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防治土传病虫害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87260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9 2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机肥,包括第一组份和第二组份,第一组份和第二组份的质量比为1:1~900,其中,第一组份为三氯异氰尿酸和/或氯溴异氰尿酸,第二组份为除虫菊花渣干粉和/或除虫菊根茎叶干粉。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将除虫菊根茎叶干粉或除虫菊花渣干粉直接或腐熟后用于农田系统时所造成的毒杀效果衰减或肥效释放缓慢的缺陷,能够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大幅度增加农作物产量,同时,具有显著的杀虫灭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肥,尤其涉及ー种具有杀虫杀菌功能的有机肥。
技术介绍
土传病害是由土传病原物侵染引起的植物病害,属根病范畴。侵染病原包括真菌、细菌、放线菌、线虫等。土传病虫一直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许多菜地由于土传病害造成减产绝收,特别是蔬菜生理性病害逐年加重,病害越来越多。原因主要是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逐年积累,使土传病虫害逐步加重;同一地块多年种植同一作物,导致土壌中作物所偏好的营养元素缺乏或失衡;前茬作物根系的分泌物和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对下茬作物造成毒害和生长抑制。如黄瓜和番茄的枯萎病、青枯病、疫病和根结线虫病,致使植株大量萎蔫、枯死;连作重巷病害致使植株矮 小,根系不发达,僵苗、老苗,烂根。地下害虫是在土壤中生活为害的ー个生态类群,也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水田、旱地、丘陵、山坡地、林地、果园、草原等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或近地面部分(根、块根、块茎、及幼芽、嫩茎、果实等),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适应性强,隐蔽性強,从而影响作物生长甚至直接导致作物死亡。三氯异氰尿酸和氯溴异氰尿酸是强氧化剂和氯化剂,具有高效、广谱、较为安全的消毒作用,对细菌、病毒、真菌等都有杀灭作用,对球虫卵囊也有一定杀灭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杀虫作用。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防疫的消毒杀菌,游泳池的杀菌处理,在农业方面可作为农作物种子消毒剤,农作物病害防治剂、农田土壌消毒剂和果类蔬菜保鲜剂。除虫菊(Pyrethyum cinerariifolium Trev. )为菊科除虫菊属植物,另Il名为白花除虫菊,以花或全草入药。早在19世纪初就有人用除虫菊来防治蚊子、跳蚤、蟑螂等害虫。在美国及西方ー些国家,除虫菊被作为最常用的家庭卫生杀虫剂,也可外用治疥癣或杀蛆,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集约化种植的杀虫植物。除虫菊的根、茎、叶都含有能杀死昆虫的毒素物质-拟除虫菊酷,是用来生产和配制各种杀虫剂的良好原料。除虫菊花渣是除虫菊花经提取除虫菊素后的副产品,呈黄色或淡黄色,味苦,其中尚含有一定数量的营养成干物质88. 5 %,粗蛋白12. I %,粗脂肪2.41%,粗纤维5.8%,粗灰分7. 4 %,钙0. 63 %,磷0. 31 %,无氮出物50.8%,是ー种优质天然生物杀虫肥料,不种香毛族植物能够间接的增多红火蚁的天故。化学农药饵剂杀虫成分只有ー种或者两种,成分単一,长期使用红火蚁易产生抗性,而且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易产生农药残留,对环境产生污染。鱼藤酮、苦參碱、羊角扭甙、毒芹碱、藜芦碱等植物源杀蚁活性成分对红火蚁具有急性毒杀作用或防效不明显。除虫菊素是除虫菊花中的主要杀虫成分。其中包括除虫菊素I和除虫菊素II(Pyrethr-in I&II),瓜叶菊素I和瓜叶菊素II (ceinerin I&II)与茉酮菊素I和茉酮菊素II(jasmolin I&II) 6种,除虫菊素是这些杀虫成分的总称。目前,除虫菊素主要用来防治斜纹夜蛾、菜青虫、美洲斑潜蝇以及蔬菜蚜虫等害虫,但在地下害虫的统计尚属空白。不过,在用除虫菊作为杀虫有机肥时,存在一定问题。若将其发酵腐熟,则可能大部分降解杀虫活性成分,虽然提高了肥效,但会显著降低杀虫活性;若将其直接用于农田系统,杀虫活性成分和营养成分释放缓慢,不能及时杀死土传害虫和提高土壌肥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肥效高、杀虫效果显著的有机肥。