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入装置及电子设备。该输入装置包括:一底座、一承载模块、一触控按键模块以及一检测模块;承载模块设置于底座,且可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触控按键模块设置于承载模块且随承载模块移动,触控按键模块包括一触控机构、一弹性支撑机构及一压触机构,触控机构具有一触控板且可受碰触产生一触控信号,弹性支撑机构弹性支撑触控板,使触控板可在一未受外力的常态位置及一受压力下移的按压位置之间移动,压触机构设置于触控板下方,且在触控板移动至按压位置时受触控板按压而产生一按压信号;检测模块与承载模块相对应设置,用以检测承载模块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节省占用的空间,且方便操控切换输入模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输入装置及电子设备,特别是指ー种兼具触控输入功能及按键输入功能的输入装置及具有该输入装置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參阅图1,现有的笔记本型计算机9通常具有ー键盘91及一触控板92,用以输入信号。由于触控板92与键盘91分别独立设置,但是触控板92的长度比键盘91的长度小很多,使得触控板92的左右两侧区域93为多余的区域。也就是说,为了设置触控板92而使笔记本型计算机9増加了许多额外的体积。然而,轻量化、小型化为一般便携式电子装置发展的趋势。如笔记本型计算机9这 种需要设置键盘91及触控板(touch pad)92的电子装置,如何减少键盘91及触控板92整体的体积,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输入装置及电子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一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兼具触控输入功能及按键输入功能且可以切換一触控输入模式及一按键输入模式的输入装置。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即在于提供ー种具有该输入装置的电子设备。于是,本技术提供一种输入装置,该输入装置包括一底座;一承载模块,该承载模块设置于该底座,且可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一触控按键模块,该触控按键模块设置于该承载模块且随该承载模块移动,该触控按键模块包括一触控机构、一弹性支撑机构及ー压触机构,该触控机构具有一触控板且可受碰触产生ー触控信号,该弹性支撑机构弹性支撑该触控板,使该触控板可在一未受外力的常态位置及一受压カ下移的按压位置之间移动,该压触机构设置于该触控板下方,且在该触控板移动至该按压位置时受该触控板按压而产生ー按压信号;以及ー检测模块,该检测模块与该承载模块相对应设置,用以检测该承载模块位于该第一位置或该第二位置。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含ー输入装置以及ー控制模块;该输入装置包含一底座、一承载模块、一触控按键模块以及ー检测模块;该承载模块设置于该底座,且可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该触控按键模块设置于该承载模块且随该承载模块移动,该触控按键模块包括一触控机构、一弹性支撑机构及ー压触机构,该触控机构具有一触控板且可受碰触产生ー触控信号,该弹性支撑机构弾性支撑该触控板,使该触控板可在一未受外力的常态位置及一受压カ下移的按压位置之间移动,该压触机构设置于该触控板下方,且在该触控板移动至该按压位置时受该触控板按压而产生一按压信号;该检测模块与该承载模块相对应设置,用以检测该承载模块位于该第一位置或该第二位置;该控制模块与该触控按键模块及该检测模块电连接,接收该检测模块所检测的一信息,并依据该信息控制该触控按键模块处于ー触控输入模式或ー按键输入模式。本技术的功效在于,该触控按键模块兼具触控输入功能及按键输入功能,且可由移动该承载模块位于该第一位置或该第二位置来切换该触控按键模块处于该按键输入模式或该触控输入模式,不仅能节省占用的空间,且方便操控切换输入模式。附图说明图I是ー立体图,说明一现有的笔记本型计算机;图2是ー立体图,说明本技术电子设备的ー较佳实施例;图3是ー立体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ー输入装置,图3中的该输入装置的视角为图2中的视角水平旋转180° ;图4是图3的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输入装置的一底座及一承载模块;图5是图4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6是图3的背面视图,说明该承载模块位于ー第一位置;图7是ー类似图6的视图,说明该承载模块位于ー第二位置;图8是ー立体分解图,说明该输入装置的一触控按键模块及其与该承载模块的一载座的组合关系;图9是ー立体剖切图,说明该承载模块位于该第一位置时与ー检测模块的位置关系;以及图10是ー类似图9的视图,说明该承载模块位于该第二位置时与该检测模块的位置关系。