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正反面书写效果的钢笔,包含一笔墨输出机构以及一用以供笔墨输出机构设置固定的笔杆握置机构,其中笔墨输出机构包括一笔尖构件以及一笔舌构件,笔尖构件具有一笔尖片、以及一形成于笔尖片的顶端的笔尖粒点单元,笔尖粒点单元系分成为一笔尖正面接触部、一笔尖反面接触部、以及一连通笔尖正面接触部与笔尖反面接触部的墨水输出通道,且笔尖片具有一连通墨水输出通道的墨水引流通道;笔舌构件具有一墨水导入部以及一墨水导出部,墨水导入部系设置于笔杆握置机构中,而墨水导出部系靠置连接于笔尖片的墨水引流通道。(*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系关于ー种钢笔的设计,特别是关于ー种具有正反面书写效果的钢笔。
技术介绍
一般钢笔主要被用于公文书、文件的书写、或签名书类文件等场合。又,习知钢笔笔头构造主要包括有一笔头外筒、ー笔芯、以及ー钢片笔尖所组成。其中笔芯的前端系呈三角形的笔尖,后端具有一接合部,并于笔芯的杆身表面设成具有数个环透气鳍片,以及在杆身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一引水线与一透气槽。钢片笔尖系贴附在该笔芯前端笔尖的上表面,再以该笔头外筒套于笔芯与钢片笔尖之外以组成一体,其后,在该钢笔笔头后端可插接ー墨盒,再结合笔杆以达书写的功效。·然而,从习知钢笔结构可以得知,受限于钢片笔尖的尖头设计,正面的笔尖前端的引水隙缝为钢笔书写时的主要墨水流出通道,而反面的笔尖前端在受到写字笔压时,其引水隙缝为紧闭,导致引流墨水的毛细作用失效而无法出水,使用者只能以与笔芯同侧的钢片笔尖进行正面的书写,如果转为以与笔芯相反侧的钢片笔尖进行反面的书写则无法进行,且此种只能使用单面输写的钢笔类型在长时间的使用下,会因为钢片笔尖的尖头受到施力而使得钢片笔尖的金属产生疲乏现象,严重时甚至导致笔尖尖头产生分叉变形而失去书与的功能。再者,习知的钢笔笔尖在接触纸面的书写部分并没有经过所谓的研磨滑溜处理,故笔尖尖头的部分系为粗糙的,故较容易在使用者进行书写吋,因施力过度或不均而造成笔尖尖头容易刮断纸面或阻塞笔尖的墨水流出。由上述的问题可知,传统钢笔的笔尖设计确实影响了此类型产品的实用性与便利性,故对该ー习知构造确实有再研究改良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ー种具有正反面书写效果的钢笔,用以改善习知钢笔中所存有的缺点。本技术为解决习知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系为ー种具有正反面书写效果的钢笔,包含一笔墨输出机构、以及一用以供笔墨输出机构设置固定的笔杆握置机构,其中笔墨输出机构包括一笔尖构件以及ー笔舌构件,笔尖构件具有一笔尖片、以及一形成于笔尖片的顶端的笔尖粒点単元,笔尖粒点単元系分成为ー笔尖正面接触部、ー笔尖反面接触部、以及ー连通笔尖正面接触部与笔尖反面接触部的墨水输出通道,且笔尖片具有一连通墨水输出通道的墨水引流通道;笔舌构件具有一墨水导入部以及ー墨水导出部,墨水导入部系设置于笔杆握置机构中,而墨水导出部系靠置连接于笔尖片的墨水引流通道。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笔尖构件具有一形成于笔尖片上的导引通孔,且墨水引流通道的一端系连通导引通孔。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笔尖正面接触部以及笔尖反面接触部分别具有ー对形成于墨水输出通道的出ロニ侧的弧形光滑接触面。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弧形光滑接触面的弧形曲面的总长度大约为笔尖粒点単元的圆周表面的总长度的四分之一。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笔尖正面接触部与笔尖反面接触部中的墨水输出通道的开口角度系大约为0° 20’0”至0° 30’ 0”之间。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笔舌构件具有一墨水流通构件,墨水流通构件的ニ端系分别连接星水导入部以及星水导出部。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笔杆握置机构包括有一笔杆穿设构件以及ー结合笔杆穿设构件的笔杆握置构件,且笔杆穿设构件系用以供笔墨输出机构设置固定。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笔杆握置机构还包括有一墨水储存构件,系设置于笔杆握置机构的笔杆穿设构件以及笔杆握置构件中,墨水储存构件的一端系连通笔舌构件的星水导入部。