该有机肥克服了将除虫菊根茎叶干粉或除虫菊花渣干粉直接或腐熟后用于农田系统时所造成的毒杀效果衰减或肥效释放缓慢的缺陷。本专利技术解决的另ー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将有机肥用于防治土传病虫害的应用。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又ー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机肥的简易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有机肥,包括第一组份和第二组份,第一组份和第二组份的质量比为I: f900,其中,第一组份为三氯异氰尿酸和/或氯溴异氰尿酸,第二组份为除虫菊花渣干粉和/或除虫菊根茎叶干粉。所述第一组份和第二组份的质量比优选为1:50 500,最好为1:100 300。所述除虫菊根茎叶干粉过10 120目筛,优选为过40 80目筛。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ー种防治土传病虫害的方法,该方法是将上述的有机肥施于带有土传病虫害的农田系统。尤其是在韭蛆、金针虫、蛴螬、小地老虎幼虫、黄曲条跳甲幼虫、番茄根结线虫、香蕉根结线虫等土传病虫害的防治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制备除虫菊根茎叶干粉,将除虫菊根茎叶阴干后晒干,然后碾碎均匀,得到除虫菊根茎叶干粉;2)制备除虫菊花渣干粉,采用沙氏提取法、超声波法、微波萃取或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手段对除虫菊花进行提取,得到除虫菊花渣,将除虫菊花渣阴干后晒干,然后碾碎,得到除虫菊花渣干粉。3)按质量比三氯异氰尿酸和/或氯溴异氰尿酸除虫菊根茎叶干粉和/或除虫菊花渣干粉=1 广900,将三氯异氰尿酸和/或氯溴异氰尿酸缓慢并少量多次地拌入步骤I)所得的除虫菊根茎叶干粉和/或步骤2)所得的除虫菊花渣干粉中;其中,当有机肥的第二组份为除虫菊根茎叶干粉时,采用步骤I)和3);当有机肥的第二组份为除虫菊花渣时,采用步骤2)和3);当有机肥的第二组份为除虫菊根茎叶干粉和除虫菊花渣混合物时,采用步骤I)、2)和 3)。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专利技术所述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壌肥力,大幅度增加农作物产量。将所述有机肥施于农田系统后,三氯异氰尿酸和氯溴异氰尿酸降解形成的活性氧和次氯酸均是强氧化剂,能够氧化降解除虫菊根茎叶干粉或除虫菊花渣,使其迅速释放出营养成分和杀虫成分,从而起到快速増加土壌肥力的目的。从试验数据同样可以看出,土壌中的全氮、有机质以及除虫菊素含量在施肥后迅速増加,施肥后第I天或第3天即达到峰值,而单独施用三氯异氰尿酸或氯溴异氰尿酸,或単独施用除虫菊根茎叶干粉或除虫菊花渣干粉时,土壌中全氮、有机质以及除虫菊素的含量几乎保持不变,而且含量明显低于施用有机肥后的含量,见表4和表10。通过表5和表8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能够显著促进农作物的增产丰收,如表8所示,最高增产率达26. 74%。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有机肥具有显著的杀虫灭菌效果。如上所述,施用有机肥后除虫菊根茎叶干粉或除虫菊花渣干粉在三氯异氰尿酸和氯溴异氰尿酸降解形成的活性氧和次氯酸的作用下,迅速释放出营养成分和杀虫成分,其中,活性氧和次氯酸均属于强氧化剂,具有良好的灭菌效果和毒杀土栖害虫的功能,同吋,除虫菊根茎叶干粉或除虫菊花渣干粉所分解形成的除虫菊素也具有广泛的杀虫、杀菌效果,活性氧和次氯酸与除虫菊素联用,起到了增效杀虫的作用。 3、所述有机肥降解彻底,无残留毒性。施于农田系统的有机肥能够在三氯异氰尿酸和氯溴异氰尿酸的作用下能够彻底 降解,无残留毒性。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进ー步详细说明。实施I按质量比I: I制备三氯异氰尿酸+除虫菊根茎叶干粉有机肥,该有机肥各组份比例为三氯异氰尿酸除虫菊根茎叶干粉=1:1。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制备除虫菊根茎叶干粉将除虫菊根、茎、叶阴干后晒干,再在50° C条件下烘干,然后粉碎,得到除虫菊根茎叶干粉。(2)过筛将得到的除虫菊根茎叶干粉分别过10目、20目、40目、80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肥,包括第一组份和第二组份,第一组份和第二组份的质量比为1:1~900,其中,第一组份为三氯异氰尿酸和/或氯溴异氰尿酸,第二组份为除虫菊花渣干粉和/或除虫菊根茎叶干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祥徐汉虹张宁周游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