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水虹吸式坐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00000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节水虹吸式坐便器,有水箱、导水通道、座圈面、导水圈、洗刷孔、盆腔、辅冲水道、喷射孔、排污入口、排污管,所述导水通道在导水圈通道前面分成两路,其中一路连通接所述导水圈,另一路连通所述辅冲水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水通道与所述导水圈、所述辅冲水道之间有一个坡形结构,所述坡形结构与所述导水通道的壁形成一个四周封闭的储水槽;所述座圈面内沿外侧厚内侧薄,所述导水圈的渐缩式空腔的横截面的面积由所述导水圈两端入口处向所述导水圈中间逐渐缩小,所述排污入口底部与所述座圈面上表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50mm。该节水虹吸式坐便器通过优化坐便器整体结构从而达到高效节水、静音、超强洗刷效果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坐便器,尤其是一种通过合理分配从导水通道出来的水流,改进坐便器导水圈结构、便器盆腔高度和排污管长度,优化坐便器整体结构从而达到高效节水、静音、超强洗刷效果的节水虹吸式坐便器
技术介绍
卫浴产品是千家万户老百姓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但是,卫浴产品使用过程中大量耗水,对资源的占用和环境的影响都很大,是典型的量大面广的资源消耗型生活用水器具。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除水资源不足外,中国水资源还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分布不均匀性,相差十分悬殊,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已达 4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14个,此外还有2,0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普及应用节水型卫生洁具是建设节水型社会,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保障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目前情况看,达到国家标准的节水型坐便器冲洗用水仍须5. 5-6升,洗刷及置换效果一般。因此,企业能否在达到国家节水标准各项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坐便器冲洗功能,使节水型虹吸式坐便器实现大排3. 5升下用水,洗刷水流速度为普通节水型产品2倍以上,通过生产这样的产品为建设节水型社会,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保障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创造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水虹吸式坐便器,有导水通道、座圈面、导水圈、洗刷孔、盆腔、辅冲水道、喷射孔、排污入口、排污管,所述导水通道在导水圈通道前面分成两路,其中一路连通接所述导水圈,另一路连通所述辅冲水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水通道与所述导水圈、所述辅冲水道之间有一个坡形结构,所述坡形结构与所述导水通道的壁形成一个四周封闭的储水槽;所述座圈面内沿外侧厚内侧薄,所述导水圈的渐缩式空腔的横截面的面积由所述导水圈两端入口处向所述导水圈中间逐渐缩小,所述排污入口底部与所述座圈面上表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50mm。该节水虹吸式坐便器通过优化坐便器整体结构从而达到高效节水、静音、超强洗刷效果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节水虹吸式坐便器,包括水箱、导水通道、座圈面、导水圈、洗刷孔、盆腔、辅冲水道、喷射孔、排污入口、排污管,所述导水通道在导水圈通道前面分成两路,其中一路连通接所述导水圈,另一路连通所述辅冲水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水通道与所述导水圈、所述辅冲水道之间有一个坡形结构,所述坡形结构与所述导水通道的壁形成一个四周封闭的储水槽;所述座圈面内沿外侧厚内侧薄;所述导水圈空腔为渐缩式空腔;所述排污入口底部与所述座圈面上表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50mm之间。作为本技术节水虹吸式坐便器的改进,所述坡形结构垂直或向外倾斜。作为本技术节水虹吸式坐便器的改进,所述坡形结构向内倾斜。作为本技术节水虹吸式坐便器的改进,所述坡形结构的高度等于或大于所述导水圈入口处的高度。作为本技术节水虹吸式坐便器的改进,所述导水圈的渐缩式空腔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其面积由所述导水圈两端入口处向所述导水圈中间逐渐缩小。作为本技术节水虹吸式坐便器的改进,所述排污管道内壁顶点距地面的距离大于320_。作为本技术节水虹吸式坐便器的改进,连接所述排污管道内壁顶点与所述排污入口之间的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或等于40度。 作为本技术节水虹吸式坐便器的改进,所述向外倾斜的坡形结构挡住所述辅冲水道入水口一半以上,所述排污入口底部与所述座圈面上表面的距离在200mm至250mm之间。