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造铸型件的造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9722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利用在一垂直压实板(12)和一垂直摆动板(8)之间压实型砂或其他类似材料的方法来制造铸型件的造型系统.垂直压实板和摆动板是压实室(6)中可动的壁面.摆动板设计成:在完成压实之后,摆动板即可摆开,以便通过压实板(12)的继续前移,使铸型通过压实室而送出.摆动板(8)以轴颈支承于前框架(4)上,前框架借助于一平行于压实室纵向轴的刚性框架结构而与一位于压实室(6)后面的后框架(2)连接起来.(*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借助在一垂直压实板和一垂直摆动极之间压实型砂或其他类似材料的方法来制造铸型件的造型系统。摆动板是压实室中一可摆动的壁面。在完成压实操作之后,摆动板可摆开以便借助压实板的继续前移,使铸型通过压实室而送出。在这类系统中,气缸活塞组合件一直是安装于造型室的后面的,既用于压实板,也用于前框架,因为前框架通过导柱和一拖架或所谓的横向移动组件与后气缸活塞组件连接。由于柱状导向件很长,所述的常用系统是较为复杂的,占地面积很大,就是说是不经济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制造铸型件的系统,该系统即使由于模型外形不同而使得作用于压实板和摆动板上的张力是“不均衡的”,也可准确地控制摆动板的操作。这个目的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已在本文开头说明过的造型系统而达到,该系统特征为摆动板以轴颈支承于一前框架上,此框架借助于一与压实室的纵向轴平行的刚性框架结构,与位于压实室后方的一拖式框架连接。这样便形成了一刚性结构,因为前、后框架可通过较短的柱状件,刚性地连接起来。这样便可以更好地消除围绕压实室纵向轴上弯曲力和扭矩的影响。确定柱状件长度的前、后框架间的距离,可缩短到等于压实室的长度加前框架上摆动板摆动的距离。在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系统的一优选实施方案中,前框架和拖式框架通过安装于框架四角处的四个导柱连接起来,二个上导柱以轴颈支承在与压实室连接的导向管中,二个下导柱则无导向管。这样便可以仅用二个柱体导向件就能可靠地保证二个连接在一起的框架的导向,从而减少了制造和安装费用。另外,压实室的底部可与底部构架形成整体,因为底部构架对二个下导柱既不起支承也不起导向作用。另外,二个下导柱可比上导柱的横断面积大,也比已知设备中所使用的导柱粗,其他方面尺寸则相似。在两可情况下,下导柱体也可构成一相连在一起的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后框架可借助安装于压实室两侧的气缸活塞组合件,沿压实室的纵向,向前和向后地移动。此组合件基本上位于压实室的水平对称平面上。当由框架和导柱组成的借助于对称地安装于压实室两侧的气缸活塞组合件移动时,由于力的作用点位于后框架上,则可能产生的最大对称应力可保证位于这样的框架中,即该框架由于没有为摆动板而设的中间孔,故其强度不会减弱。用这种办法,便可在吸收应力的结构件中,用紧凑的尺寸进行操作。另外,气缸所在的位置不会妨碍模板的更换,在前框架中的摆动板也如此。在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造型系统的另一优选实施方案中,压实板是借助一牢固地安装于压实室上的一气缸活塞组合件进行操作的。这样,对于一紧凑的结构来说,可把集中应力分布在压实室的四周,同时在前框架和压实板处安装互不相关的气缸活塞组合件可消除液压系统中产生弹性回弹的危险。根据本专利技术,压实板活塞固定于一固定管的底部,固定管将可移动的压实板气缸从压实室中突伸出来的那部分封闭住,固定管沿一为压实板气缸而加工出的孔周边,固定于压实室的后壁面上。这样,固定管的作用之一就是保护可移动的压实板气缸不与周围物件发生接触,另一作用是作为一牢固的动力传送件。正如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那样,在后框架上加工出一个能通过固定管的开孔,就可使后框架一直移动到压实室的后壁面处。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一详细说明。图1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提造型系统的简化型式。图2所示为工作原理图。图1示意地示出了一种公知类型的压实室6及其四周的刚性框架结构;所述结构包括有前框架4,其上装有一摆动板8,此板通常设计成可安装半个模型,该结构还包括有一后框架2,或称为拖式框架,此框架通过导柱3和5与前框架4连成一体。在图示的实施方案中,两根上导柱3由支承套管9导向,后者牢固地安装在压实室6上。下导柱5的横断面积比上导柱3的大,也没有导向件导向。由前框架4,后框架2,导柱3和5构成一种刚性的箱形结构,借助于牢固地安装于压实室侧面的气缸活塞机构7,可使此箱形结构沿压实室的纵向前后移动。以轴颈支承于前框架4的摆动板8,构成了压实室6中一个可动的端壁。另一可动的端壁为压实板12,它在图中所示的实施方案中为一可移动的气缸15,该气缸在其面向摆动板的一端上支承着一个半型。压实板上的半型通过孔11(如图1所示意示出的那样)放置于压实室内部。作为压实板12的可移动气缸,由活塞14驱动,此活塞固定在固定管1的底部。此管从压实室的后端突出来,并沿压实室后壁的开口周边与压实室连接在一起。在后框架2上,对应固定管1断面积大小开有孔16。在压实室6中压实之后,借助压实板12继续向前的移动,以及摆动板8向上的摆动,将制好的铸型推置于传送带10上。图2所示为该系统操作的工作原理图。当将二半型各放置于摆动板8和压实板12上之后,压实室由于后框架2退回(借助安装于压实室侧面的气缸活塞组合件7的动作)和压实板12逐步向前运动而闭合。借助安装于压实室侧面的气缸活塞组合件7和位于压实室后壁和固定管1内部的气缸活塞组合件13的操作,使摆动板8和压实板12压紧之后,即可进行人所共知的射砂和压实。在压实之后,即可按前述的方式使铸型从压实室中送推出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造型系统可在一垂直压板(12)和一垂直摆动板(8)之间,将型砂和类似材料压实,垂直压板和摆动板又是压实室(6)可活动的壁面,在压实操作之后,摆动板(8)即可摆开以便借助压实板(12)继续的前移,将铸型运送出压实室,其特征为:摆动板以轴颈支承于前框架(4)上,前框架(4)通过与压实室纵轴平行的刚性框架结构,与位于压实室后方的拖式框架(2)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DK 1986-1-3 19/861.一种造型系统可在一垂直压板(12)和一垂直摆动板(8)之间,将型砂和类似材料压实,垂直压板和摆动板又是压实室(6)可活动的壁面,在压实操作之后,摆动板(8)即可摆开以便借助压实板(12)继续的前移,将铸型运送出压实室,其特征为摆动板以轴颈支承于前框架(4)上,前框架(4)通过与压实室纵轴平行的刚性框架结构,与位于压实室后方的拖式框架(2)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提出的造型系统,其特征为框架结构由安装于框架(4、2)四角处的4根导柱(3、5)组成,二个上导柱(3)以轴颈支承于连接压实室的导管(9)之中,而二个下导柱(5)则没有导管来导向,是自由活动的。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索伦埃里克克约德森
申请(专利权)人:丹麦工业辛迪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K[丹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