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再生牙齿单元的移植来复原牙槽骨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93351 阅读:4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0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对牙齿缺损的哺乳动物的牙槽骨进行复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再生牙齿单元移植至所述牙齿缺损部位的步骤。所述再生牙齿单元的特征在于除了齿冠部分以外还具有牙周组织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等。
技术介绍
牙齿由存在于牙齿周围的牙周组织支撑。作为一种器官,牙齿本身最外层为珐琅质,内层则具有称为牙本质的硬组织,进而于其内侧有产生牙本质的成牙质细胞,中心部为牙髓。另一方面,牙周组织具有牙槽骨骨骼作为基座,在连接牙槽骨与牙根的部分,牙根的周围有珐琅质以及牙周膜,以覆盖牙槽骨的除与牙根相连部分以外的外层而形成牙龈。发生于牙周组织的疾病有牙龈因发炎而产生的牙龈炎,发炎深至牙周组织而产生的牙周炎,进而发展至牙槽骨溶解而减少的牙槽脓溢(pyorrhea alveolaris)等。牙槽骨不幸溶解时即难以支持牙齿,进而丧失牙齿。另外,因经年持续的牙槽骨吸收,亦会变为难以支持牙齿。 另一方面,在牙齿本身患有疾病而失去牙齿时,常会进行移植物治疗。此时为移植移植物,必须有可支持移植物的牙槽骨,而当牙槽骨不足时,无法进行移植物治疗。另外,即使进行移植物治疗时仍具有充分的骨组织,但已知在移植物移植后,牙槽骨的吸收仍持续进行。因此,目前对复原或再生已丧失的牙槽骨的技术已逐渐产生兴趣。近年来使用GTR法(guidedtissue regeneration :引导组织再生)及Emdogain (注册商标)治疗牙周病。GTR法是在进行牙周外科手术后,通过插入间隔膜,防止对牙龈上皮的牙槽骨侧的侵入,可促进牙周膜及牙槽骨等牙周组织垂直再生的方法。而Emdogain (注册商标)是以牙釉基质蛋白质为主成分的药剂,是使被破坏的牙周组织再生的方法。然而,任一种方法均难以促进牙槽骨垂直地再生,特别对于大型牙槽骨再生,其效果并不充分。本专利技术人着眼于牙齿再生并发现,通过使用至今已知的间叶系细胞与上皮系细胞(其中,这些细胞中至少一种是衍生自牙胚的细胞),在由例如胶原蛋白凝胶等所构成的支持载体内部,使实质上由间叶系细胞构成的第一细胞凝集块,与实质上由上皮细胞构成的第二细胞凝集块紧密接触而配置,然后通过在该支持载体内部培养第一及第二细胞凝集块,可制得可有效诱导细胞分化且具备特有的细胞配置及方向性的再生牙胚及再生牙齿单元(例如参照专利文件I)。进而,利用口腔内上皮细胞及其初代培养细胞做为上皮系细胞时(例如参照专利文件2),利用羊膜衍生细胞作为间叶系细胞时(例如参照专利文件3),将全能干细胞经分化诱导后的细胞用作间叶系细胞时(例如参照专利文件4),均显示可获得同样具备特有的细胞配置及方向性的再生牙胚及再生牙齿单元。该再生牙齿在咬合及硬度等方面已显示可与天生的牙齿同样使用(例如参照专利文件5)。专利文件I :国际公开第2006/129672号公报专利文件2 :特开2008-29756号公报专利文件3 :特开2008-206500号公报专利文件4 :特开2008-200033号公报专利文件5 :国际公开第2010/02134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复原牙齿缺损的哺乳动物的牙槽骨。 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人为解决上述问题反复研究,结果发现对于牙齿缺损的哺乳动物的牙齿缺损部位,通过移植再生牙齿单元,相较于移植再生牙齿单元前,可使牙槽骨复原。亦即,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对牙齿缺损的哺乳动物的牙槽骨进行复原的方法(牙齿缺损的哺乳动物的牙槽骨复原方法),其包括将再生牙齿单元移植至该牙齿缺损的部位的步骤。在本专利技术的对牙齿缺损的哺乳动物的牙槽骨进行复原的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动物为非人类的哺乳动物。 本专利技术的对牙齿缺损的哺乳动物的牙槽骨进行复原的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其包括下述步骤(a)制作再生牙胚的步骤,(b)将该再生牙胚置于哺乳动物的活体内进行培养,以制作再生牙齿单元的步骤,(C)将所述再生牙齿单元移植至哺乳动物的牙齿缺损部位的步骤。