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柴互补独立微电网的频率优化方法,建立了光柴混合为负荷供电的独立微电网模型,除了应用调速器的输出响应调节柴油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同时设计PID补偿控制器对柴油发电系统进行有功功率调整,通过matlab软件仿真得到了频率偏差不超过±0.02Hz的良好效果,改善了微网整体运行过程中的电能质量。能够有效的解决在孤岛状态下微网的频率偏差问题,并且结构简单有效,成本较低,方便工程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电网频率优化控制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基于PID策略的。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变暖和化石能源的短缺,人类对新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在各种新能源中,光伏由于其无污染、可再生等优点,是未来满足电力需求的非常重要的清洁能源。但是光伏发电由于受天气条件变化的影响输出功率具有波动性,会对大电网的电能质量如频率等造成污染。因此,为解决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问题,协调大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的矛盾,充分挖掘分布式发电为电网和用户带来的价值与效益,在本世纪初,学者们提出了微电网的概念利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将微电源、负荷、储能系统及控制装置等结合,形成一 个单一可控的单元,同时向用户供给电和热。微电网既可与大电网联网运行,也可在电网故障或需要时与主网断开单独运行。孤岛运行是微网的重要运行模式。在一些偏远山区、军事要塞等地方,架设长距离输电线路成本非常高,经济性差,而且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大。微电网孤岛运行模式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有效地触及了大电网所不能延伸的地方。孤岛模式下运行的微电网可以作为大电网的补充。但是由于微网中存在间歇性新能源,大量的系统问题(电压波动、频率偏差等)频繁出现,这也是当前微网独立运行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所以,针对微网独立运行时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为独立微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供理论上和技术上的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针对孤岛模式下运行的微电网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建立了光柴混合为负荷供电的独立微电网模型,设计PID补偿控制器对柴油发电系统进行有功功率调整,从而实现微网频率偏差的抑制,改善了微网整体运行过程中的电能质量。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微电网中包括光伏发电和柴油机发电混合供电系统,共同给负载供电,频率优化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V NRII)建立光伏系统数学模型之=-I}-Isk, β|F!爐=’ Js=L+AR - 1V)] m ’hk=,其中(和 C分别是光伏系统中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Jg是光生电流,Isa是光电池反向饱和电流i是电子电量,/是波尔兹曼常数,J是二极管理想因子,Nf是并联电池数,%是串联电池数,Iik是光电池内阻电流,Ior是温度在^时的饱和电流,I;是光伏阵列的温度,^是参考温度,Eg是材料跨越能阶所需能量,It是短路电流温度系数,Ix是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短路电流,Si是日照强度,Rsh是太阳能电池模块内阻; 2)建立包含柴油机发电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其中&是柴油发电机的时间常数,&是柴油发电机的增益; 3)光伏发电系统采用mppt控制算法获得最大的新能源功率输出,微电网的发电功率和负荷差输入调速器,调速器的输出响应调节柴油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并通过matlab搭建仿真模块进行分析; 4)在调速器和柴油机之间增加PID控制器,微电网供电系统输出和调速器输出频率信号送入PID控制器,PID控制器输出对柴油机发电频率进行补偿,PID控制器的数学模型满足方程w(t) = Kp[A/(t) + — \i\f{z)d-v+TD^^-},其中h是比例控制器增S -是积 .T11A-分控制增益,G是微分控制器增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设计PID补偿控制器对柴油发电系统进行有功功率调整,通过matlab软件仿真得到了频率偏差不超过±0. 02 Hz的良好效果,改善了微网整体运行过程中的电能质量。能够有效的解决在孤岛状态下微网的频率偏差问题,并且结构简单有效,成本较低,方便工程应用。附图说明图I为微电网的结构示意 图2为柴油机发电的传递函数模型 图3为微网控制结构模型 图4为本专利技术修正后的微网控制结构模型 图5为微电网中的负荷扰动值仿真 图6为微网中光伏能源的日照强度仿真 图7为未优化之前光柴互补的微电网整体运行后的频率偏差u仿真 图8为传统mppt控制作用下得到的光伏输出功率仿真 图9为柴油机发电机输出功率曲线 图10为本专利技术优化后微网的频率偏差曲线 图11为时间为IOOs优化前后频率偏差相比较仿真曲线 图12为时间为500s优化前后频率偏差相比较仿真曲线 图13为时间为800s优化前后频率偏差相比较仿真曲线图。具体实施例方式I、考虑混合能源接入的独立微网的数学建模如图I所示微电网的结构示意图,微电网中主要包括光伏2发电和柴油机I发电混合供电系统,共同给负载4供电。太阳能电池模块对设计逆变器3和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传统I-V特性、太阳能电池模块的饱和电流/_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光电池内阻电流可以由下面的公式表达 其中4和 分别是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是光生电流,I虚是光电池反向饱和电流是电子电量,,是波尔兹曼常数4是二极管理想因子,N,是并联电池数,是串联电池数,Ilh是光电池内阻电流,Ior是温度在&时的饱和电流,Ta是光伏阵列的温度,&是参考温度,Es是材料跨越能阶所需能量,It是短路电流温度系数,Ix是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短路电流,Si是日照强度,Rsh是太阳能电池模块内阻,Rs光伏的输出功率可由下式得出= KL 柴油机I发电作为光伏2发电系统互补电源,可以弥补太阳能发电的随机性和不均匀性。