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樽支伞顶球”地动仪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式探测地震震动的方法及采用此方法的设备---“支樽支伞顶球”地动仪,“支樽支伞顶球”地动仪是张衡“候风地动仪”的一种复原方案。
技术介绍
张衡(78~139),东汉太史令,专利技术并制作了皇家观象台用的“候风地动仪”。但“候风地动仪”失传了。《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候风地动仪”如下:“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旁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向,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本专利技术主要对比文件有两个:1、对比文件1:经达华的“一种机械式探测水平震动的方法及采用此方法的地动仪”本人经达华于2010年申请了“一种机械式探测水平震动的方法及采用此方 ...
【技术保护点】
“支樽支伞顶球”总原理方案:大都柱1的尖端支着樽体2,从而构成支摆,樽体2为空心容器可装入水或沙子类重物来调节樽体的重心,樽体2顶部中心带小都柱6,小都柱的尖端6支着杆7,杆7的下部罩着小都柱6使杆7绕小都柱6的顶点在一定范围内摆动,伞8穿在杆7上,杆7的杆端顶着天洞球9,天洞球9位于天洞10内,压管11压着天洞球9,杆7极易因为水平震动而摆动偏离地动仪的中轴线,这时天洞球9落在伞8的伞面,再落在樽体2的顶面,天洞球9被一路导向进入龙口后的通道,天洞球9撞击龙舌4,龙舌4把铜丸3推出龙口,铜丸3落入蟾蜍口;其中大都柱1和伞8为方案的变换模式元件,通过大都柱1和伞8的设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震原理为“支樽支伞顶球”的候风地动仪复原模型,大都柱(1)的尖端支着樽体(2),从而构成支摆,樽体(2)为空心容器可装入水或沙子类重物来调节樽体的重心,樽体(2)顶部中心带小都柱(6),小都柱的尖端(6)支着杆(7),杆(7)的下部罩着小都柱(6)使杆(7)绕小都柱(6)的顶点在一定范围内摆动,伞(8)穿在杆(7)上,杆(7)的杆端顶着天洞球(9),天洞球(9)位于天洞(10)内,压管(11)压着天洞球(9),杆(7)极易因为水平震动而摆动偏离地动仪的中轴线,这时天洞球(9)落在伞(8)的伞面,再落在樽体(2)的顶面,天洞球(9)被一路导向进入龙口后的通道,天洞球(9)撞击龙舌(4),龙舌(4)把铜丸(3)推出龙口,铜丸(3)落入蟾蜍口,其特征是:大都柱(1)的尖端支着樽体(2)底部中央的凹结构,樽体(2)为空心容器,容器塞盖为小都柱(6),小都柱(6)的尖端支着杆(7),杆(7)的下部罩着小都柱(6)使杆(7)绕小都柱(6)的顶点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摆动,杆(7)上穿着可以调整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