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96952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1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弯设备,主要用于汽车座椅靠背骨架钢丝折弯,由横向条和纵向条构成的网格状的待加工部件通过固定部、纵向移动部和横向移动部完成钢丝的折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一台设备内完成待加工部件的折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涉及一种折弯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靠背骨架的折弯设备。
技术介绍
以前,汽车靠背骨架(简称骨架)如图3所示,骨架要先后经过两台设备完成折弯,图3为需要折弯的待加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待加工部件30的形状为网格状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待加工部件30包括3条纵向条和6 条横向条组成。纵向条分别为左边纵向条312、中间位置的纵向条311、右边纵向条313。横向条分别为第一横向条321、第二横向条322……,第六横向条。在横向条的两侧设置端子。端子一般为横向条的6个延伸段,端子也可以采用另外钢丝固定于横向条的两侧。横向条划分三个区域在横向条上靠近该纵向条的横向条的中心部分330,两侧为边缘部分350,中心部分330和边缘部分350之间为需要加工成凹所40的折弯部分340。图4为折弯后的骨架结构示意图。图4是折弯加工后的形状。凹所40为倒梯形结构,包括第一侧边420、底边410和第二侧边430,侧边和底边形成的夹角440。经过折弯后的汽车靠背骨架抗压强度增强。目前,汽车靠背骨架通过两台设备前后进行折弯,首先将横向条的中心部分330和边缘部分350固定住;然后用第一台设备将折弯部分340折弯形成侧边,类似“V”字型结构;然后采用第二台设备,对折弯部分340继续加工,从下往上挤压,即从“V”字型结构的尖端向上挤压,形成凹所40的中间的底边410。这种折弯方法效率非常低,劳动成本高。另外,通过这种方法折弯形成的凹所不对称,并且难以调整成为对称的凹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弯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折弯设备能够一次将汽车靠背骨架折弯成形,并且,通过一个卸料部可以将折弯完成的汽车靠背骨架顶出来,以方便手工取出骨架。本技术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提供一种对由横向条和纵向条构成的网格状的待加工部件进行折弯处理以形成汽车靠背骨架的折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用于固定在待加工部件中处于中间位置的纵向条以及靠近该纵向条的横向条的中心部分;至少一个纵向移动部,夹住横向条的折弯部分沿着与纵向条平行的方向移动,使得折弯部分折弯形成凹所;以及至少一个横向移动部,在纵向移动部移动的同时,夹住横向条的边缘部分沿着与横向条平行的方向向待加工部件中处于中间位置的纵向条移动,与纵向移动部一起将待加工部件的横向条挤压形成具有凹所的汽车靠背骨架。进一步,本技术的折弯设备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一对纵向移动部设置于固定部的两侧,每一个纵向移动部上设置夹住横向条的折弯部分的夹槽;以及一对横向移动部设置于纵向移动部的两侧,每一个横向移动部上设置夹住横向条的边缘部分的夹槽;其中,通过一对纵向移动部和一对横向移动部在横向条的中心部分的两侧的折弯部分上形成有两个凹所,每一个凹所为倒梯形形状。进一步,本技术的折弯设备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纵向移动部上设置的夹槽的长度与凹所的底边的宽度相匹配的。进一步,本技术的折弯设备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至少一对连接板,每一个连接板的两侧分别与横向移动部和纵向移动部连接,连接板连系横向移动部和纵向移动部向不同的方向同时移动。进一步,本技术的折弯设备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固定部具有固定板,用于放置待加工部件;以及复数个固定板定位销,设置于固定板上,将横向条的中心部分固定住。进一步,本技术的折弯设备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纵向移动部具有纵向移动板,设置于固定板的两侧,并与固定板的长度方向相平行设置;至少一对旋转部分,每一个旋转部分与纵向移动板转轴连接并固定在固定板上;纵向移动驱动件,用于为纵向移动板提供动力,驱动纵向移动板沿着纵向移动的同时通过旋转部分靠近固定板。