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69549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脱硫塔,包括塔身和位于塔身底部的塔底板,塔身内设置有填料和液体分布器,液体分布器上方设置有隔板,隔板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升气管,相邻两个升气管之间设置有集液槽,升气管上方设置有集液斗,所述集液斗底部设置有分液管,所述分液管底部伸入集液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体积小,安装维修方便,成本低,脱硫效果显著。(*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化工设备
,尤其涉及ー种脱硫塔
技术介绍
烟气洗涤如硫铁矿制酸行业常用的是动カ波洗涤器、文氏管洗涤器、空塔洗涤、填料塔洗涤等,然而对于锅炉烟气采用循环稀酸进行洗涤还没有报道,而有采用脱硫除尘ー体化的文丘里麻石塔、空塔、填料塔、喷射混合器、鼓泡塔等的报道。以前燃煤锅炉烟气的氨法脱硫采用脱硫与氧化分成两部分,或脱硫与氧化共存于一体化塔,吸收液即要确保脱硫效率又要为后面的将吸收液氧化成硫酸铵提供条件,其缺点是氨的逃逸损失大,脱硫效率不高。·硫酸エ业吸收尾气的氨法制备亚硫酸氢铵,其尾气中的S02浓度低,尾气干净而无需除尘净化,回收的亚硫酸氢铵浓度高,一般采用两段吸收或三段吸收。冶炼烧结气脱硫回收SO2制酸是将烧结尾气经过两级动カ波洗涤、一级空塔冷却、一级动カ波洗涤、两级电除雾来进行烧结烟气的除尘和净化的,但存在着流程复杂、投资费用大、动カ消耗闻等缺点。以前的氨法脱硫的吸收塔型采用的是空塔、鼓泡塔、格栅塔,存在着吸收效率低、液气比大、铵盐氧化率高或阻カ大等的缺点。以前的氨法脱硫尾气没有对氨回收段进行洗涤,一般采用两层折流板的脱水除雾装置,尾气带水比较严重,脱水阻カ大,脱水除雾效率低,造成氨逃逸损失大,且影响环境,采用湿式静电除尘器的投资费用很大,运行费用较高。现有的脱硫塔大多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脱硫效果一般,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脱硫塔的结构进行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ー种结构紧凑,体积小,安装维修方便,成本低,脱硫效果显著的脱硫塔。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脱硫塔,包括塔身和位于塔身底部的塔底板,塔身内设置有填料和液体分布器,液体分布器上方设置有隔板,隔板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升气管,相邻两个升气管之间设置有集液槽,升气管上方设置有集液斗,所述集液斗底部设置有分液管,所述分液管底部伸入集液槽内。作为优选,所述的塔身内靠近塔顶部设置有丝网除沫器。作为优选,所述的塔身两侧外壁靠近集液槽处设置有环形溢流管,所述环形溢流管与集液槽连通。作为优选,所述的塔身顶部设置有排气ロ,塔身下部侧壁上设置有进气ロ,塔身底部靠近塔底板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塔釜出液ロ。升气管的直径希望Φ300 700,优选Φ400 500,直径小有利于烟气均匀分布,但制造难度加大,升气管的数量以升气管的总截面积略大于烟气进气ロ截面积,使升气管的阻カ降尽可能的降低,升气管的高度要求高于塔隔板上的液位高度,希望的是400 800mm,优选的是550 650mm,过低不利于隔板上溢流管的设置,过高增加了塔的空间高度。集液斗用于收集落在升气管上方的液体,避免了以往的升气管上简单的挡气帽的缺点,落在挡气帽上的液体四处下流飞溅,造成液体溅到周围的升气帽内,极易被上升的烟气流夹带到上段脱硫段,集液斗的直径希望是升气管外径的105 120%,优选的是110%,直径过 小,上方落下的液体可能会随着烟气的涡流而进入升气帽,直径过大,将影响升气帽处烟气上升的通道面积;集液斗内的液体通过下部的分液管溢流到隔板上,使集液斗的液体有序的进入隔板上,避免了集液斗内液体的外溢;集液斗的高度以满足液体自集液斗底部顺利流出,顶部不外溢,集液斗的外沿低于集液板5 10mm,以避免由于落到集液外壁的液体利用液体表面张カ的流到集液斗的底部后流到升气管中。隔板上的液体由环形溢流管流出,环形溢流管是根据塔径的大小在隔板上方的塔壁处设置4 16个均布的液体溢流ロ,使大塔径的塔隔板上液体及时流出,溢流ロ的直径和数量以满足升气管的高度来设置,塔外壁的溢流管汇合后组成环形管道,流到各级循环槽,希望的环形管的坡度向循环槽的方向,以利于隔板上的液体顺利的流出。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技术结构紧凑,体积小,安装维修方便,成本低,脱硫效果显著。