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血管鞘,包括扩张管(11)、鞘管(12)、侧路三通阀(13)、护套(14)、基座(15)和止血阀(16),还包括端盖装置;护套(14)部分包裹住基座(15);侧路三通阀(13)与基座(15)连接,并形成一通道;鞘管(12)穿过基座(15)的内腔;止血阀(16)固定在端盖装置和基座(15)之间;端盖装置的通腔或孔、止血阀(16)的通孔、基座(15)的内腔以及鞘管(12)的内腔共同组成血管鞘的内腔;当介入手术中的手术器械通过血管鞘的内腔时,端盖装置驱使手术器械在锁紧固定状态和自由状态之间转换,或端盖装置保持相对固定使手术器械保持自由状态;该血管鞘即可用于动脉、也可用于静脉。(*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微创介入手术用医疗器械,尤其涉及ー种用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血管鞘。
技术介绍
微创介入手术是指在各种影像设备指导下,利用导管、支架等介入器械,完成对血管或腔体内病变的治疗;实施微创介入治疗有赖于各种微创介入医疗器械。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Angioplasty, PTCA)是一种用经皮穿刺方法送入球囊导管,扩张狭窄或梗阻的血管的微创介入手术治疗方案。血管鞘是该治疗方案中必需的器械,将其置于皮肤和血管内一部分,形成皮肤到血管的通道,使得其它PTCA手术器械,如导引导管,顺利的进入血管。在有些介入治疗过程中,需要将从血管鞘内腔通过的器械进行固定,防止器械前后滑动或周向旋转;因此,需要血管鞘具有多种形式的固定和锁紧功能,以满足治疗需要,且便于安全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医用的血管鞘,其结构简单,并可灵活变更成两种形式,操作安全有效。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ー种医用血管鞘,包括扩张管、鞘管、侧路三通阀、护套、基座和止血阀,还包括端盖装置;所述端盖装置与所述基座的一端相连;所述止血阀固定在所述端盖装置和所述基座之间;所述护套与所述基座的另一端相套,使所述护套部分包裹住所述基座;所述侧路三通阀也连接至所述基座上,并与所述基座形成一通道;所述通道与所述基座的内腔相通;所述侧路三通阀控制所述通道的开闭状态;所述鞘管穿过所述基座的内腔,并且所述鞘管外壁与所述基座内腔之间密合;所述端盖装置上设置有通腔或孔,所述止血阀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端盖装置的通腔或孔、所述止血阀的通孔、所述基座的内腔以及所述鞘管的内腔共同组成所述血管鞘的内腔。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进ー步完善所述端盖装置包括后盖、弾性体和连接体;所述后盖、弾性体和连接体上分别设置有连通成所述端盖装置通腔的内通孔;所述连接体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止血阀固定在所述连接体与所述基座之间;所述后盖与所述连接体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弾性体固定在所述后盖与所述连接体之间。所述端盖装置为端面有孔的另ー后盖,所述另ー后盖直接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止血阀固定在所述另一后盖与所述基座之间。所述止血阀由硅胶类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止血阀上的通孔采用切割方式制成并可在弹力作用下闭合;当手术器械通过所述止血阀时,使所述止血阀的通孔打开后与所述手术器械的外表面紧密接触。所述血管鞘在开始进入人体时,所述的扩张管从所述端盖装置的自由端插入,并从所述鞘管的尖端露出,使所述血管鞘进入人体血管。所述鞘管和所述的扩张管均为末端较粗头端较细的锥管型,且头端均呈圆弧状。所述护套上带一小孔,在手术时通过所述小孔将所述血管鞘与人体皮肤缝合捆绑在一起,使所述血管鞘保持相对固定。所述护套和所述基座的相套部分的形状及尺寸相似或相同,且所述护套内表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基座外表面相应位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起,当所述护套与所述基座的相套时,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配合在一起。所述血管鞘的有效内腔的直径为I. 3毫米至3毫米。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血管鞘,结构简单,并可灵活变更成两种形式,根据介入手术的实际需要选择是否使用带有对手术器械具有固定功能的装置;安全有效,具有更良好的可操作性,并且既可用于动脉、也可用于静脉。