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露了一种防水套件与传输端子连接装置。防水套件包含本体、连接部与塞合部。本体具有凹槽以及贯穿其的通孔,通孔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为相对于凹槽的凹入开口。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本体,塞合部连接连接部相对本体的另一端,且塞合部可活动性地藉由连接部密封通孔的第二开口。如此一来,因为塞合部可活动性地塞合第二开口,应用此防水套件的传输端子连接装置可于闲置状态,或者是工作状态时皆具有防水的功效。(*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水套件与传输端子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子装置之信号传输孔的防水套件与传输端子连接装 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耳机插孔大都只能于非工作状态下防水。举例而言,一般智能型手机上的耳机插孔在无耳机传输端子插设其中时,大都可利用一保护盖将插孔整个盖合。如此一来,藉由保护盖盖合或封合耳机插孔,可防止非工作状态下的耳机插孔被空气中的水气所侵蚀。然而,随着电子产品朝向越来越轻薄的趋势发展,一些可携式电子装置如智能型手机等也越来越普及化。因此,越来越多的使用者习惯于闲暇时刻利用身边的智能型手机聆听音乐或收音机等,例如走在路上、在地铁上或者是在公交车上时。然而,当遇到下雨天时,此种在闲暇时刻利用身边的智能型手机聆听音乐与打发时间的方式,可能会因为使用者担心耳机插孔进水而作罢。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防水套件以及应用此防水套件的传输端子连接装置,以解决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耳机插孔在工作状态时可能会进水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目的,提出一种防水套件,包含本体、连接部与塞合部。本体具有凹槽以及贯穿其的通孔,通孔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第一开口相对于凹槽的凹入开口。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本体,而塞合部连接连接部相对本体的另一端,且塞合部可活动性地藉由连接部密封通孔的第二开口。较佳地,通孔的内壁可环设有顶抵构件,顶抵构件自通孔的内壁延伸而出,以顶抵住插入通孔的信号传输端子的侧壁。较佳地,凹槽具有内侧壁与面对凹槽的凹入开口的底面,内侧壁与底面相邻,第一开口位于底面,凹槽可用以套合传输端子连接器,凹槽的内侧壁与传输端子连接器的外壁相贴合,且第一开口与传输端子连接器的插孔互为相对。较佳地,传输端子连接器可为耳机连接器。较佳地,本体的材质可为塑料材质。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提出一种传输端子连接装置,包含防水套件以及传输端子连接器。防水套件包含一本体、连接部与塞合部。本体具有凹槽以及贯穿其的通孔,通孔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第一开口相对于凹槽的凹入开口。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本体,塞合部连接连接部相对本体的另一端,且塞合部可活动性地藉由连接部密封通孔的第二开口。传输端子连接器套设于凹槽中,且传输端子连接器的插孔与通孔相对设置。 较佳地,通孔的内壁可环设有顶抵构件,顶抵构件自通孔的内壁延伸而出,以顶抵住插入通孔的信号传输端子的侧壁。较佳地,凹槽可具有内侧壁与面对凹槽的凹入开口的底面,内侧壁与底面相邻,第一开口位于底面,凹槽的内侧壁与传输端子连接器的外壁相贴合,且第一开口与传输端子连接器的信号传输孔相对设置。较佳地,本体的材质可为塑料材质。较佳地,传输端子连接器可为耳机连接器。综上所述,本技术的防水套件可套设于电子装置的传输端子连接器上,且利用塞合部活动性地塞合防水套件的通孔,因此可防止水份进入传输端子连接器的插孔。除此之外,本技术的传输端子连接装置可应用此防水套件,以形成一种模块化的构件,组装于电子装置之中,并且此传输端子连接装置于工作或闲置状态时皆可利用塞合部活动性地塞合通孔而防止水份进入传输端子连接装置的插孔。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防水套件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防水套件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防水套件应用于电子装置的第一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防水套件应用于电子装置的第二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传输端子连接装置的剖面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I :防水套件2 :传输端子连接装置10 :本体11 :凹槽12 :通孔20 :连接部30 :塞合部40 :传输端子连接器60 :信号传输端子41 :插孔111:内侧壁112:底面121:第一开口122:第二开口123 :顶抵构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本技术防水套件以及应用本技术防水套件的传输端子连接装置,为使便于理解,下述实施例中的相同组件以相同的符号标示来说明。