本专利技术的牙齿缺损的哺乳动物的牙槽骨复原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其包括下述步骤(a)制作再生牙胚的步骤,(b)将所述再生牙胚置于哺乳动物的活体内进行培养,以制作再生牙齿单元的步骤,所述哺乳动物是与颚骨复原对象不同的个体,(C)将该再生牙齿单元移植至作为颚骨复原对象的哺乳动物的牙齿缺损部位的步骤。本专利技术的牙齿缺损的哺乳动物的牙槽骨复原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实质上由间叶系细胞构成的第一细胞集合体与实质上由上皮细胞构成的第二细胞集合体以紧密接触的方式配置在支持载体内部而对该再生牙胚进行培养和维持,且间叶系细胞与上皮细胞中至少一方来自牙胚。本专利技术的牙齿缺损的哺乳动物的牙槽骨复原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b)步骤是对配置于哺乳动物活体内的间隔构件内部的再生牙胚进行培养。本专利技术的牙齿缺损的哺乳动物的牙槽骨复原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b)步骤中,从哺乳动物外部施加机械性的刺激。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也涉及用于上述牙槽骨复原方法的牙槽骨复原用再生牙齿单元。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也涉及上述牙槽骨复原方法中使用的再生牙齿单元制作用再生牙胚。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通过移植再生牙齿单元,复原哺乳动物的牙槽骨。特别本专利技术中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先前技术难以实现的牙槽骨在垂直方向的复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根据移植使用间隔构件所制作的再生牙齿单元的方法,即使于动物的活体内培养再生牙胚,亦可在不会受到来自该动物的组织等过多压力的情况下获得再生牙齿周边的牙周组织广为发育的再生牙齿单元,而通过移植该再生牙齿单元,可使被移植的动物的牙槽骨更好地复原。另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根据移植使用间隔构件所制作的再生牙齿单元的方法,可在预防牙齿伸长至所需程度以上的同时,促进牙周组织发育而长时间培养,且通过移植该再生牙齿单元,可使被移植的动物的牙槽骨更好地复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通过调整间隔构件的大小及形状为适合牙齿缺损部位的大小及形状,通过移植使用该间隔构件所培养制作的再生牙齿单元,可使再生 牙齿单元移植更容易成功,且使被移植的动物的牙槽骨更好地复原。进一步地,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根据移植由施加机械性的刺激所制作的再生牙齿单元的方法,即使在动物的活体内培养再生牙胚时,也可获得具有充分牙周组织的再生牙齿,通过移植该再生牙齿单元,可使被移植的动物的牙槽骨更好地复原。附图说明图I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使用间隔构件制造再生牙齿单元时,在配置于小鼠肾被膜下的间隔构件内进行活体内培养的再生牙胚的外观的照片。图2是使用间隔构件制作的再生牙齿单元的显微CT图像。图3是未使用间隔构件制作的再生牙齿单元的显微CT图像。图4是表示于CT图像上测定及计算使用间隔构件制作的再生牙齿单元(控制)、未使用间隔构件制作的再生牙齿单元(非控制)、及天然牙齿的齿冠部的长径/短径比的结果O图5是表示于CT图像上测定使用间隔构件制作的再生牙齿单元(控制)及未使用间隔构件制作的再生牙齿单元(非控制)的长度的结果。图6是在活体内培养再生牙胚期间施加机械性刺激而制作的再生牙齿单元与未施加刺激而制作的再生牙齿单元的HE染色照片。图7是于CT图像上测定在活体内培养再生牙胚期间施加机械性刺激而制作的再生牙齿单元,与未施加刺激而制作的再生牙齿单元的牙周膜的宽度的结果。图8是显示将根据本专利技术方法制造的再生牙齿单元移植至颚骨的情形。图9是显示将根据本专利技术方法制造的再生牙齿单元移植至颚骨后O天、第14天、第30天的CT图像。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辻孝中尾一久大岛正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器官再生工学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