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85198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9 2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由黄芪、人参、丹参等11味中药组成,可有效降低SHR大鼠(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同时改善高血压血管重构,与阳性药物贝那普利作用相当,临床可用于高血压的防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的新用途,具体地,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高血压(hypertensive diseas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HOmmHg (18. 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 90mmHg(12kPa)。 血管重构(vascular remodeling,VR)是指在高血压病理状态下发生的血管结构改变,主要包括血管壁增厚、腔径缩小、血管壁/管腔比值增大、基质增多等组织学异常以及随之产生的血管功能异常。血管重构是血管对刺激的复杂的动态反应过程,包括信号的感受、转导和调节因子的合成、释放,最后产生结构变化。血管重构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基础也是其靶器官损害的表现之一,由于高血压病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其血管重构引起的动脉壁增厚所致的动脉顺应性减退和小动脉硬化与多种靶器官的损害密切相关曾洒宇秦旭平血管重构及其药物治疗现代生物医学进展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2007Vol. 7 No. 5。近年研究证实,血管重构与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是引起血管重构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由肾素、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on, Ang)、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enzyme, ACE)组成,Ang II是强有力的平滑肌细胞促有丝分裂剂,可直接或通过刺激转化生长因子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TGF-β )和纤维蛋白的表达促进间质沉积损伤的内皮细胞和激活的白细胞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和TGF-β表达增加的双功能生长因子、黏附分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I及其他炎性反应的中介物,强烈刺激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迁移,刺激中膜平滑肌细胞迁移到内膜下增生并分泌含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激活物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I、Ang II、TGF-β等活性物质,进一步诱导并促进内皮细胞功能失调、血管的炎性改变及血管的重塑杨宇陈灿黄石安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高血压血管重构关系研究进展医学综述2008年7月第14卷第13期。目前常用于降压的药物主要有以下5类即利尿剂、β_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 )、钙拮抗剂。其中ACEI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疗效肯定,安全系数相对较高的药物。本专利技术是在中国专利ZL 02146573. 8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专利技术,在此全文引用该专利文件记载的内容。中国专利ZL 02146573. 8未记载该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药物是选用黄芪、人参、附子、丹参等11味药物组成,具有温阳化饮,益气活血的功效。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黄芪150-450份、附子40-120份、人参或党参75-225份、丹参75-225份、葶苈子50-150份、香加皮或南五加皮60-180份、泽泻75-225份、玉竹25-75份、桂枝30-90份、红花30-90份、陈皮25-75份; 优选地,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黄芪450份、附子112. 5份、人参或党参225份、丹参225份、葶苈子150份、香加皮或·南五加皮180份、泽泻225份、玉竹75份、桂枝90份、红花90份、陈皮75份; 优选地,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黄芪250份、附子112. 5份、人参或党参200份、丹参120份、葶苈子135份、香加皮或南五加皮150份、泽泻200份、玉竹60份、桂枝75份、红花75份、陈皮60份。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可以由常规的提取工艺制得,更优选地,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由下列步骤制得的有效成分组成 (1)将黄芪、葶苈子、泽泻、人参或党参、香加皮或南五加皮用70%乙醇提取,滤过,浓缩至在60°C热测时相对密度为I. 25-1. 30的清膏; (2)提取桂枝、陈皮的挥发油;提油后的水溶液滤过,收集水溶液滤液,再加水煎煮残渣I小时,滤过,合并水溶液,得提油后水提液; (3)附子、丹参、玉竹、红花加水煎煮2次,合并提取液,滤过;与步骤(2)所得水提液合并,浓缩至在60°C热测时相对密度为I. 25-1. 30清膏,放冷,搅拌中加入乙醇,至醇浓度70%,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在60°C热测时相对密度为I. 25-1. 30的清膏; (4)将步骤(I)所得清膏与将步骤(3)所得清膏混合,烘干,粉碎,加入步骤(2)所得挥发油,即得。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中药组合物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1)按比例称取黄芪、葶苈子、泽泻、人参或党参、香加皮或南五加皮,加入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在60°C热测时相对密度为I. 25-1. 30的清膏,备用; (2)按比例称取桂枝、陈皮,提取挥发油;提油后的水溶液滤过,备用,残渣再加8倍量水煎煮I小时,滤过,合并水溶液,得提油后水提液,备用; (3)按比例称取附子、丹参、玉竹、红花,加水9倍量,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与步骤(2)所得水提液合并,浓缩至在60°C热测时相对密度为I. 25-1. 30的清膏,放冷,搅拌中加入乙醇,至醇浓度70%,4°C以下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在60°C热测时相对密度为I. 25-1. 30的清膏,备用; (4)将步骤(I)所得清膏与将步骤(3)所得清膏混合,65-70°C烘干,粉碎成100目粉,加70%乙醇适量制粒,加入步骤(2)所得挥发油,混匀,装胶囊,即得。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中,作为活性组分的原料药的拉丁名及其加工方法来自《中药大辞典》(1977年7月,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和《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还可以按常规的制剂エ艺,例如,范碧亭《中药药剂学》(上海科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第I版)记载的制备エ艺,制成药剂学可接受的任意常规剂型,例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散剤、ロ服液或丸剂等。本专利技术的应用中,所述中药组合物制剂剂型为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散剤、ロ服液或丸剤,为使上述剂型能够实现,需在制备这些剂型时加入药学可接受的辅料,例如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助悬剂、粘合剂、甜味剂、矫味剂、防腐剂、基质等。填充剂包括淀粉、预胶化淀粉、乳糖、甘露醇、甲壳素、微晶纤维素、蔗糖等;崩解剂包括淀粉、预胶化淀粉、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こ烯吡咯烷酮、低取代羟丙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等;润滑剂包括硬脂酸镁、十二烷基硫酸钠、滑石粉、ニ氧化硅等;助悬剂包括聚こ烯吡咯烷酮、微晶纤维素、蔗糖、琼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粘合剂包括,淀粉浆、聚こ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芪?150?450份、附子40?120份、人参或党参75?225份、丹参75?225份、葶苈子50?150份、香加皮或南五加皮60?180份、泽泻75?225份、玉竹25?75份、桂枝30?90份、红花30?90份、陈皮25?75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猛宋剑马静王永秦拢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