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氨硫恶臭气体除臭净化方法及设备。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脱氨;②油气分离;③除硫。该设备包括脱氨系统、油气分离系统和除硫系统;脱氨系统包括引气管、除氨水罐、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第一射流泵和第二射流泵;油气分离系统包括油气分离罐;除硫系统包括第一级旋流吸收塔、第二级旋流吸收塔、吸收剂储罐、第三循环泵、第四循环泵、第三射流泵和第四射流泵。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简便易行,本发明专利技术设备稳定可靠,硫化氢脱除率≥99%,硫醇、硫醚脱除率≥90%,其它有机硫去除率80%,氨(NH3)脱除率≥98%;治理后的气体达到规定的排放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气体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含氨硫恶臭气体除臭净化方法及其所用设备。
技术介绍
恶臭污染是石化炼制行业的特征污染之一,作为环境公害已为当今人民公认,石油在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硫恶臭废气不仅难以忍受,而且严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随着加工原油硫含量的不断增加,酸性水汽提装置的酸性水罐挥发气体的尾气污染程度也越来越严重。这些气体不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加剧了罐顶及附近设备的腐蚀,是炼油厂一个重要的恶臭污染源。酸性水罐顶挥发性气体的组成复杂,主要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简称VOCs)、硫化氢(H2S)、甲硫醇、甲硫醚、氨氮(NH3-N)等。如中国石化长岭分公司的酸性水罐顶挥发性气体组成为=H2S为1863mg/m3,NH3为883mg/m3,总烃为15600mg/m3。镇海炼化公司酸性水罐罐顶挥发性气体中除含20% 50%的烃外,还含有10 300mg/m3 的 H2S, 5 40mg/m3 的甲硫醇,10 200mg/m3 的甲硫酿和 10 400mg/m3的二甲二硫等。广州石化公司酸性水罐顶挥发性气体含H2S约2200mg/L、有机硫化合物约600mg/L、氨氮化合物约1000mg/L,总烃为51000mg/m3。大多数VOCs有异味,对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最为严重的是如果排放不当会发生燃烧和爆炸,给企业安全生产造成极大隐患。硫化氢(H2S)、甲硫醇、甲硫醚、氨氮(NH3-N)等一方面造成设备的腐蚀,同时严重污染环境危害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目前常用恶臭气体处理的传统工艺方法有水洗法、冷却法、吸附法、高能离子法、生物法、化学吸收法、氧化法、燃烧法等。水洗法,吸收效率不高,应用范围有限;冷却法,效率低,效果差,不能满足处理要求;吸附法,处理负荷小,操作成本高,不适合处理大流量,高浓度的恶臭气体;高能离子法也是最近几年进行实验室研究的方法,但是,只适用于有机低浓度高分子污染物,而且设备投资较大;生物法技术不成熟并只适用于可生物降解的水溶性低浓度恶臭气体,同时运行维护难度大,装置启动慢;炼油化工行业使用最多的是化学吸收法,燃烧法,化学吸收法因使用传统的吸收塔,吸收效率不高,而受到制约;燃烧法因工艺复杂,投资高等原因应用也受到限制;未来恶臭气体处理的发展趋势仍是根据不同的工况条件,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理的工艺。中国专利ZL200520042029公开了种恶臭治理装置,其包括吸收塔、送风装置,吸收塔贮罐,催化氧化塔和永力喷射吸收器。可处理大流量,固定型、突发型,高温恶臭气体;也可用于稳定排出,小流量,持久性恶臭源的治理;并可用于要求相对高的,接近居民区的恶臭源的治理。但该装置工艺流程复杂,设备与系统阻力降均很大,需要额外动力抽出气体进行处理,客观上增加了待处理气体的流量,增加了能耗,这样在增加处理量的同时也影响上游装置的安全操作;降膜吸收效率不高,不能去除成份复杂的恶臭气体或酸性气体与碱性气体共存的混合气体。炼油化工行业排放的恶臭气体具有浓度较高,流量大,成分复杂等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主要成分是氨硫的恶臭气体进行综合有效净化处理的含氨硫恶臭气体除臭净化方法。本专利技术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对主要成分是氨硫的恶臭气体进行综合有效净化处理的含氨硫恶臭气体除臭净化设备。实现本专利技术第一个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氨硫恶臭气体除臭净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把恶臭气体引入除氨射流泵和除氨循环液混合后喷射至除氨水罐中,除氨水罐中底部的液态物料作为除氨循环液经除氨循环泵进入所述除氨射流泵,在混合恶臭气体后再次喷射至除氨水罐中,除氨水罐中液态物料上方的气态混合物料则进入油气分离罐;②油气分离罐中的液态物料再次进入除氨水罐中或直接作为污水排出;油气分离 罐中的气态物料则依次进入第一级旋流吸收塔和第二级旋流吸收塔;③油气分离罐中的气态物料先从第一级旋流吸收塔中的底部进入塔中,与从塔顶喷淋下来的吸收剂所产生的液膜充分接触和反应,第一级旋流吸收塔中底部的液态物料直接进入吸收剂储罐,第一级旋流吸收塔中顶部的气态物料则从第二级旋流吸收塔中的底部进入塔中,与从塔顶喷淋下来的吸收剂所产生的液膜充分接触和反应,第二级旋流吸收塔中底部的液态物料直接进入吸收剂储罐,第二级旋流吸收塔中顶部的气态物料则引入除硫射流泵和吸收剂循环液混合后进入吸收剂储罐中;吸收剂储罐中底部的液态物料经除硫循环泵循环,部分液态物料进入除硫射流泵并和从第二级旋流吸收塔出来的气态物料混合后进入吸收剂储罐,部分液态物料进入第一级旋流吸收塔和第二级旋流吸收塔的塔顶作为吸收剂喷淋;吸收剂储罐中液态物料上方的气态物料则进入尾气排气管中排放。