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部分结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I至附图2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详细描述实施例I脱硫塔,如图I至图2所示,包括塔身I和位于塔身I底部的塔底板2,塔身I内设置有填料3和液体分布器4,液体分布器4上方设置有隔板5,隔板5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升气管6,相邻两个升气管6之间设置有集液槽7,升气管6上方设置有集液斗8,所述集液斗8底部设置有分液管9,所述分液管9底部伸入集液槽7内。塔身I内靠近塔顶部设置有丝网除沫器10。塔身I两侧外壁靠近集液槽7处设置有环形溢流管11,所述环形溢流管11与集液槽7连通。塔身I顶部设置有排气ロ 12,塔身I下部侧壁上设置有进气ロ 13,塔身I底部靠近塔底板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塔釜出液ロ 14。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专利的涵盖范围。权利要求1.脱硫塔,包括塔身(I)和位于塔身(I)底部的塔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身(I)内设置有填料(3)和液体分布器(4),液体分布器(4)上方设置有隔板(5),隔板(5)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升气管(6),相邻两个升气管(6)之间设置有集液槽(7),升气管(6)上方设置有集液斗(8 ),所述集液斗(8 )底部设置有分液管(9 ),所述分液管(9 )底部伸入集液槽(7 )内。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塔身(I)内靠近塔顶部设置有丝网除沫器(10)。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脱硫塔,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塔身(I)两侧外壁靠近集液槽(7)处设置有环形溢流管(11),所述环形溢流管(11)与集液槽(7)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塔身(I)顶部设置有排气ロ(12),塔身(I)下部侧壁上设置有进气ロ(13),塔身(I)底部靠近塔底板(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塔釜出液ロ(14)。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化工设备
,公开了一种脱硫塔,包括塔身和位于塔身底部的塔底板,塔身内设置有填料和液体分布器,液体分布器上方设置有隔板,隔板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升气管,相邻两个升气管之间设置有集液槽,升气管上方设置有集液斗,所述集液斗底部设置有分液管,所述分液管底部伸入集液槽内。本技术结构紧凑,体积小,安装维修方便,成本低,脱硫效果显著。文档编号B01D53/78GK202638258SQ20122025877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4日专利技术者王继森, 周万荣, 涂军, 占继善 申请人:江山市泰格化工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脱硫塔,包括塔身(1)和位于塔身(1)底部的塔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身(1)内设置有填料(3)和液体分布器(4),液体分布器(4)上方设置有隔板(5),隔板(5)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升气管(6),相邻两个升气管(6)之间设置有集液槽(7),升气管(6)上方设置有集液斗(8),所述集液斗(8)底部设置有分液管(9),所述分液管(9)底部伸入集液槽(7)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塔身(1)内靠近塔顶部设置有丝网除沫器(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塔身(1)两侧外壁靠近集液槽(7)处设置有环形溢流管(11),所述环形溢流管(11)与集液槽(7)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塔身(1)顶部设置有排气口(12),塔身(1)下部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口(13),塔身(1)底部靠近塔底板(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塔釜出液口(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继森周万荣涂军占继善
申请(专利权)人:江山市泰格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