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扩展功能的漏电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83043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9 00:35
一种带扩展功能的漏电保护装置,属于低压配电保护装置领域。包括零序电流互感器、脱扣器、IC驱动电路、试验电路和功能扩展电路,脱扣器与电网连接并引出相线、零线和地线向负载供电,脱扣器的电磁铁线圈的一端与IC驱动电路的G端连接、另一端与未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相线连接,零序电流互感器的次级线圈的一端与IC驱动电路的A端连接、另一端与IC驱动电路的B端连接,IC驱动电路的H端与功能扩展电路的输出端连接,IC驱动电路的B端与功能扩展电路的参考电压输入端连接,试验电路的K端与未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相线连接,功能扩展电路的输入端接地线。能对电网地线的异常带电或电器外壳带电提供及时的保护;能实现温升保护。(*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低压配电保护装置
,涉及一种漏电保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带扩展功能的漏电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自从人类专利技术并使用电以来,电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很多方便,同时也给人类带来很多灭顶之灾。目前,我国用电环境的安全不达标比例还很高,仍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如电器电源接线不正确、无接地或接地不良、使用劣质插座以及电源的地线端发生异常带电等,都会造成电器外壳带电,从而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所以在五花八门的电器接踵而来的 同时,也诞生了各式各样的保护装置。其中有一种是专门保护人的,称为漏电保护装置,用于在电路或电器绝缘受损发生对地短路时防止人身触电和电气火灾的保护电器。现有的漏电保护装置大多采用剩余电流检测技术,只对电器漏电进行检测并提供保护,功能较为单一。无法对地线异常带电、地线缺失、以及插头与插座接触不良而造成的温升过高等安全隐患提供安全保护。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现有的漏电保护装置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尝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扩展功能的漏电保护装置,它通过一个功能扩展电路,能对电网地线的异常带电或由于地线缺失、电器发生漏电而造成的电器外壳带电提供及时的保护,另外还能通过温度保护电路来实现温升保护。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带扩展功能的漏电保护装置,包括零序电流互感器ZCT、脱扣器、IC驱动电路、试验电路和功能扩展电路,脱扣器与电网的N端、L端、PE端连接并引出相线、零线和地线向负载供电,相线和零线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ZCT,脱扣器的电磁铁线圈LI的一端与IC驱动电路的G端连接,电磁铁线圈LI的另一端与未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相线连接,零序电流互感器ZCT的次级线圈的一端与IC驱动电路的A端连接,次级线圈的另一端与IC驱动电路的B端连接,IC驱动电路的H端与功能扩展电路的输出端E端连接,IC驱动电路的B端与功能扩展电路的参考电压输入端F端连接,试验电路的K端与未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ZCT的相线连接,试验电路的J端、功能扩展电路的信号公共端D端和IC驱动电路的I端共同接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零线,功能扩展电路的输入端C端接地线I。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功能扩展电路包括二极管D2、电阻R6 R8、电容C6和晶体管Q2,二极管D2的正极F端接IC驱动电路的B端,二极管D2的负极接电阻R6的一端和晶体管Q2的发射极,晶体管Q2的集电极E端接IC驱动电路的H端,晶体管Q2的基极接电阻R7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和电阻R8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和电容C6的另一端的D端接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ZCT的零线,电阻R8的另一端的C端接地线。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一种带扩展功能的漏电保护装置,还包括温度保护电路,所述的温度保护电路包括温度保护开关TKl和电阻R9,温度保护开关TKl的一端接功能扩展电路中的晶体管Q2的基极、电阻R7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和电阻R8的一端,温度保护开关TKl的另一端接电阻R9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接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相线。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当电源线中有漏电产生时,脱扣器会快速切断电源以防止触电事故发生,起到了漏电保护的作用;另外,通过功能扩展电路,能够对地线异常带电进行检测并断开电源以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同时,还可设置温度保护电路,对电路温度进行保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畴。