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巍巍专利>正文

一种可检测的浪涌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83176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9 0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检测的浪涌保护器,主要由防雷模块和底座构成,防雷模块插接在底座上,底座上设有检测单元与防雷模块连接,通过通信线路连接上位机。通过设置开关电路对浪涌保护器件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测,并将简单的开关量信号转换为总线方式或网络方式传输至上位机,实现集中组网监控管理,并在故障时报警。实现了浪涌保护器的智能检测,使浪涌保护器处于实时有效的状态,更加保证了设备安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检测的浪涌保护器,属于浪涌保护器领域。技术背景雷电是由带电的云层在空中放电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雷电时造成设备损坏的重要原因,威胁建筑、铁路、民航、通信、工控、军事等各个领域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浪涌保护器主要用于抑制雷电浪涌的保护类器件。在连接于电子设备的电源线、信号线以及控制线等金属线路上安装浪涌保护器是雷电防护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各地区各行业每年都投入巨额资金大量采购安装浪涌保护器。但是本质上,浪涌保护器是一种“牺牲自己,保护别人”的器件,当浪涌保护器遭受雷击浪涌电流,或长期使用,必然出现老化和损坏,这时,浪涌保护器就失去了保护电子电气设备的功能,甚至引发线路中断或者短路。这对那些对雷电敏感的设备,特别是在雷电高发的季节或地区,是不能容忍的,甚至是“致命”的。这就引发了用户迫切的需求需要及时知道每一个浪涌保护器此时是否还在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如果不是,则应立刻维护更换。由此可见,由于用户不知道每个浪涌保护器的当前状态,对雷电防护就成了“盲人”,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安全就成为不可知的事情。事实上,对近10年各行各业的雷电灾害进行的调查统计表明,很多浪涌保护器已损坏但未发现,由此造成雷电打坏设备的事故的情况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这一问题虽然看似很小,但却切实到各行业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由此对浪涌保护器的状态进行检测和后续分析处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目前,普遍采用定期对浪涌保护器进行检测的方法,一般每年在雷雨季节前后进行检测,但这种方法常常不能起到作用,这是因为在定期的检测后,可能浪涌保护器马上就被雷电打坏,后续雷击将击毁设备。另外,对于安装于信号回路中的浪涌保护器,常常由于不能中断信号而不能停机,故而即使在定期检测时,信号浪涌保护器也不能得到有效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可检测的浪涌保护器。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检测的浪涌保护器,主要由防雷模块(I)和底座(2)构成,防雷模块⑴插接在底座(2)上,底座(2)上设有检测单元(5),防雷模块⑴中设有动作机构(4),动作机构(4)与检测单元(5)连接,检测单元(5)设有通信端子(7),通过通信线路(8)连接至上位机(14)。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防雷模块(I)包含浪涌保护器件(3)和动作机构(4),浪涌保护器件(3)和动作机构(4)连接,并连接至浪涌保护回路(6),动作机构(4)的检测输出端(11)与检测单元(5)连接。动作机构(4)中包含连接机构(9)和开关(10),连接机构(9) 一端焊接固定在浪涌保护回路(6)上,另一端连接至开关(10)上,当浪涌保护器件(3)故障或损坏时,持续工作电流流过浪涌保护回路(6),连接机构(9)与浪涌保护回路(6)的焊接断开并发生位移,而使开关(10)断开或闭合,开关电路连接至检测输出端(11)。浪涌保护回路(6)与开关(10)之间电气绝缘。动作机构⑷中的开关(10)可以置于底座⑵上。检测单元(5)由电路板、检测端子和通信端子(7)构成,电路板上包含检测电路(12)、通信单元(13),开关电路的检测输出端(11)通过检测端子连接至检测电路(12)构成检测回路,通信单元(13)连接检测电路(12),将检测到的开关信息进行处理转换,并赋予时钟、地址,然后通过通信端子(7)输出。