进一步,本技术的折弯设备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横向移动部具有横向移动板,设置于纵向移动板的两侧;以及横向移动驱动件,用于为横向移动板提供动力,驱动横向移动板横向移动。进一步,本技术的折弯设备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限位部,用于限制横向移动部的后退回位;其中,纵向移动部通过连接板与横向移动部连接的同时也被限位部限制以防后退回位。进一步,本技术的折弯设备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卸料部,将汽车靠背骨架从纵向移动部和横向移动部中顶出。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的折弯设备对由横向条和纵向条构成的网格状的待加工部件进行折弯处理以形成汽车靠背骨架的折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固定部固定住待加工部件中处于中间位置的纵向条以及靠近该纵向条的横向条的中心部分;采用至少一个纵向移动部夹住横向条的折弯部分沿着与纵向条平行的方向移动,使得折弯部分折弯形成凹所;以及采用至少一个横向移动部,在纵向移动部移动的同时,夹住横向条的边缘部分沿着与横向条平行的方向向待加工部件中处于中间位置的纵向条移动,与纵向移动部一起将待加工部件的横向条挤压形成具有凹所的汽车靠背骨架。本技术的效果根据本技术的折弯设备及其折弯方法,因为采用固定部将呈网格状的待加工部件中处于中间位置的纵向条以及横向条的中心部分固定住,采用纵向移动部,夹住横向条的折弯部分沿着与纵向条平行的方向移动,采用横向移动部,夹住横向条的边缘部分沿着与横向条平行的方向向中间位置的纵向条移动,横向移动部与纵向移动部一起将待加工部件的横向条挤压形成具有凹所的汽车靠背骨架。所以将汽车靠背骨架折弯一次成形,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劳动成本,同事,因为折弯形成的凹所两侧对称,所以汽车靠背骨架整齐,组装成汽车靠背后,让使用者体感舒适。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中的控制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需要折弯的待加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折弯后的汽车靠背骨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固定部的原理图。图6为本技术的纵向移动部的原理图。 图7为本技术的横向移动部的原理图。图8为本技术的固定部、纵向移动部和横向移动部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折弯前从台面板底部仰视的局部图。图10为本技术折弯后从台面板底部仰视的局部图。图11为本技术的限位部的原理图。图12为本技术的限位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的卸料部的原理图。图14为本技术的卸料部的局部放大图。图15为折弯方法的动作流程图。附图标记折弯装置10,待加工部件30、凹所40、汽车靠背骨架50 ;左边纵向条312、中间位置的纵向条311、右边纵向条313 ;第一横向条321、第二横向条322 ;中心部分330、折弯部分340、边缘部分350、凹所40 :第一侧边420、底边410、第二侧边430、夹角440 ;固定部11、纵向移动部12、横向移动部13、限位部14、卸料部15、开关部16,控制部17。固定部11 :台面板111、固定板112、固定板定位销113。纵向移动部12 :旋转部分121、纵向移动板122、纵向移动驱动件123、纵向移动板定位销125,夹槽126。横向移动部13 :横向移动板132、横向连杆134、横向移动驱动件133、横向移动板定位销135、夹槽136、限位孔137。限位部14 :限位头141、限位头驱动件143。卸料部15 :卸料板151、卸料板驱动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由横向条和纵向条构成的网格状的待加工部件进行折弯处理以形成汽车靠背骨架的折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用于固定在所述待加工部件中处于中间位置的所述纵向条以及靠近该纵向条的所述横向条的中心部分;至少一个纵向移动部,夹住所述横向条的折弯部分沿着与所述纵向条平行的方向移动,使得所述折弯部分折弯形成凹所;以及至少一个横向移动部,在所述纵向移动部移动的同时,夹住所述横向条的边缘部分沿着与所述横向条平行的方向向所述待加工部件中处于中间位置的所述纵向条移动,与所述纵向移动部一起将所述待加工部件的横向条挤压形成具有凹所的汽车靠背骨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华孙雁冰张玉强
申请(专利权)人:臻越自动化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