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92019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0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插座,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的至少一套插孔,在壳体的上表面侧棱上铰连有至少一个自启板,自启板上设置有与插孔一一对应的自启板插孔,在自启板和壳体的铰连处的自启板的另一侧设置有和自启板固定连接的施压板。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以后,该电源插座使用起来较为安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插座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可移动电源的插座。
技术介绍
现在的电源插座,尤其是可移动电源插座,一般都是采用塑料等绝缘材料制作的壳体内部设置金属连接板,壳体上设置插孔,电源线伸出壳体之外。使用时,把插座放到合适的位置,然后接上电源。此时,外部插头插入插孔,插头的金属触片接触到壳体内的金属连接板即可使用。其缺陷在于拔插头的时候,需要用两只手,具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以上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源插座,其可以仅使用一只手或者是用一只脚就可以拔出插头,较为安全和方便。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源插座,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套插孔,在壳体的上表面侧棱上铰连有至少一个自启板,自启板上设置有与插孔对应的自启板插孔,在自启板和壳体的铰连处的自启板的另一侧设置有和自启板固定连接的施压板。在所述施压板的下方和壳体固定连接的设置有支撑板。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以后,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优点是使用安全、方便。在使用的时候,插头通过自启板插孔插入插孔即可。当需要拔出插头的时候,只需在施压板上施加一个向下的力,自启板就会向上运动,从而带动插头拔出。整个过程,只需要一只手或一只脚在施压板上施压即可,较为安全和方便。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方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 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后方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11、插孔,12、支撑板;2、支轴;3、自启板,31、自启板插孔,32、施压板;4、电源线;5、插头。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具体说明。实施例,如图I、图2所不电源插座包括有壳体1,壳体I上设置有插孔11,电源线4伸出壳体I。同时,在壳体I的上表面侧棱上铰连有至少一个自启板3。比如,在壳体I的上表面的一个边侧棱上设置有支轴2,自启板3通过该支轴2和壳体I实现铰连。该自启板3上对应于插孔11设置有自启板插孔31,其目的是为了插头5的金属触片可以通过该自启板插孔31进入插孔11。在自启板3的靠近支轴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的设置有施压板32,施压板32可以和自启板3 —体成型。在壳体I的下表面上位于施压板32的下侧固定设置有支撑板12,其可以和壳体I 一体成型。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平时使用时,自启板3贴紧壳体I上表面,插头5通过自启板 插孔31插入插孔11即可。当需要拔出插头5的时候,如用脚操作,则把壳体I放在地面等平稳的载体上,用脚往下踏动施压板32即可。当用手操作的时候,用大拇指和另外的手指分别作用在施压板32和支撑板12上,把施压板32按离原来位置即可。权利要求1.电源插座,包括壳体(I),壳体(I)上设置有至少一套插孔(11),其特征在于在壳体(I)的上表面侧棱上铰连有至少一个自启板(3),自启板(3)上设置有与插孔(11)对应的自启板插孔(31),在自启板(3)和壳体(I)的铰连处的自启板(3)的另一侧设置有和自启板(3)固定连接的施压板(32)。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施压板(32)的下方和壳体(O固定连接的设置有支撑板(12)。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插座,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的至少一套插孔,在壳体的上表面侧棱上铰连有至少一个自启板,自启板上设置有与插孔一一对应的自启板插孔,在自启板和壳体的铰连处的自启板的另一侧设置有和自启板固定连接的施压板。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以后,该电源插座使用起来较为安全、方便。文档编号H01R13/635GK102868057SQ201210357500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4日专利技术者曹华新 申请人:泰州市科进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源插座,包括壳体(1),壳体(1)上设置有至少一套插孔(11),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的上表面侧棱上铰连有至少一个自启板(3),自启板(3)上设置有与插孔(11)对应的自启板插孔(31),在自启板(3)和壳体(1)的铰连处的自启板(3)的另一侧设置有和自启板(3)固定连接的施压板(3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华新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科进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