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9280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机,其具有密封板,不容易受到室内热交换器的第1热交换部与第2热交换部之间的间隔变动的影响,而且装配作业性良好。在空调机(1)中,密封板(24)的多个挂钩(250)勾挂于第1热交换部(21a)的导热管(220),不勾挂于第2热交换部(21b)的导热管(220),因而不容易受到第1热交换部(21a)与第2热交换部(21b)之间的间隔变动的影响。作业者在安装密封板(24)时,只需将密封板(24)推入热交换器(21)即可完成装配,因而作业性提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机,尤其涉及具有室内热交換器和与该室内热交換器连接的密封板的空调机,该室内热交換器具有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第I热交换部和第2热交换部。
技术介绍
空调机的室内热交換器例如是如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5 — 24223号公报)公开的那样,前面侧的第I热交换部和背面侧的第2热交换部被连接成在侧视观察时呈倒V字形状的方式。在这种室内热交換器中,为了可靠地进行室内空气的热交換,在第I热交换部和第2热交换部之间设有密封板,防止空气在第I热交换部与第2热交换部之间的间隙处通过。但是,专利文献I记载的密封板构成为,固定用的挂钩勾挂于第I热交换部和第2热交换部双方,因而根据组装时的第I热交换部与第2热交换部之间的间隔变动,容易产生第I热交换部侧的挂钩已勾挂、但第2热交换部侧的挂钩未勾挂的不良情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ー种具有密封板的空调机,使不容易受到第I热交换部与第2热交换部之间的间隔变动的影响,提高装配作业性。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空调机具有热交換器,其具有相邻的第I热交换部和第2热交换部;以及空气隔断部件,其与第I热交换部及第2热交换部连接。第I热交换部及第2热交换部包括多个翅片和多个导热管。翅片隔开预定的间隔而排列配置。导热管在厚度方向贯通多个翅片。空气隔断部件具有主体部、多个挂钩和止转部。主体部至少覆盖第I热交换部与第2热交换部之间的间隙。挂钩勾挂于第I热交换部的导热管,不勾挂于第2热交换部的导热管。止转部在挂钩勾挂于第I热交换部的导热管的状态下与第I热交换部的翅片接触,防止主体部及挂钩旋转。在这种空调机中,空气隔断部件通过多个挂钩被安装于热交換器,该挂钩勾挂于第I热交换部的导热管,不勾挂于第2热交换部,因而不容易受到第I热交换部与第2热交换部之间的间隔变动的影响。其结果是,在安装空气隔断部件时,作业者只需将空气隔断部件推入热交換器即可完成装配,因而作业性提高。并且,止转部在保持挂钩勾挂于第I热交换部的导热管的状态下与第I热交换部的翅片接触,因而防止主体部旋转。因此,主体部不会抬起,能够阻止朝向第I热交换部与第2热交换部之间的间隙处的空气。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的空调机是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空调机,挂钩勾挂于导热管的外周中的周向长度的一半以上部分中。在这种空调机中,挂钩以夹持导热管的外周的方式勾挂于导热管,因而空气隔断部件难以脱离。本技术的第三方面的空调机是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空调机,止转部从主体部凸出,并被支撑为悬臂梁状。挂钩形成于止转部的悬臂梁状部分。在这种空调机中,挂钩和止转部接近,因而空气隔断部件变小型。本技术的第四方面的空调机是根据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所述的空调机,导热管由直管部和U字管部构成。直管部贯通翅片。U字管部将相邻的两个直管部连接。挂钩勾挂于直管部和/或U字管部。在这种空调机中,挂钩勾挂于导热管的直管部和U字管部中的任意一方,因而只要是第I热交换部,作业者能够不在意其方向性地进行装配。本技术的第五方面的空调机是根据第一方面 第四方面中任意ー个方面所述的空调机,主体部、多个挂钩和止转部是一体成形的。在这种空调机中,例如利用合成树脂进行一体成形,由此空气隔断部件的生产率提闻,实现低成本化。技术效果 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空调机中,在安装空气隔断部件时,作业者只需将空气隔断部件推入热交換器即可完成装配,因而作业性提高。并且,主体部不会抬起,能够阻止朝向第I热交换部与第2热交换部之间的间隙处的空气。在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的空调机中,挂钩以夹持导热管的外周的方式勾挂于导热管,因而空气隔断部件难以脱离。在本技术的第三方面的空调机中,挂钩和止转部接近,因而空气隔断部件变小型。在本技术的第四方面的空调机中,挂钩勾挂于导热管的直管部和U字管部中的任意一方,因而只要是第I热交换部,作业者能够不在意其方向性地进行装配。