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除氨水罐和吸收剂储罐的底部均设有污水自排管道。上述技术方案中,上述步骤①中,在恶臭气体进入除氨射流泵之前,需通过一气动球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气动球阀、除氨循环泵和除硫循环泵联动,当恶臭气体的压力低于预设值时,所述气动球阀、除氨循环泵和除硫循环泵同时关闭,整个除臭净化系统关闭运行;当恶臭气体的压力高于预设值时,所述气动球阀、除氨循环泵和除硫循环泵同时开启,整个除臭净化系统开启运行。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除氨循环泵和除硫循环泵均包括两个循环泵,所述除氨射流泵和除硫射流泵也均包括两个射流泵,各循环泵和相应一个射流泵的进液口连通,恶臭气体和从第二级旋流吸收塔出来的气态物料也在经过蝶阀后和相应两个射流泵的进气口连通。实现本专利技术第二个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氨硫恶臭气体除臭净化设备,包括脱氨系统、油气分离系统和除硫系统;所述脱氨系统包括引气管、除氨水罐、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第一射流泵和第二射流泵;所述引气管经蝶阀后分别与第一射流泵和第二射流泵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第一射流泵和第二射流泵的出口均与除氨水罐顶部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泵和第二循环泵的进口均与除氨水罐底部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泵的出口与第一射流泵的进液口相连,所述第二循环泵的出口与第二射流泵的进液口相连;所述油气分离系统包括油气分离罐;该油气分离罐的进料口与除氨水罐顶部连通,所述油气分离罐底部的液态物料出料口与除氨水罐连通或者直接与排污管道连通;所述除硫系统包括第一级旋流吸收塔、第二级旋流吸收塔、吸收剂储罐、第三循环泵、第四循环泵、第三射流泵和第四射流泵;所述油气分离罐顶部的气态物料出料口与第一级旋流吸收塔的底部连通,第一级旋流吸收塔顶部的气态物料出料口与第二级旋流吸收塔的底部连通,第二级旋流吸收塔顶部的气态物料出料口则在经过蝶阀后分别与第三射流泵和第四射流泵的进气口连通;第一级旋流吸收塔和第二级旋流吸收塔底部的液态物料出料口则与吸收剂储罐连通;第三循环泵和第四循环泵的进口均与吸收剂储罐连通,第三循环泵的出口与第三射流泵的进液口连通,第四循环泵的出口与第四射流泵的进液口连通;第三循环泵和第四循环泵的出口,还与第一级旋流吸收塔和第二级旋流吸收塔顶部的吸收剂喷淋口连通;第三射流泵和第四射流泵的出口分别于吸收剂储罐连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除氨水罐和吸收剂储罐的底部均设有污水自排管道。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除氨水罐和吸收剂储罐是通过隔板将一个罐体一分为二制成。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引气管上设有气动球阀,该气动球阀和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第三循环泵、第四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氨硫恶臭气体除臭净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把恶臭气体引入除氨射流泵和除氨循环液混合后喷射至除氨水罐中,除氨水罐中底部的液态物料作为除氨循环液经除氨循环泵进入所述除氨射流泵,在混合恶臭气体后再次喷射至除氨水罐中,除氨水罐中液态物料上方的气态混合物料则进入油气分离罐;②油气分离罐中的液态物料再次进入除氨水罐中或直接作为污水排出;油气分离罐中的气态物料则依次进入第一级旋流吸收塔和第二级旋流吸收塔;③油气分离罐中的气态物料先从第一级旋流吸收塔中的底部进入塔中,与从塔顶喷淋下来的吸收剂所产生的液膜充分接触和反应,第一级旋流吸收塔中底部的液态物料直接进入吸收剂储罐,第一级旋流吸收塔中顶部的气态物料则从第二级旋流吸收塔中的底部进入塔中,与从塔顶喷淋下来的吸收剂所产生的液膜充分接触和反应,第二级旋流吸收塔中底部的液态物料直接进入吸收剂储罐,第二级旋流吸收塔中顶部的气态物料则引入除硫射流泵和吸收剂循环液混合后进入吸收剂储罐中;吸收剂储罐中底部的液态物料经除硫循环泵循环,部分液态物料进入除硫射流泵并和从第二级旋流吸收塔出来的气态物料混合后进入吸收剂储罐,部分液态物料进入第一级旋流吸收塔和第二级旋流吸收塔的塔顶作为吸收剂喷淋;吸收剂储罐中液态物料上方的气态物料则进入尾气排气管中排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章瑶,项瑞坚,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森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