一个检测单元(5)至少连接一个动作机构(4)。动作机构(4)可以置于防雷模块(I)外。通信线路(8)可以是总线、网线中的一种或组合。上位机(14)中装有检测软件,对浪涌保护器的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在故障时报警。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在浪涌保护器中设置开关电路对浪涌保护器件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测,并通过通信单元将简单的开关量信号转换为总线方式或网络方式传输至上位机,进行组网实现集中监控管理,并在故障时报警。由于采用总线或网络信号的传输方式,布线更加简单,并可通过地址查询到每一个终端的状态,实现了对浪涌保护器的智能检测,使浪涌保护器处于实时有效的状态,避免由于浪涌保护器损坏而造成的设备损坏,更加保 证了设备安全。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可检测的浪涌保护器的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防雷模块(I)与检测单元(5)连接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检测单元(5)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开关(10)置于底座(2)上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动作机构(4)置于防雷模块(I)外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动作机构(4)置于底座(2)中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可检测的浪涌保护器组网监控系统的示意图。图中1、防雷模块,2、底座,3、浪涌保护器件,4、动作机构,5、检测单元,6、浪涌保护回路,7、通信端子,8、通信线路,9、连接机构,10、开关,11、检测输出端,12、检测电路,13、通信单元,14、上位机,111、检测线路1,112、检测线路2,113、检测线路3,114、检测线路4。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具体方案如下如图I所示的本技术,主要由防雷模块⑴和底座(2)构成,防雷模块⑴插接在底座(2)上,底座(2)上设有检测单元(5),防雷模块(I)中设有动作机构(4),动作机构(4)与检测单元(5)连接,检测单元(5)设有通信端子(7),通过通信线路(8)连接至上位机(14)。防雷模块(I)包含浪涌保护器件(3)和动作机构(4),浪涌保护器件(3)和动作机构⑷连接,并连接至浪涌保护回路(6),动作机构⑷的检测输出端(11)与检测单元(5)连接。浪涌保护回路(6)与开关(10)之间电气绝缘。如图2所示的本技术,防雷模块(I)包含浪涌保护器件(3)和动作机构(4),动作机构(4)中包含连接机构(9)和开关(10),连接机构(9) 一端焊接固定在浪涌保护回路(6)上,另一端连接至开关(10)上,当浪涌保护器件(3)故障或损坏时,持续工作电流流过浪涌保护回路(6),连接机构(9)与浪涌保护回路(6)的焊接断开并发生位移,而使开关(10)断开或闭合,开关电路连接至检测输出端(11)。浪涌保护回路(6)与开关(10)之间电气绝缘。开关电路的检测输出端(11)连接至检测单元(5),检测单元(5)通过通信端子(7)连接通信线路(8)进行信息上传。如图3所示的本技术,检测单元(5)由电路板、检测端子和通信端子(7)构成,电路板上包含检测电路(12)、通信单元(13),开关电路的检测输出端(11)通过检测端子连接至检测电路(12)构成检测回路,通信单元(13)连接检测电路(12),将检测到的开关信息进行处理转换,并赋予时钟、地址,然后通过通信端子(7)输出。一个检测单元(5)至少连接一个动作机构(4)。本实施例中,一个检测单元(5)连接4条检测线路,分别对4个动作机构的信息进行采集。 如图4所示的本技术,本实施例中,开关(10)置于底座上,防雷模块⑴包含浪涌保护器件(3)和动作机构(4),动作机构(4)中包含连接机构(9),连接机构(9) 一端焊接固定在浪涌保护回路(6)上,另一端连接至开关(10)上,当浪涌保护器件(3)故障或损坏时,持续工作电流流过浪涌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检测的浪涌保护器,主要由防雷模块(1)和底座(2)构成,其特征在于:防雷模块(1)插接在底座(2)上,底座(2)上设有检测单元(5),防雷模块(1)中设有动作机构(4),动作机构(4)与检测单元(5)连接,检测单元(5)设有通信端子(7),通过通信线路(8)连接至上位机(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巍巍
申请(专利权)人:孙巍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