在本技术的第五方面的空调机中,例如利用合成树脂进行一体成形,由此空气隔断部件的生产率提高,实现低成本化。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机I的外观图。图2是图I中的室内单元2的剖视图。图3是将外壳10和过滤器41卸下后的室内单元2的主视图。图4是沿图3中的A — A线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沿图3中的B— B线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从图3中的室内热交換器21侧观察的密封板24的俯视图。标号说明I空调机;21室内热交換器;2Ia第I热交换部;2Ib第2热交换部;210翅片;220导热管;221直管部;223U字管;24密封板;240主体部;250挂钩;260止转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參照附图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另外,下面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的具体示例,不限定本技术的技术范围。( I)空调机的整体结构图I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机I的外观图。在图I中,空调机I具有在室内的墙面等设置的室内単元2、在室外设置的室外単元3、以及将室内単元2和室外単元3连接的制冷剂配管4,将在各个单元2、3中收纳的设备/阀类和制冷剂配管4连接,由此构成制冷剂回路。(2)室内单元2的结构图2是图I中的室内单元2的剖视图。在图2中,室内单元2是壁挂型,搭载有外壳10、底部框架11、室内热交換器21、室内风扇31和过滤器41。外壳10利用前面格栅10a、前面面板IOb和背面板IOc形成立体空间,在该立体空间内收纳底部框架11、室内热交換器21、室内风扇31和过滤器41。前面面板IOb覆盖前面格栅IOa的前面开ロ部,前面面板IOb的上端转动自如地支撑于前面格栅10a,能够以铰链方式进行动作。室内热交換器21和室内风扇31被安装于底部框架11。室内热交換器21与通过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換。室内风扇31使从室内取入的空气接触室内热交換器21并通过后 吹出到室内。在外壳10的下表面部设有吹出ロ 15,对从吹出ロ 15吹出的空气进行引导的水平挡板17设于吹出口 15。水平挡板17由马达(未图示)进行驱动,不仅变更空气的吹出方向,也能够开闭吹出口 15。在外壳10的前面格栅IOa与室内热交換器21之间配置有过滤器41。过滤器41去除朝向室内热交換器21流入的空气中所包含的尘埃。(3)具体结构(3 — I)室内热交換器21室内热交換器21如图2所示被安装成为包围室内风扇31的前方、上方及后方。室内热交換器21在通过室内风扇31的驱动而从前面格栅IOa的吸入ロ吸入的室内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換。并且,室内热交換器21是将位于前面侧的第I热交换部21a和位于后面侧的第2热交换部21b连接成在侧视观察时呈倒V字形状而形成的热交換器。第2热交换部21b被配置成为上端朝向室内単元2的前方傾斜,并且从室内风扇31的上方覆盖后部上方。第I热交换部21a被配置成为在第2热交换部21b的前方使上端朝向室内単元2的后方倾斜,并且覆盖室内风扇31的上方。第I热交换部21a的上端与第2热交换部21b的上端接近。这样,第I热交换部21a的上端和第2热交换部21b的上端相接近,由此形成倒V字型的顶部。第I热交换部21a和第2热交换部21b由多个导热管220和被导热管220贯穿插入的多个翅片210构成。导热管220具有贯通翅片210的直管部221、和连接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机,该空调机具有:热交换器(21),其具有相邻的第1热交换部(21a)和第2热交换部(21b);以及空气隔断部件(24),其与所述第1热交换部(21a)及所述第2热交换部(21b)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热交换部(21a)及所述第2热交换部(21b)包括:多个翅片(210),所述多个翅片隔开预定的间隔而排列配置;以及多个导热管(220),所述多个导热管在厚度方向贯通所述多个翅片(210),所述空气隔断部件(24)包括:主体部(240),其至少覆盖所述第1热交换部(21a)与所述第2热交换部(21b)之间的间隙;多个挂钩(250),其勾挂于所述第1热交换部(21a)的所述导热管(220),不勾挂于所述第2热交换部(21b)的所述导热管(220);以及止转部(260),其在所述挂钩(250)勾挂于所述第1热交换部(21a)的所述导热管(220)的状态下与所述第1热交换部(21a)的所述翅片(210)接触,防止所述主体部(240)及所述挂钩(250)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部政典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