柴油机I发电系统可以用一阶时滞传递函数表示一^。JL "I J. ^如图2所示柴油机发电的传递函数模型图,其中Trf是柴油发电机的时间常数,Ki是柴油发电机的增益,柴油发电机的额定功率是450KW。2、本专利技术的利用PID控制策略优化独立微网频率控制器的设计原理 由于光伏2发电具有波动性和不可调节性,所以微电网中光伏发电需要与其他可调功率电源配合,本专利技术的对象是以柴油机I发电为互补电源构建独立微网,通过两个算例比较分析验证本专利技术对微网频率稳定的有效性。如图3所示微网控制结构模型图,现有的策略中,当光伏2电源输出的较大波动弓I起微网有功不平衡和频率大幅偏移,特别是电力系统频率偏离目标频率时,基于电力系统一次调频原理,利用柴油机前端的调速器对发电出力和负荷的偏差的响应,调整有功出力以维持电力系统频率稳定,但是调频效果不理想。如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修正后的微网控制结构模型图,本专利技术的策略中,提出了一种PID负荷频率补偿控制策略,在调速器和柴油机之间增加PID控制器,混合供电系统输出和调速器输出频率信号送入PID控制器,PID控制器输出对柴油机发电频率进行补偿。PID控制器是由比例、积分、微分项构成,它具有原理简单、实现容易,适应性强等优点。本专利技术所 I *dA.f (tl设计控制器的数学模型满足方程W.(t) = Κρ,(τι ο*4/(1) 是微网频率偏差)其中是比例控制器增益,&是积分控制增益,b是微分控制器增益。这个控制器的功能是在发电过程中,通过在柴油机I发电单元追加控制器,增加或降低指令信号来控制柴油机I的速度齿轮转换开关作为对频率误差信号的响应,控制柴油机I的转速来调节其功率输出,进而控制系统频率。3、本专利技术的利用PID控制策略优化光柴独立微网频率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PID控制策略的光柴互补微网的频率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在建立了微网中的光柴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之后,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V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柴互补独立微电网的频率优化方法,微电网中包括光伏发电和柴油机发电混合供电系统,共同给负载供电,其特征在于,频率优化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光伏系统数学模型????????????????????????????????????????????????,,,,其中和分别是光伏系统中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是光生电流,是光电池反向饱和电流,是电子电量,是波尔兹曼常数,是二极管理想因子,是并联电池数,是串联电池数,是光电池内阻电流,是温度在时的饱和电流,是光伏阵列的温度,是参考温度,是材料跨越能阶所需能量,是短路电流温度系数,是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短路电流,是日照强度,是太阳能电池模块内阻;2)建立包含柴油机发电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其中是柴油发电机的时间常数,是柴油发电机的增益;3)光伏发电系统采用mppt控制算法获得最大的新能源功率输出,微电网的发电功率和负荷差输入调速器,调速器的输出响应调节柴油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并通过matlab搭建仿真模块进行分析;4)在调速器和柴油机之间增加PID控制器,微电网供电系统输出和调速器输出频率信号送入PID控制器,PID控制器输出对柴油机发电频率进行补偿,PID控制器的数学模型满足方程,其中是比例控制器增益,是积分控制增益,是微分控制器增益。2012103368730100001dest_path_image001.jpg,852131dest_path_image002.jpg,2012103368730100001dest_path_image003.jpg,480559dest_path_image004.jpg,2012103368730100001dest_path_image005.jpg,844544dest_path_image006.jpg,2012103368730100001dest_path_image007.jpg,267435dest_path_image008.jpg,2012103368730100001dest_path_image009.jpg,713941dest_path_image010.jpg,2012103368730100001dest_path_image011.jpg,146060dest_path_image012.jpg,2012103368730100001dest_path_image013.jpg,98972dest_path_image014.jpg,2012103368730100001dest_path_image015.jpg,958344dest_path_image016.jpg,2012103368730100001dest_path_image017.jpg,629497dest_path_image016.jpg,802989dest_path_image018.jpg,2012103368730100001dest_path_image019.jpg,875987dest_path_image020.jpg,dest_path_image021.jpg,906260dest_path_image022.jpg,dest_path_image023.jpg,64709dest_path_image024.jpg,dest_path_image025.jpg,841560dest_path_image026.jpg,dest_path_image027.jpg,769064dest_path_image028.jpg,dest_path_image029.jp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阳,田越,王利民,韩云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力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