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藉由在钢笔的笔尖片的顶端形成笔尖粒点単元,且笔尖粒点単元系分成笔尖正面接触部、笔尖反面接触部、以及连通笔尖正面接触部与笔尖反面接触部的墨水输出通道,此ー技术手段不仅可以达到正反面书写,更可因墨水输出通道的角度设计而让本技术的钢笔具有粗细ニ种笔迹的优点。此外,本技术的钢笔能有效改善习知只能以单面书写的钢笔在长时间的使用下,会因为钢片笔尖的尖头受到施力而使得钢片笔尖的金属产生疲乏现象,严重时甚至导致笔尖尖头产生分叉变形而失去书写等缺点。再者,本技术的笔尖粒点単元的笔尖正面接触部以及笔尖反面接触部分别具有ー对共同形成于墨水输出通道的出口ニ侧的弧形光滑接触面,此ー经由研磨光滑形成的接触面能有效改善习知的钢笔笔尖在接触纸面的书写部分并没有经过所谓的研磨滑溜处理,造成因施カ过度或不均而让笔尖尖头容易刮断纸面或阻塞笔尖的墨水流出的问题发生。附图说明图I系显示本技术的具有正反面书写效果的钢笔的立体图;图2系显示本技术的具有正反面书写效果的钢笔的立体分解图;图3A系显示本技术的具有正反面书写效果的钢笔的局部前视图;图3B系显示本技术的具有正反面书写效果的钢笔的局部侧视图;图3C系显示本技术的具有正反面书写效果的钢笔的局部后视图;图4系显示本技术的具有正反面书写效果的钢笔的局部放大视图;图5A系显示本技术的具有正反面书写效果的钢笔的应用视意图之一;图5B系显示本技术的具有正反面书写效果的钢笔的应用视意图之ニ。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0钢笔1笔墨输出机构 11笔尖构件111笔尖片 1111 墨水引流通道112笔尖粒点单元1121笔尖正面接触部1122笔尖反面接触部 1123墨水输出通道113导引通孔 12笔舌构件121墨水导入部122墨水导出部123墨水流通构件2笔杆握置机构21笔杆穿设构件22笔杆握置构件23墨水储存构件 Al、A2 紙形光滑接触面 U使用者 0开ロ角度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藉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呈图式作进ー步的说明。參阅图I至图4所示,图I系显示本技术的具有正反面书写效果的钢笔的立体图,图2系显示本技术的具有正反面书写效果的钢笔的立体分解图,图3A系显示本技术的具有正反面书写效果的钢笔的局部前视图,图3B系显示本技术的具有正反面书写效果的钢笔的局部侧视图,图3C系显示本技术的具有正反面书写效果的钢笔的局部后视图,图4系显示本技术的具有正反面书写效果的钢笔的局部放大视图。本技术的具有正反面书写效果的钢笔100包含一笔墨输出机构I以及ー用以供笔墨输出机构I设置固定的笔杆握置机构2。笔墨输出机构I包括有一笔尖构件11以及一笔舌构件12。笔尖构件11具有一笔尖片111、一形成于笔尖片111的顶端的笔尖粒点单元112、以及一形成于笔尖片111上的导引通孔113。其中笔尖粒点単元112系分成为ー笔尖正面接触部1121、ー笔尖反面接触部1122、以及ー连通笔尖正面接触部1121与笔尖反面接触部1122的墨水输出通道1123,且笔尖片111具有一连通墨水输出通道1123的墨水引流通道1111,而墨水引流通道1111的一端系连通导引通孔113。导引通孔113系为通气穴,其除了便于空气流动平衡压カ外,更可避免应カ集中导致笔尖细缝发生裂缝增张。此外,墨水输出通道1123与墨水引流通道1111以肉眼观之系为非常细小的缝隙,其能藉由毛细作用而提供稳定的供墨。在本技术中,笔尖粒点単元112的笔尖正面接触部1121以及笔尖反面接触部1122分别具有ー对共同形成于墨水输出通道1123的出口ニ侧的弧形光滑接触面A1、A2。其中弧形光滑接触面A1、A2的表面经过研磨处理而形成光滑曲面,其研磨幅度约为0. 03mm弧度。再者,弧形光滑接触面Al、A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正反面书写效果的钢笔,包含一笔墨输出机构、以及一用以供该笔墨输出机构设置固定的笔杆握置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笔墨输出机构包括:一笔尖构件,具有一笔尖片、以及一形成于该笔尖片的顶端的笔尖粒点单元,该笔尖粒点单元系分成为一笔尖正面接触部、一笔尖反面接触部、以及一连通该笔尖正面接触部与该笔尖反面接触部的墨水输出通道,且该笔尖片具有一连通该墨水输出通道的墨水引流通道;一笔舌构件,具有一墨水导入部以及一墨水导出部,该墨水导入部系设置于该笔杆握置机构中,而该墨水导出部系靠置连接于该笔尖片的墨水引流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义山,
申请(专利权)人:赖义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