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机的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89622 阅读:6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0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湿机的排水结构,其包括接水盘,形成在接水盘底板右侧的排水孔,在所述的接水盘底板与排水孔相异的另一侧设置有排水槽,在所述的排水槽一外端部一体地形成有排水管,所述的排水管端部延伸出除湿机机体之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除湿机排水结构,将排水管和排水孔分开设置,且螺帽仪设置一个,可以方便的由用户切换排水模式且易于观察,不会发生泄漏。进一步地如果在直接排出冷凝水时不将排水孔封闭,则在万一发生排水管堵塞时,积聚到一定程度后冷凝水会自动从排水孔排入水桶,不会导致冷凝水四处流淌,污染室内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除湿机的排水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除湿机,尤其涉及一种除湿机的接水盘结构。
技术介绍
通常,除湿机是把室内潮湿空气吸入到除湿机外壳内部,通过热交换器降低湿度后,把降低湿度后的空气排向室内,降低室内湿度的一种设备。上述热交换器由内部具备冷媒的冷凝器和蒸发器组成。如图1所示,已有技术的除湿机包括:外壳主体2,底盘4,正面面板6,送风机8,热交换器10,压缩机(图略),接水盘部16,接水桶20。其中,外壳主体2的正面和底面开放,在后面形成吸入口2a。底盘4结合在外壳主体2的底面。正面面板6结合在外壳主体2的正面,在顶面有排气口6a,在正面下侧是安装槽6b。送风机8由电机8a和送风扇8b组成,送风机8设置在外壳主体2排气口6a的内侧,向室内排出空气。热交换器10设在外壳吸入口2a的内侧,对流进的室内空气进行除湿。热交换器10由蒸发器12和冷凝器14组成。压缩机连接蒸发器12和冷凝器14,对冷媒进行压缩。接水盘部16设置在热交换器10的下侧。热交换器10除湿时在其表面凝结的冷凝水汇流到接水盘部16中。接水桶20通过安装槽6b安装在接水盘部16的内侧,储存冷凝水。接水盘部16由接水盘16a,隔板16b,导向板16C组成。接水盘16a设在热交换器10的下方。热交换器10表面凝结的冷凝水流到接水盘16a中。隔板16b一体形成在接水盘16a的下侧,划分接水桶20和压缩机的位置。导向板16c围着接水桶20的两侧面,一体形成在隔板16b的前方。现有技术的接水盘16a,位于冷凝器14下方的部分包括放置冷凝器14的水平细长的冷凝器接水盘主体,沿着冷凝器接水盘主体向下略有倾斜并延伸形成的便于冷凝水向下流的坡状的引导部,位于引导部端部的与接水桶20相通的排出冷凝水的贯通的排水孔。冷凝器接水盘主体、引导部和排水孔沿着冷凝器14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形成。现有技术除湿机的接水盘,由于排水孔前部的引导部为坡状,使冷凝器产生的冷凝水沿着引导部非常容易流到排水孔,再流进接水桶,在除湿机正常使有时非常方便。但是,顾客如果需要将冷凝水直接排出,需要先安装连接管,然后再连接软管,连接管安装后有一个倾斜角度,而且排水管与出水口配合处为间隙配合,所以如果连接管或者软管发生堵塞,水就会回流,然后在配合处溢出,不会滴入配合处正下方的水桶入口,而是沿倾斜的连接管流出,流到顾客的地板上,造成客户使用不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避免水回流且能方便在直接排出或者排入接水桶间切换的接水盘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除湿机的排水结构,其包括接水盘,形成在接水盘底板右侧的排水孔,在所述的接水盘底板与排水孔相异的另一侧设置有排水槽,在所述的排水槽一外端部一体地形成有排水管,所述的排水管端部延伸出除湿机机体之外。优选地,所述的排水孔向下延伸形成导管,在所述的导管端部上形成螺纹结构,在所述的排水管端部形成螺纹结构,螺帽可选择地固定在导管或排水管端部以将其密封,螺帽可匹配的连接在导管或者排水管端部,可以有效切换排水方式而不发生混乱。优选地,所述的排水槽由两条平行设置在底板左侧的挡板限位而成,其中内侧的挡板上开设有进水口,以便冷凝水达到预定水位时方可进入到排水槽内。优选地,为避免冷凝水一经产生便流出,影响初始时使用,所述的的接水盘底板为排水槽一侧低而排水孔一侧高的倾斜设置,一般所述的接水盘底板倾斜角度在2-4°。同时,所述的在排水槽的内挡板的进水口底边高于该处的接水盘底板。本专利技术的除湿机排水结构,将排水管和排水孔分开设置,且螺帽仪设置一个,可以方便的由用户切换排水模式且易于观察,不会发生泄漏。