一、第二支架1、2水平向各设有ー连接部11、21,该两连接部11、21各自开设至少ー连接孔111、211,该等连接孔111、211供螺丝穿越后,以便将该第一支架I与第二支架2分别接装于便携计算机的基座与触控屏幕。而该第一、第二支架1、2第一侧的直立面枢接ー第一铰链3,该第一铰链3包括一第一枢轴31,该第一枢轴31 —端接装于第二支架2预设的固定孔22,而另一端穿越第一支架I预设的第一轴孔12后,该第一枢轴31进ー步套接一与第一枢轴31连动的摩擦片32、一固设于该第一支架I的闭锁固定件33、一与第一枢轴31连动的闭锁转动件34、至少ー弾性体35,例如碟形、波形弾片或弹簧、一垫片36,最后以一端封件37,例如防脱螺帽结合于第一枢轴31端部,以轴向迫紧前述弾性体35、由该闭锁固定件33与闭锁转动件34所组成的凸轮机构、以及与第一支架I相邻接的摩擦片32。其中,该闭锁固定件33与闭锁转动件34两者邻接面相对设有凹部331与凸部341,使第二支架2相对于第一支架I具有自动闭锁的功能。此外,该闭锁固定件33周缘突设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枢纽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第一支架和一第二支架,该第一、第二支架第一侧枢接一第一铰链,该第一支架第二侧设有一固定架片,且该固定架片径向开设一长形限位槽,而该第二支架第二侧外侧与该第一支架的固定架片之间另设有一支撑件,该第二支架第二侧与该支撑件上端枢接一与第一铰链非同轴设置的第二铰链,而该支撑件下端与该长形限位槽枢接一第三铰链;通过该第二、第三铰链产生的摩擦扭力,使得该支撑件可形成支撑作用;当该第二支架向上掀开时,使其以第一铰链为轴心,并绕着该第一支架旋转,而该第二支架第二侧随着该第二支架同步旋转,使得该第二铰链带动该支撑件上端旋转位移,而令该支撑件下端的第三铰链于限位槽内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鸿洪荣志邱宥腾
申请(专利权)人: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