作为本技术节水虹吸式坐便器的改进,所述导水圈的渐缩式空腔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其面积由所述导水圈两端入口处向所述导水圈中间逐渐缩小。作为本技术节水虹吸式坐便器的改进,所述排污管道内壁顶点距地面的距离大于320_。作为本技术节水虹吸式坐便器的改进,连接所述排污管道内壁顶点与所述排污入口之间的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或等于40度。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虹吸式坐便器在达到国家标准各项节水指标的前提下实现大排3. 5升下用水,洗刷水流速度为普通节水型产品2倍以上,从而达到高效节水、超强洗刷效果。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虹吸式坐便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I所涉及的节水虹吸式坐便器侧视图。图3是图2的A-A线剖视图。图4是图2的B-B线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I所涉及的节水虹吸式坐便器中的坡形结构的构成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I所涉及的节水虹吸式坐便器中的坡形结构时流动情况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I所涉及的节水虹吸式坐便器中导水圈的构成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I所涉及的节水虹吸式坐便器中盆腔与座圈面上表面的距离说明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I所涉及的节水虹吸式坐便器中排污管路顶点与地面距离说明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2所涉及的节水虹吸式坐便器中的坡形结构的构成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2所涉及的节水虹吸式坐便器中的坡形结构时流动情况示意图。符号说明1 一水箱;2 —导水通道;3 —导水通道坡形结构;4 一座圈面;5 —导水圈;6 —洗刷孔;7 —盆腔;8 —辅冲水道;9 —喷射孔;10 —排污入口 ;11 —排污管;12 —排污管内壁顶点。 本技术节水虹吸式坐便器适用于各种节水虹吸式坐便器。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参考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下文将详细描述本技术节水虹吸式坐便器优选实施例I。 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一种节水虹吸式坐便器,包括水箱I、导水通道2、座圈面4、导水圈5、洗刷孔6、盆腔7、辅冲水道8、喷射孔9、排污入口 10、排污管11,所述导水通道2在其前面分成两路,其中一路连通接所述导水圈5,另一路连通所述辅冲水道8,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水通道2与所述导水圈5、所述辅冲水道8之间有一个坡形结构3,所述坡形结构3与所述导水通道2的壁形成一个四周封闭的储水槽,所述坡形结构3的高度等于或大于所述导水圈5入口处的高度,所述坡形结构向内倾斜,所述座圈面4内沿外侧厚内侧薄;所述导水圈5空腔为渐缩式空腔;所述排污入口 10底部与所述座圈面4上表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50mm。从实验结果看,如图I所示的作为现有技术的的虹吸式坐便器的导水通道由于不存在坡形,导水圈入口高度比导水通道末段与辅冲水道的连接部位高,加上导水通道与辅冲水道的连接部位是平面或下切式形状,因此整个导水通道都是空腔,不存在存水现象,整个空腔容积为O. 8-1升。坐便器冲洗循环过程中,由于辅冲水道入口高度低,通过导水通道中的水首先流入辅冲水道到达喷射孔,只有当辅冲水道被水填满后,导水通道中剩余部分的水才能“爬高”流进导水圈进行洗刷。此后两路水在盆腔汇集,使盆腔的水位提高,在喷射水流和水位差的作用下形成虹吸排走污物,这是一种先排污后洗刷模式,进入导水圈的洗刷用水和进入辅冲通道的排污用水比为3 :7。通常情况下,由于先排污后洗刷模式未能将坐便器用水同时汇集,未能利用好从水箱中出来的水流压力和速度,虹吸形成晚,水流在填满排污管道过程的前期会流走部分水,并且洗刷用水量少,只有总水量的30%,洗刷功能差,耗水多。采用本技术实施例的所述导水通道2结构后,由于所述坡形结构3与所述导水通道2的壁形成一个四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水虹吸式坐便器,包括水箱、导水通道、座圈面、导水圈、洗刷孔、盆腔、辅冲水道、喷射孔、排污入口、排污管,所述导水通道在导水圈通道前面分成两路,其中一路连通接所述导水圈,另一路连通所述辅冲水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水通道与所述导水圈、所述辅冲水道之间有一个坡形结构,所述坡形结构与所述导水通道的壁形成一个四周封闭的储水槽;所述座圈面内沿外侧厚内侧薄;所述导水圈空腔为渐缩式空腔;所述排污入口底部与所述座圈面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50mm。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培全陈奕藩吴泽坤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恒洁卫浴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