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高储能飞轮金属轮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83267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9 0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储能飞轮金属轮毂,包括内圈(1),外圈(3),在内圈(1)与外圈(3)之间连接有腹板(2),内圈(1)顶部到中心的垂直长度比内圈(1)底部到中心的垂直长度小1/3~1/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改变金属轮毂几何尺寸的方式来改变其固有频率,及离心力中心,既有效降低运行过程中产生共振的可能性,又能有效解决了轮缘与金属轮毂过盈量损失的问题,提高了金属轮毂的动力学稳定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科学领域,尤其是一种高储能飞轮金属轮毂
技术介绍
高储能飞轮系统作为一种使用寿命长、污染小、维护费用低的机械储能装置已有30多年的研究历史了。初期,储能的主要元件是轮缘转子,通常由金属制造而成,如高强度钢,但是高速旋转时巨大的离心力将使金属转子分裂为三大块。储能总量不仅与飞轮质量、旋转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而且与转子材料拉伸强度、密度之比成正比,因此减小质量,增大转速可最大限度的提高飞轮储能系统的储能总量。复合材料转子与金属转子相比具有强度高、密度小的特点,能存储更多的能量。这样树脂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如碳纤或玻纤,具 有强度高、密度小的特点,是理想的飞轮轮缘转子制造材料,在高储能飞轮中占据重要的一席。高运行转速带来了极大的离心力,轮缘内产生极高的径向应力、周向应力。径向应力及周向应力的交互作用使复合材料轮缘沿径向向外膨胀。飞轮金属轮毂作为保持轮缘与回转轴间过盈配合的连接件,通常由强度较高、质量较小的金属合金或复合材料制成。金属合金金属轮毂提供了飞轮组件的强度和刚度。但是金属轮毂的径向变形量与复合材料轮缘的变形量不在同一数量级上,这样轮缘与金属轮毂分离,产生急剧振动,由复合材料制成的金属轮毂柔性更好,可减小金属轮毂与轮缘的分离,但是复合金属轮毂常常由于刚度不够,其自身临界转速较设计运行转速小。当过盈配合的复合材料轮缘与金属轮毂分离、产生间隙时将带来难以设想的剧烈振动。当该振动频率与飞轮组件与各组成部分发生共振时,会直接毁掉运行中的高储能飞轮系统。但是,常见的相关技术致力于解决飞轮组件与超轻、高强复合材料轮缘的相容性问题。中国专利(专利号ZL 200410010855. 9)所公开的两种金属轮毂结构分别是与内转子相连的金属轮毂由内环、外环及辐条组成的钛合金金属轮毂,与外转子相连的,由内环、外环、辐条、导磁环组成的钛合金金属轮毂,及金属轮毂的制作工艺方法,这种方法中未涉及到转子的临界转速及其响应,转子通过一阶临界转速时将产生急剧振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储能飞轮金属轮毂,它能减小高速运行时轮缘于金属轮毂过盈量损失,并降低运行时的共振可能性,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高储能飞轮金属轮毂,包括内圈,外圈,在内圈与外圈之间连接有腹板,内圈顶部到中心的垂直长度比内圈底部到中心的垂直长度小1/3 1/2。在外圈上设有垂直向均匀分布的槽。外圈上开槽将槽将金属轮毂的外圈分成几块,这样不仅打断了周向应力传递,促进回转过程中的径向延伸,产生界面应力,就减小过盈配合量来传递转矩;而且这种压缩还将减少轮缘内的径向拉伸应力,可提高总储能。该结构可增大金属轮毂与复合材料轮缘的相容性,保证轮缘与金属轮毂的过盈量,可以改变轮毂本身的应力状态,提高其变形量。外圈的外壁为倒锥形,其锥度为1:150。倒锥可保证轮缘与金属轮毂的同轴度及过盈量。腹板与内圈及外圈的连接位置上设有倒角,倒角的曲率半径为腹板长度的1/5。腹板为金属轮毂提供刚度,刚度与腹板厚度成一定比例关系。腹板厚度越厚,则提供刚度越闻。本技术采用金属轮毂截面的非等厚设计,可节约材料、提高临界频率及操作转速,更好降低装配冷却时间。本技术在同时考虑金属轮毂动力学性能及变形、强度的情况下,对金属轮毂结构进行设计。选择金属轮毂的几何尺寸,如腹板厚度、结合面长度、内圈、外圈厚度进行设计,设计过程中,采用有限元分析,如使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交互设计。