请一并参阅图I与图2,图I为本技术防水套件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防水套件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防水套件I包含本体10、连接部20与塞合部30。本体10具有凹槽11以及贯穿其的通孔12,通孔12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 121与第二开口122,其中第一开口 121相对于凹槽11的凹入开口。连接部20的一端连接本体10,塞合部30连接连接部20相对本体10的另一端。如此一来,当本技术防水套件I的凹槽11套设、连接、黏合或盖合于一电子装置的传输孔时,防水套件I可藉由塞合部30活动性地密封通孔12的第二开口 122,而防止水气进入电子装置的传输孔,以达到防水的效果。除此之外,通孔12的内壁可环设有至少一个顶抵构件123,顶抵构件123自通孔12的内壁延伸而出,以顶抵着插入通孔12的信号传输端子的侧壁(未绘示)。如此一来,当本技术防水套件I的凹槽11套设、连接、黏合或盖合于一电子装置的传输孔时,因为顶抵构件123可顶抵住插入通孔12的信号传输端子的侧壁,所以当信号传输端子贯穿本体10与电子装置的传输孔连接时,空气中的水气无法由通孔12的第二开口 122扩散至第一开 口 121。故,应用本技术的电子装置于传输孔闲置或工作时期,皆可防止水气入侵传输孔。因此本技术防水套件I可防止电子装置的传输孔因水气的入侵造成短路、信号不清或使用寿命简短的现象,而后续说明将具体举例防水套件I套设于电子装置的传输孔的示意图。值得一提的是,本技术防水套件I为了拥有更佳的防水效果,其材质可以防水材料为主,如塑料或各种防水树脂等,但不以此为限。接着请一并参阅图3与图4,图3为为本技术防水套件应用于电子装置的第一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防水套件应用于电子装置的第二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防水套件I的凹槽11具有内侧壁111与面对凹槽11的凹入开口的底面112。其中,内侧壁111与底面112相邻,第一开口 121位于底面112。凹槽11可用以套合电子装置的传输端子连接器40,且凹槽11的内侧壁111与传输端子连接器40的外壁相贴合,而第一开口 121与传输端子连接器40的插孔41互为相对。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可为可携式电子装置如随身听、录音笔、个人行动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笔记本电脑、平板计算机或智能型手机等,但不以此为限。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电子装置也可为计算机、音响或液晶屏幕等。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传输端子连接器40可为耳机连接器,但不以此为限。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传输端子连接器40可为复合式输入端子(Composite VideoConnector)之音源端子、影像传输端子等。如图3所示,当防水套件I应用于电子装置的耳机连接器时,在闲置的状态下,可利用连接部20将塞合部30塞合于第二开口 122。如此一来,当不使用电子装置的耳机连接器时,空气中的水气则无法进入于耳机连接器中。另外,如图4所示,当耳机连接器在使用状态中,也就是当信号传输端子60贯穿插入通孔12以及插入耳机连接器时,利用顶抵构件123顶抵住插入通孔12的信号传输端子60的侧壁,可防止水气由第二开口 122扩散往第一开口 121。如此一来,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即使在下雨天中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水套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本体,具有一凹槽以及贯穿其的一通孔,该通孔具有相对的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相对于该凹槽的凹入开口;一连接部,该连接部的一端连接该本体;以及一塞合部,连接该连接部相对该本体的另一端,且该塞合部活动性地藉由该连接部密封该通孔的该第二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超,张廷威,
申请(专利权)人: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