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血管鞘的一实施方式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血管鞘的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血管鞘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外观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血管鞘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其中,11扩张管;12鞘管;13侧路三通阀;14护套;15基座;16止血阀;171后盖,172弹性体,173连接体;271另一后盖;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医用血管鞘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I至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医用血管鞘的具体实施例;所述血管鞘包括扩张管11、鞘管12、侧路三通阀13、护套14、基座15、止血阀16和端盖组件;所述端盖组件包括后盖171、弹性体172和连接体173 ;护套14的内腔与基座15相套,并且护套14部分包裹住所述基座15 ;侧路三通阀13与基座15连接,并形成一通道;所述通道与基座15的内腔相通;侧路三通阀13控制所述通道的开闭状态;在手术中,可通过所述通道进行抽回血或向血管内注射药物等。鞘管12穿过基座15的内腔,并且鞘管12的外壁与基座15的内腔之间密合;止血阀16固定在所述端盖组件和基座15之间;用于密封所述血管鞘的内腔;所述端盖装置上设置有通腔或孔,止血阀16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端盖装置的通腔或孔、止血阀16的通孔、基座15的内腔以及鞘管12的内腔共同组成所述血管鞘的内腔;所述血管鞘的内腔用于使手术其他器械通过,如导丝、造影导管、导引导管、电生理导管、其他血管内导管和一些介入用器械、工具等,即使所述血管鞘具备通道功能;当介入手术中的手术器械通过血管鞘的内腔时,所述端盖装置驱使手术器械在锁紧固定状态和自由状态之间转换,或所述端盖装置保持相对固定使手术器械保持自由状态;所述端盖装置既可以具备对手术器械的锁紧功能,也可以不具备,可根据介入手术的实际需要选择。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端盖组件包括后盖171、弹性体172和连接体173 ;后盖171、弹性体172和连接体173上分别设置有连通成所述端盖装置通腔的内通孔;连接体173与基座15连接,止血阀16固定在连接体173与基座15之间;后盖171与连接体173通过螺纹连接,弹性体172固定在后盖171与连接体173之间;当手术器械通过所述血管鞘的内腔时,旋转后盖171,弹性体172被挤压,使弹性体172的内通孔向内抱紧手术器械,使手术器械相对固定无法前进后退及周向旋转;反方向旋转后盖171,弹性体172还原,使其内通孔松开手术器械,使手术器械又可前进后退和周向旋转;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当有器械通过血管鞘的时候,顺时针旋转后盖171,使手术器械锁紧固定,逆时针旋转后盖171,使其内通孔松开手术器械,还原自由状态。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端盖装置只包括端面有孔的另一后盖271,另一后盖271直接与基座15连接;止血阀16固定在另一后盖271与基座15之间;这种实施方式使所述血管鞘只具备通道的功能,不具备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对手术器械的锁紧固定功能;在不需要锁紧功能的介入手术中,可简化血管鞘的结构和操作方法,给医护人员提供最大的方便。较佳地,如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止血阀16由硅胶类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止血阀16上的通孔采用切割方式制成并可在弹力作用下闭合;当手术器械通过所述止血阀16时,使所述止血阀16的通孔打开后与所述手术器械的外表面紧密接触,防止血液漏出;进一步地,当手术器械未通过止血阀16时,其通孔保持密闭状态,当手术器械通过止血阀16时,其通孔可被动打开,便于手术器械通过,同时,由于止血阀16自身的弹性,使其通孔在回弹力的作用下抱紧手术器械的外表面,使血管鞘内腔在此处始终保持密闭状态,达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血管鞘,包括扩张管(11)、鞘管(12)、侧路三通阀(13)、护套(14)、基座(15)和止血阀(1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盖装置;所述端盖装置与所述基座(15)的一端相连;所述止血阀(16)固定在所述端盖装置和所述基座(15)之间;所述护套(14)与所述基座(15)的另一端相套,使所述护套(14)部分包裹住所述基座(15);所述侧路三通阀(13)也连接至所述基座(15)上,并与所述基座(15)形成一通道;所述通道与所述基座(15)的内腔相通,所述侧路三通阀(13)控制所述通道的开闭状态;所述鞘管(12)穿过所述基座(15)的内腔,并且所述鞘管(12)外壁与所述基座(15)内腔之间密合;所述端盖装置上设置有通腔或孔,所述止血阀(16)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端盖装置的通腔或孔、所述止血阀(16)的通孔、所述基座(15)的内腔以及所述鞘管(12)的内腔共同组成所述血管鞘的内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华英,贾登强,许立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迪玛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