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增贵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婴儿车单手收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98624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1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多功能婴儿车单手收车装置,一种多功能婴儿车单手收车装置,包括上车架、下车架、主车架;所述上车架通过折叠关节连接所述下车架,下车架通过另一折叠关节连接主车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可以通过折叠关节使得上车架可以相对于下车架折叠,且带动固定销移动使得下车架可以相对于主车架折叠。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婴儿车可以实现在抱小孩子的时候单手完成折叠,折叠后体积小,方便存放,携带美观、高雅。(*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
,特别涉及ー种多功能婴儿车单手收车装置
技术介绍
婴儿车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用的家庭用品,为人们提供了很多方便。现在大多数的婴儿车都包括车架、车轮、婴儿座,这样可以为婴儿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同时为了提高安全性,还可以在婴儿座前面増加ー个前护栏。现有的婴儿车为了提高便携性,通常会设计成可折叠式的以放入车辆的后备箱中。通常折叠时需要将车架上的前护栏收折,并将车体折叠。举例来说,通常车车体会包括上部的扶手和下部成"人"字形结构的支撑架,包括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且支撑架上设有三个或四个车轮。在收折时,会将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相向移动以贴靠在一起,形成一字·型结构。而在使用时则将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相对移动恢复成人字形。为了提高稳定性,通常会设置ー个固定销。在该固定销成锁定位置时,人字形的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被锁定无法移动,而当该固定销松脱时,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可以相向移动以贴靠在一起收折成一字型结构。这种结构稳定性好,但是同样带来ー个问题就是不便于收折。在使用吋,父母单手抱着婴儿,另ー只手很难通过单手将婴儿车收折起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婴儿车不便于单手收折的问题和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ー种多功能婴儿车单手收车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ー种多功能婴儿车单手收车装置,包括上车架、下车架、主车架;所述上车架通过折叠关节连接所述下车架,下车架通过第二折叠关节连接主车架;其特征在干,所述折叠关节包括上连接部、下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与所述上车架固定,所述下连接部与所述下车架本体固定;所述上连接部具有一圓形的上连接壳,所述下连接部具有与所述上连接壳相适配并与所述上连接壳装配在一起的下连接壳,以使所述上连接部能够相对于所述下连接部转动;所述折叠关节通过连接结构与所述固定销连接以联动;所述折叠关节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上连接壳与下连接壳之间的分离滑块、齿轮、收车旋转块;所述上连接壳内表面具有突出的中心凸轴,且所述上连接壳内壁和所述下连接壳内壁都设有沿周向设有齿,所述齿与所述齿轮的齿相适配并啮合;所述分离滑块、齿轮、收车旋转块依次套接在所述中心凸轴上,所述中心凸轴与所述收车旋转块以带动所述收车旋转块旋转,以使连接线绕接在收车旋转块的槽,内把固定销往上提脱离完成下车架的折叠;在上车架上设有ー个旋转手柄,该旋转手柄通过钢绳与分离滑块连接;所述分离滑块侧壁具有分离斜坡,所述分离斜坡朝向内壁一面形成斜坡;在上连接壳的内壁具有与该分离斜坡相对应的斜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还包括用于限定所述上连接壳与下连接壳旋转角距离的限位机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上连接売上的弧形槽和设置于所述下连接売上的凸起,所述凸起设置于所述弧形槽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上连接壳与齿轮之间的复位弹簧。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施例可以通过折叠关节使得上车架可以相对于下车架折叠,且带动固定销移动使得下车架可以相对于主车架折叠。