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0 电子设备311 穿孔200 机壳312 凸肋300 按键32 弹性限位体400 输入装置321 弹性段500 控制模块322 连接段I 底座323 凸部11 导槽4 触控按键模块12 穿槽41 触控机构13 限位壁411 触控板14 挡块412 软性电路板141 第一侧部42 弹性支撑机构142 第二侧部421 支撑座2 载座422 弾性支撑件21 板体423 穿槽211 顶面43 压触机构212 底面431 内侧面22 导轨44 黏胶层23 卡钩441 穿槽24 扣接件45 保护膜30 定位机构5 检测模块3组合件8电路板31 本体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在本技术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不。参阅图2与图3,本技术电子设备100的一较佳实施例是以一笔记本型计算机为例说明,电子设备100包含一机壳200、多个按键300、一输入装置400以及一控制模块 500,且该等按键300与该输入装置400构成一键盘。参阅图2至图5,该输入装置400包含一底座I、一承载模块、一触控按键模块4以及一检测模块5。该承载模块设置于该底座1,包括一载座2及一与该载座2结合的定位机构30。该载座2具有一板体21、一对导轨22及多对卡钩23。该板体21具有一顶面211 (参阅图8)及一位于该顶面211相反侧的底面212。该对导轨22彼此相间隔地由该板体21的底面212凸伸并沿一直线方向I横向延伸。该等卡钩23由该板体21的底面212凸伸,且各对卡钩23分别靠近该等导轨22的其中一端。亦即,在本实施例中,该等卡钩23共为四对,在靠近各导轨22的两端处分别设有其中一对卡钩23。该定位机构30包括两个组合件3,各组合件3具有一本体31及一连接于该本体31的弹性限位体32。各组合件3的本体31具有两个沿该直线方向I排列的穿孔311,以及多个沿该直线方向I分别排列于两侧的凸肋312。各组合件3的两个穿孔311分别对应位于其中一导轨22两端的两对卡钩23。每一穿孔311分别供一对卡钩23穿入。各组合件3的弹性限位体32呈长条形,具有一沿该直线方向I延伸的弹性段321,以及两个分别由该弹性段321两端横向延伸并与对应的本体31连接的连接段322。该弹性段321与对应的本体31相间隔并有一部分弯曲形成一可垂直该直线方向I弹性位移的凸部323。该底座I具有一对导槽11、两对穿槽12、两对限位壁13以及一挡止机构。该对导槽11分别容置该对导轨22,该对导槽11与该对导轨22相配合使该载座2沿该直线方向I在一第一位置(如图3、图6及图9所不)与一第二位置(如图7及图10所不)之间移动。该等穿槽12分别对应该等穿孔311以分别供相对应的该对卡钩23穿过并提供该对卡钩23可沿该直线方向I移动的空间(参阅图9与图10)。各对卡钩23穿过对应的底座I的穿槽12及对应的组合件3的穿孔311并扣接于对应的本体31。藉由该等卡钩23扣接于对应的本体31而将该等组合件3与该载座2组合在一起,且将该底座I的一部分夹置于该板体21与该等组合件3之间,从而使该承载模块可活动地设置于该底座I。该等限位壁13分别沿该直线方向I延伸,且每一组合件3的本体31的一部分夹置于其中一对限位壁13之间,以限制该本体31只能沿该直线方向I移动,且该本体31由位于两侧的该等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入装置,该输入装置包括:一底座;其特征在于,该输入装置还包括一承载模块,该承载模块设置于该底座,且可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一触控按键模块,该触控按键模块设置于该承载模块且随该承载模块移动,该触控按键模块包括一触控机构、一弹性支撑机构及一压触机构,该触控机构具有一触控板且可受碰触产生一触控信号,该弹性支撑机构弹性支撑该触控板,使该触控板可在一未受外力的常态位置及一受压力下移的按压位置之间移动,该压触机构设置于该触控板下方,且在该触控板移动至该按压位置时受该触控板按压而产生一按压信号;以及一检测模块,该检测模块与该承载模块相对应设置,用以检测该承载模块位于该第一位置或该第二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山宝,庄政祥,白顺德,陈宝珍,
申请(专利权)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