实施例1请参阅图1,一种带扩展功能的漏电保护装置,包括零序电流互感器ZCT、脱扣器4、IC驱动电路5、试验电路6和功能扩展电路7。其中,脱扣器4由电磁铁线圈LI和具有三组触头的开关K组成;IC驱动电路5包括二极管D1、电阻Rl R3、电容Cl C5、可控硅整流管SCR和集成芯片U1,在本技术中,集成芯片Ul采用M54123 ;试验电路6包括按钮开关T和电阻R5 ;功能扩展电路7包括二极管D2、电阻R6 R8、电容C6和晶体管Q2,其中,二极管D2也可用电阻替换,晶体管Q2为单个晶体管,但也可以是复合晶体管。具体而言,脱扣器4的开关K的三组触头的一端分别接电网的N端(零线)、L端(相线)和PE端(地线),三组触头的另一端分别引出零线3、相线2和地线I向负载供电,相线2和零线3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ZCT,脱扣器4的电磁铁线圈LI的另一端接未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ZCT的相线2,脱扣器4的电磁铁线圈LI的一端与IC驱动电路5的G端连接,二极管Dl的正极和可控硅整流管SCR的正极连接为G端,二极管Dl的负极接电阻Rl的一端,电阻Rl的另一端接电解电容C3的正极和集成芯片Ul的8脚,集成芯片Ul的7脚接可控硅整流管SCR的栅极、电容Cl的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接集成芯片Ul的6脚,集成芯片Ul的5脚与4脚和电容C4的一端连接,集成芯片Ul的2脚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为H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电阻R2的一端为A端,电阻R2的另一端、集成芯片Ul的I脚、电容C5的一端连接为B端,可控硅整流管SCR的负极、电容Cl的另一端、电解电容C3的负极、电容C4的另一端、集成芯片Ul的3脚、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为I端,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阻R6的一端和晶体管Q2的发射极连接,晶体管Q2的基极接电阻R7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和电阻R8的一端,试验电路6中的按钮开关T的一端K端与未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ZCT的相线2连接,按钮开关T的另一端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J端接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ZCT的零线3,电阻R6的另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和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为D端,电阻R8的另一端为C端。请继续参阅图1,当按下试验电路6中的按钮开关T时,零序电流互感器ZCT中流过一个模拟的漏电电流,其电流值由电阻R5决定,检测漏电保护装置的漏电保护功能是否有效。电源线的相线2和零线3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ZCT,零序电流互感器ZCT获取漏电信号并通过次级线圈加至IC驱动电路5的A端和B端,由集成芯片Ul进行处理。IC驱动电路5中的电阻R2可调整漏电动作电流,电容Cl、C2、C4、C5为滤波电容,起抗干扰作用。当任一根线中有漏电产生(相线2与零线3间的回路电流除外)并且达到电路设定的整定值时,由集成芯片Ul的7脚驱动可控硅整流管SCR导通,脱扣器动作,快速切断电源以防止触电事故发生,起到了漏电保护的作用。另外,当电网的地线I处在的正常状态时,功能扩展电路7的输入端C、信号公共端D之间的电压为零,晶体管Q2截止,集电极为高阻抗输出状态,不会影响集成芯片Ul的2脚信 号输入端的工作状态,此时集成芯片Ul只对零序电流互感器ZCT的输入信号有响应,对负载端的电器漏电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当电网中的地线I发生异常带电时,在地线I和零线3之间就会有异常电压,功能扩展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扩展功能的漏电保护装置,包括零序电流互感器ZCT、脱扣器(4)、IC驱动电路(5)、试验电路(6)和功能扩展电路(7),脱扣器(4)与电网的N端、L端、PE端连接并引出相线(2)、零线(3)和地线(1)向负载供电,相线(2)和零线(3)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ZCT,脱扣器(4)的电磁铁线圈L1的一端与IC驱动电路(5)的G端连接,电磁铁线圈L1的另一端与未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相线(2)连接,零序电流互感器ZCT的次级线圈的一端与IC驱动电路(5)的A端连接,次级线圈的另一端与IC驱动电路(5)的B端连接,IC驱动电路(5)的H端与功能扩展电路(7)的输出端E端连接,IC驱动电路(5)的B端与功能扩展电路(7)的参考电压输入端F端连接,试验电路(6)的K端与未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ZCT的相线(2)连接,试验电路(6)的J端、功能扩展电路(7)的信号公共端D端和IC驱动电路(5)的I端共同接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零线(3),功能扩展电路(7)的输入端C端接地线(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祖德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立得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