因此本技术的婴儿车可以实现在抱小孩子的时候单手完成折叠,折叠后体积小,方便存放,携帯美观、高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使用的附图作ー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列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 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设置于右侧的折叠关节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2的后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ー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如图I所示的折叠式婴儿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上车架2、下车架4、主车架5。其中上车架2通过折叠关节I连接下车架4,且下车架4也通过第二折叠关节6连接主车架5。在所述下车架4上设有用于固定的固定销3。在固定销3打开时,下车架4可以通过折叠关节I相对于主车架5折叠;在固定销3锁死吋,下车架4无法折叠。如图I所示的,所述上车架2通过折叠关节I连接所述下车架4,下车架4通过第ニ折叠关节6连接主车架。其中第二折叠关节6通过固定销3控制。如图2、图3所示的,所述折叠关节I包括上连接部11、下连接部15,所述上连接部11与所述上车架2固定,所述下连接部15与所述下车架本体固定;所述上连接部11具有一圓形的上连接壳12,所述下连接部15具有与所述上连接壳12相适配并与所述上连接壳12装配在一起的下连接壳16,以使所述上连接部11能够相对于所述下连接部15转动;所述折叠关节I通过连接结构与所述固定销3连接以联动。如图2、图3所示的,所述折叠关节I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上连接壳12与下连接壳16之间的分离滑块17、齿轮18、收车旋转块19。如图2、图3所示的,所述上连接壳内表面具有突出的中心凸轴13,且所述上连接壳12内壁和所述下连接壳16内壁都设有沿周向设有齿14,所述齿14与所述齿轮18的齿相适配并啮合;所述分离滑块17、齿轮18、收车旋转块19依次套接在所述中心凸轴13上,所述中心凸轴13与所述收车旋转块以带动所述收车旋转块19旋转,以使连接线20绕接在收车旋转块19的槽,内把固定销3往上提脱离完成下车架4的折叠。如图I所示的,在上车架2上设有ー个旋转手柄57,该旋转手柄75通过钢绳56与分离滑块17连接。如图2、图3所示的,所述分离滑块17侧壁具有分离斜坡171,所述分离斜坡171朝向所述12内壁一面形成斜坡。如图2所示的,在上连接壳12的内壁具有与该分尚斜坡相对应的斜坡60。这样,在使用时先旋转滚旋转手柄57以带动钢绳56往上提,把分离滑块17的斜坡171与上连接壳12的内壁斜坡60分离,分离的同时把齿轮18完全顶入下连接壳16内。这是上车架向前折叠带动中心凸轴13旋转,旋转的同时把收车旋转块19也带动旋转(收车旋转块19内壁的两块突块88与中心凸轴13上的两块突块55相咬合带动收车旋转块19旋转),收车旋转块19 ー转动就带动连接线20绕接在收车旋转块19的钢丝槽内把固定销3往上ー提就脱离下车架折叠关节,可以折叠。其中,钢丝槽是在旋转的时候防止钢丝移位。如图2、图3所示的,还包括复位弹簧21。该复位弹簧21是在婴儿车打开时把齿轮18顶回上连接壳12的壳内。在使用的时候齿轮的一半在12的壳内,另一半在15的壳内,通过齿轮在中间把两边的上连接壳12、下连接壳16咬紧,使上连接壳12与下连接壳16不能旋动。如图2、图3所示的,还包括用于限定所述上连接壳与下连接壳旋转角距离的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上连接壳12上的弧形槽和设置于所述下连接壳16上的凸起,所述凸起设置于所述弧形槽内。工作过程先旋转该旋转手柄57以带动钢绳56往上提,使分离滑块17旋转,分离滑块17上的斜坡171与上连接壳12的内壁斜坡60配合分离,分离的同时把齿轮18完全顶入下连接壳16内,使齿轮18与上连接壳12分离,上连接壳12就可以旋转向前折叠带动中心凸轴13旋转,旋转的同时把收车旋转块19也带动旋转(收车旋转块19内壁的两块突块88与中心凸轴13上的两块突块55相咬合带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婴儿车单手收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车架、下车架、主车架;所述上车架通过折叠关节连接所述下车架,下车架通过第二折叠关节连接主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关节包括上连接部、下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与所述上车架固定,所述下连接部与所述下车架本体固定;所述上连接部具有一圆形的上连接壳,所述下连接部具有与所述上连接壳相适配并与所述上连接壳装配在一起的下连接壳,以使所述上连接部能够相对于所述下连接部转动;所述折叠关节通过连接结构与所述固定销连接以联动;所述折叠关节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上连接壳与下连接壳之间的分离滑块、齿轮、收车旋转块;所述上连接壳内表面具有突出的中心凸轴,且所述上连接壳内壁和所述下连接壳内壁都设有沿周向设有齿,所述齿与所述齿轮的齿相适配并啮合;所述分离滑块、齿轮、收车旋转块依次套接在所述中心凸轴上,所述中心凸轴与所述收车旋转块以带动所述收车旋转块旋转,以使连接线绕接在收车旋转块的槽,内把固定销往上提脱离完成下车架的折叠;在上车架上设有一个旋转手柄,该旋转手柄通过钢绳与分离滑块连接;所述分离滑块侧壁具有分离斜坡,所述分离斜坡朝向内壁一面形成斜坡;在上连接壳的内壁具有与该分离斜坡相对应的斜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增贵
申请(专利权)人:李增贵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