本技术中金属轮毂结构,其临界转速超过工作转速倍数为I. 4-3倍。本技术中金属轮毂的设计操作转速为16000转/分(RPM),对应的设计操作频率为266. 7HZ,该金属轮毂由3J33制成。本技术中金属轮毂结构中,通过有限元分析可知,外圈厚度为18mm。轴与金属轮毂的摩擦系数较金属轮毂与复合材料轮缘间的摩擦系数大,因此外圈长度与内圈相比更为长一些,以保证提供与内圈处相同数量级的足够的摩擦阻力。本技术中的金属轮毂结构,在正常操作转速下,其径向变形与复合材料轮缘保证接触,比如过盈配合。由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改变金属轮毂几何尺寸的方式来改变其固有频率,及离心力中心,既有效降低运行过程中产生共振的可能性,又能有效解决了轮缘与金属轮毂过盈量损失的问题,提高了金属轮毂的动力学稳定性;本技术结构简单,容易制作,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附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例I :高储能飞轮金属轮毂的结构如图I所示,包括内圈1,外圈3,在内圈I与外圈3之间连接有腹板2,内圈I顶部到中心的垂直长度比内圈I底部到中心的垂直长度小1/2 ;在外圈3上设有垂直向均匀分布的槽5 ;外圈3的外壁为倒锥形,其锥度为1:150 ;腹板2与内圈I及外圈3的连接位置上设有倒角4,倒角4的曲率半径为腹板长度的1/5。金属轮毂的外圈3、内圈I及腹板2可采用高强度金属,如钛合金TC4、铝合金7075、弹性合金3J33等。铝合金的性价比较好。选取金属轮毂临界频率安全系数时,与支承相关,本实施例中,选取3为安全系数,临界转速为48000转/分(RPM),对应的设计操作频率为800HZ。金属轮毂结构在高速操作转速下,16000转/分(RPM),对应的设计操作频率为266. 7HZ,需保证外圈与轮缘的有效接触面长度最小为412mm。本技术的产品在低操作转速时,不考虑复合轮缘的变形,当转速增加,轮缘发生变形,本技术的产品金属轮毂的外圈3发生偏斜,以保证过盈配合,也可减小轮缘与金属轮毂间的切应力。这样,由于本技术中的金属轮毂自身的临界速度及频率较高,因此不会发生共振。本技术的产品与复合轮缘进行装配时,初始过 盈量采用冷装及压力装配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冷却温度为零下145°C ;冷却时间为30分钟,压入长度为75mm,压入力为270KN,压入速度为4m/s,压装后,保持轴向压力30min。权利要求1.一种高储能飞轮金属轮毂,包括内圈(1),外圈(3),在内圈(I)与外圈(3)之间连接有腹板(2),其特征在于内圈(I)顶部到中心的垂直长度比内圈(I)底部到中心的垂直长度小1/3 1/2。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储能飞轮金属轮毂,其特征在于在外圈(3)上设有垂直向均匀分布的槽(5)。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储能飞轮金属轮毂,其特征在于外圈(3)的外壁为倒锥形,其锥度为1:150。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储能飞轮金属轮毂,其特征在于腹板(2)与内圈(I)及外圈(3)的连接位置上设有倒角(4),倒角(4)的曲率半径为腹板长度的1/5。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储能飞轮金属轮毂,包括内圈(1),外圈(3),在内圈(1)与外圈(3)之间连接有腹板(2),内圈(1)顶部到中心的垂直长度比内圈(1)底部到中心的垂直长度小1/3~1/2。本技术采用改变金属轮毂几何尺寸的方式来改变其固有频率,及离心力中心,既有效降低运行过程中产生共振的可能性,又能有效解决了轮缘与金属轮毂过盈量损失的问题,提高了金属轮毂的动力学稳定性。文档编号H02K7/02GK202651976SQ20122029485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储能飞轮金属轮毂,包括内圈(1),外圈(3),在内圈(1)与外圈(3)之间连接有腹板(2),其特征在于:内圈(1)顶部到中心的垂直长度比内圈(1)底部到中心的垂直长度小1/3~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琬何林杨立张秀华李光喜黄勤赵雪峰冯志国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