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92012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02:41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若干模组。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呈一列排布的若干端口,以及位于若干端口后方的收容空间。所述若干模组向前安装到绝缘本体的收容空间并呈一列排布。所述每个模组均设有凸块,相邻两个模块的凸块沿前后方向抵接。如此设置,减少了模组与绝缘本体中间壁沿前后方向定位配合所需的空间,增大了模组的设计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ー种电连接器之模组定位的结构。背景技木 目前RJ45电连接器一直在向小体积化及多端ロ发展,体积缩小的同时还需提升产品的性能規格。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点为在现有已经大量使用的变压器制造制程中,产品内部空间的大小决定了其制造难度及成本,如果再增加高压电容等电子组件,如何在狭小的产品空间内合理放置所有的电子原件,并实现可扩展的多端ロ设计成了目前主要的设计难点。现有技术请參阅2007年I月11日公告的台湾M304795号专利。该专利掲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电路板,安装于电路板的模组。所述绝缘本体设有ー对侧壁以及位于ー对侧壁之间的若干中间壁。所述中间壁设有ー狭长开 ロ,所述模组安装有一后盖,所述后盖设有收容固持于狭长开ロ的凸梁。所述模组通过后盖之凸梁与中间壁定位组装。如此设置的RJ45电连接器,由于后盖与中间壁配合实现组装定位需要一定的空间,导致模组的空间不能发挥到到最大。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结构进行改进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增大模组设计空间的RJ45电连接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若干模组,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呈一列排布的若干端ロ,位于若干端ロ后方的收容空间,所述若干模组向前安装到绝缘本体的收容空间并呈一列排布,所述每个模组均设有凸块,相邻两个模块的凸块沿前后方向抵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通过相邻两个模块之间设置凸块沿前后方向抵接实现组装定位,減少了模组与绝缘本体中间壁定位配合所需的空间,増大了模组的设计空间。附图说明 图I是符合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I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3是图I所示电连接器的另ー视角的分解图。图4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之相邻两个模组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至图4所示,掲示了ー种符合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I、安装于绝缘本体I的若干电路板2、焊接于每ー电路板2的若干导电端子3、收容于绝缘本体I且安装于每ー电路板2的模组4,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I的屏蔽壳体5。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I设有呈一列排布的若干端ロ 10,以及位于若干端ロ 10后方的收容空间11,所述若干模组4向前安装到绝缘本体I的收容空间11并呈ー列排布。所述绝缘本体I设有后壁12、自后壁12向后延伸的两外侧壁131、132、以及位于两外侧壁131、132之间的若干中间壁14。所述后壁12、两外侧壁131、132与若干中间壁14围成前述收容空间11。所述若干中间壁14以及两外侧壁131、132的下部均设有凸梁15。所述若干中间壁14的上部均设有开ロ(未图标),以致中间壁14大致呈L型。所述两外侧壁131、132包括第一外侧壁131与第二外侧壁132,所述第一外侧壁131的边缘向内凹陷形成卡孔133,所述第二外侧壁132的内侧设有凹槽134。所述后壁12还设有若干用于定位电路板2的定位柱16。所述定位柱16位于靠近中间壁14上部的位置处。所述电路板2上设有若干电子元件21、若干插孔22以及收容所述定位柱16的定位孔23。所述导电端子3插入到插孔22,且焊接于电路板2。所述若干模组4包括第一模组40、第二模组41,以及位于第一模组40与第二模组41之间的两个中间模组42。所述第一模组40、第二模组41、两个中间模组42均设有若干周围壁,以及由若干周围壁围成的收容腔43。所述若干周围壁包括上壁(未图标)、下壁(未图标)、后壁48以及连接上壁、下壁的一对侧壁45、46。所述ー对侧壁45、46包括第一侧壁45以及第ニ侧壁46。所述第一侧壁45设有第一凸块451,所述第二侧壁46设有第二凸块·461。所述第一模组40、中间模组42与第二模组41中的相邻两个模组通过各自的第二凸块461与第一凸块451沿前后方向抵接实现组装定位(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模组40的第二凸块461、中间模组42的第一凸块451与第二凸块461,以及第二模组41的第一凸块451均位于开ロ内。所述第一凸块451设有第一抵接面4511、第一斜面部4513以及连接第一抵接面4511与第一斜面部4513的第一连接部4512。所述第二凸块461设有第二抵接面4611、第二斜面部4613以及连接第二抵接面4611与第二斜面部4613的第二连接部4612。所述第一抵接面4511、第二抵接面4611为ー平面且大致平行于后壁12。所述第一斜面部4513自第一连接部4512朝后壁48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斜面部4613自第二连接部4612朝远离后壁48方向延伸。所述模组4还包括若干线圈49,该等线圈49收容于收容腔43。所述第一侧壁45、第二侧壁46的下部均设有导引槽47,所述凸梁15收容于导引槽47。模组4的组装定位方法,首先将第一模组40安装到靠近第一外侧壁131的收容空间11,第一模组40的第一凸块451卡持于卡孔133中,第一模组40的第二凸块461位于中间壁14的开口中。然后,将一中间模组42安装到相邻的收容空间11中,且所述中间模组42的第一凸块451与第一模组40的第二凸块461沿前后方向抵接配合实现组装定位。以相同方式,安装好另一中间模组42到收容空间11中。最后将第二模组41安装到靠近第ニ外侧壁132的收容空间11,第二模组41的第一凸块451与中间模组42的第二凸块461沿前后方向抵接定位,第二模组41的第二凸块461沿第二侧壁滑动至凹槽134。所述卡孔133能限位模组4的向前插入深度,凹槽134能限位模组4的向后滑动。由此,巧妙利用相邻模组4而实现组装定位,节约了模组4与绝缘本体I的中间壁14组装定位所占用的空间,増大了模组4的设计空间。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若干模组,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呈一列排布的若干端ロ,以及位于若干端ロ后方的收容空间,所述若干模组向前安装到绝缘本体的收容空间并呈一列排布,其特征在干所述每个模组均设有凸块,相邻两个模块的凸块沿前后方向抵接。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干所述每个模组设有若干周围壁,所述若干周围壁围成ー收容腔,所述模组还包括若干线圈,所述若干线圈收容于收容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周围壁包括ー对侧壁,所述ー对侧壁包括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二侧壁设有第二凸块,所述一模组的第二凸块与相邻模组的第一凸块沿前后方向抵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干所述第一凸块设有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二凸块设有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第二抵接面为一平面且大致平行于后壁。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后壁、自后壁延伸出的两外侧壁,以及位于两外侧壁之间的若干中间壁,所述后壁、两外侧壁与若干中间壁围成前述收容空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外侧壁包括第一外侧壁与第二外侧壁,所述第一外侧壁设有卡孔,所述第二外侧壁设有凹槽,所述若干模组包括第一模组与第二模组,所述第一模组的第一凸块卡持于卡孔,所述第二模组的第二凸块收容于凹槽。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模组还包括位于第一模组与第二模组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若干模组,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呈一列排布的若干端口,以及位于若干端口后方的收容空间,所述若干模组向前安装到绝缘本体的收容空间并呈一列排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模组均设有凸块,相邻两个模块的凸块沿前后方向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