进一步地如果在直接排出冷凝水时不将排水孔封闭,则在万一发生排水管堵塞时,积聚到一定程度后冷凝水会自动从排水孔排入水桶,不会导致冷凝水四处流淌,污染室内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除湿机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除湿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接水盘结构斜视图;图4为图3所示A部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接水盘结构的俯视图;图6为图5所示B-B线截面视图;图7为图6所示C部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除湿机的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是相同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与现有技术相同的部件沿用现有技术的标号,所以不再叙述,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的不同点是除湿机的接水盘结构不同,下面进行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除湿机包括:形成有空气吸入口和空气排出口的机壳;使通过空气吸入口被吸入的空气依次进行热交换而设置的由蒸发器和冷凝器构成的热交换器;容纳在机壳里对产生于蒸发器的表面而下落的冷凝水进行储藏的接水桶;将室内的空气吸入到机壳的内部之后再排放到室内的送风扇和电机;对循环于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冷媒进行压缩的压缩机,以及设在热交换器下方的接水盘。如图2-7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接水盘30包括底板31,形成在底板右侧的排水孔32,以及设置在底板左侧的排水槽33。在所述的底板31四周上向上延伸地形成有侧挡板,以构成一个储水空间,在储水空间的底板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加强筋34,所述的加强筋可以有效增加底板31的强度,同时还可引导冷凝水的流动。在所述的底板的右侧形成有贯通底板的排水孔32,所述的排水孔32向下延伸形成导管38,在所述的导管38端部外壁上形成外螺纹结构。在所述的底板左侧形成有排水槽33,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排水槽由两条平行设置在底板左侧的挡板限位而成,其中内侧的挡板上开设有进水口39,以便冷凝水达到预定水位时方可进入到排水槽内。所述的排水槽33的外端部一体地形成有排水管35,所述的排水管35向前延伸出除湿机机体之外,在所述的排水管35端部外表面形成有外螺纹,其中排水管35和排水孔下方的导管直径相同,螺帽36可匹配地配合在任一个端部,实现排水管端和排水孔下方管状结构的开放或者封闭。优选地,为避免冷凝水一经产生便通过排水孔进入水桶或者进入排水槽积聚在排水管内,导致在刚一开始时的匆忙疏漏放置水桶或者堵住排水管而冷凝水流出机体之外,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接水盘底板为倾斜设置,排水槽一侧低而排水孔一侧高的倾斜结构,一般所述的倾斜角度在2-4°,并在排水槽的前部挡板的进水口底边相对于底板有一定的高度,使初开始产生的冷凝水积聚在底盘上而不进入排水孔或者排水槽,为用户选择冷凝水排出方式争取时间,避免冷凝水流出污染室内。在本专利技术的除湿机使用中,当需要将冷凝水排放至水桶时,将螺帽36固定设置在排水管35端部并将其密封,则冷凝水在底盘内积聚到一定程度后即可从排水孔中进入水桶,当需要将冷凝水直接排出时,则将螺帽36固定设置在导管38端部并将其密封,则冷凝水在坡度的作用下汇聚至导水槽,进而从排水管经软管排出。本专利技术的螺帽仪设置一个,可以方便的由用户切换排水模式且易于观察,不会发生泄漏。进一步地如果在直接排出冷凝水时不将排水孔封闭,则在万一发生排水管堵塞时,积聚到一定程度后冷凝水会自动从排水孔排入水桶,不会导致冷凝水四处流淌,污染室内环境。由以上所述仪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除湿机的排水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除湿机的排水结构,其包括接水盘,形成在接水盘底板右侧的排水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接水盘底板与排水孔相异的另一侧设置有排水槽,在所述的排水槽一外端部一体地形成有排水管,所述的排水管端部延伸出除湿机机体之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湿机的排水结构,其包括接水盘,形成在接水盘底板右侧的排水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接水盘底板与排水孔相异的另一侧设置有排水槽,在所述的排水槽一外端部一体地形成有排水管,所述的排水管端部延伸出除湿机机体之外,所述的排水槽由两条平行设置在底板左侧的挡板限位而成,其中内侧的挡板上开设有进水口,所述的接水盘底板为排水槽一侧低而排水孔一侧高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红卫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