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天然气通道周向分布式烧嘴,属于不预混的气体燃烧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烧嘴砖本体、助燃空气通道和天然气通道,助燃空气通道为管状结构,位于烧嘴砖本体的内部;天然气通道围绕助燃空气通道周向分布二条或二条以上,该天然气通道埋在烧嘴砖本体中,天然气通道前端的喷口段与助燃空气通道的中心轴向夹角为α,且0°≤α≤90°,喷口段与助燃空气通道同向布置,并在烧嘴前端汇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天然气具有细化分流的作用,可增大天然气和助燃空气的接触面积,大大降低了天然气的不完全燃烧量,从而减少排烟中CO的含量;较传统天然气蓄热式烧嘴节能8~10%,具有节能降耗的显著效益,且烧嘴的使用寿命大大增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不预混的气体燃烧器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天然气通道周向分布式烧嘴,尤其适合用于蓄热式燃烧器系统。
技术介绍
被国外称为HTAC (High Temperature Air Combustion)的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是上个世纪国外提出的一种全新概念的燃烧技术。该技术把回收烟气余热与高效燃烧及降低NOx等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它通过高效蓄热材料将助燃空气从室温预热至80(T100(TC的高温,从而实现了极限节能、极限降低NOx排放量的双重目的。尽管蓄热式高温燃烧技术是一项节能、环保的高新技术。但是国内天然气蓄热式 烧嘴没有成熟的结构。目前天然气和助燃风采用的是传统的外混式结构,因此天然气在燃烧过程中由于不能充分混合,致使天然气中的甲烷裂解产生碳黑而浪费能源,经理论计算及实际检测,传统天然气蓄热式烧嘴燃烧的烟气中含有10%的可燃物未完全燃烧。中国专利号ZL200920104554. 0,授权公告日为2010年5月12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天然气蓄热式烧嘴,该申请案包括金属壳体及设置于所述金属壳体内的蓄热箱,所述蓄热箱内设有天然气通道及空气蓄热通道;所述天然气通道与所述空气蓄热通道为同轴的管状,所述空气蓄热通道套接于所述天然气通道外,所述空气蓄热通道内填充有方孔形挤压蜂窝体及浇注形圆孔蜂窝体,所述天然气通道出口具有一渐开的开口,所述空气蓄热通道具有开口通道,所述开口通道与所述天然气通道成一夹角;所述方孔形挤压蜂窝体和浇注型圆孔蜂窝体轴向导通,所述方孔形挤压蜂窝体内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轴向方孔,所述浇注型圆孔蜂窝体内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轴向圆孔。该申请案的空气蓄热通道端部设置多个开口通道,以改善天然气和预热空气的混合情况,但是该申请案中的天然气通道位于空气蓄热通道中心内部,天然气通道出口处渐开的开口容易烧损,导致烧嘴使用寿命短,现有技术中天然气通道6个月左右需更换,且该申请案中对于天然气和预热空气的混合问题并未彻底解决,仍需进一步改进。此外,中国专利号ZL02151238. 8,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多通道天然气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烧嘴;中国专利号ZL90207479.2,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燃气调温烧嘴;中国专利号ZL200480028218. 2,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燃烧器和燃气轮机的运行方法。上述专利方案针对烧嘴结构的改进,均立足于改善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情况,其结构较为复杂,对于提高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充分混合问题上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天然气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不能充分混合的不足,提供一种天然气通道周向分布式烧嘴,本技术能够改善天然气的不完全燃烧情况,大量减少排烟中CO的含量,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的一种天然气通道周向分布式烧嘴,包括烧嘴砖本体、助燃空气通道和天然气通道,所述的助燃空气通道为管状结构,位于烧嘴砖本体的内部;所述的天然气通道围绕助燃空气通道周向分布二条或二条以上,该天然气通道埋在烧嘴砖本体中,天然气通道前端的喷口段与助燃空气通道的中心轴向夹角为0,且0° ( α <90°,上述的喷口段与助燃空气通道同向布置,并在烧嘴前端汇合。本技术通过在助燃空气通道外周布置二条或二条以上的天然气通道,使得来自于天然气总管的天然气被分成多股细流,多条天然气通道围绕在助燃空气通道外周,增加了通入的天然气与助燃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气流混合充分,从而大大降低了天然气的不完全燃烧量。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助燃空气通道为四边形中空结构,天然气通道分布于四边形助燃空气通道外周的两侧或两侧以上。本技术的助燃空气通道采用四边形中空结构时,只要在助燃空气通道外周的两侧或两侧以上分布多条天然气通道, 即能起到很好的细化分流作用,增强天然气和助燃空气的接触面积。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天然气通道均匀分布于四边形助燃空气通道外周的四侧面,每个侧面上天然气通道相互平行布置,同一侧面上相邻助燃空气通道的间距大于助燃空气通道管径的两倍。本技术中天然气通道分布于助燃空气通道的四周,天然气与助燃空气的混合效果最好,且冷却条件好,同时天然气通道埋在烧嘴砖本体内部,天然气通道与烧嘴砖本体的寿命一致,且使用过程中不需更换,维修简单方便;此外,同一侧面上相邻助燃空气通道的间距保证了天然气与助燃空气的充分混合。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天然气通道前端的喷口段与助燃空气通道的中心轴向夹角3°彡α彡20°。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天然气通道的管径为Φ5 20 _。本技术中天然气通道的管径的设计,保证了天然气与助燃空气的充分混合,同时避免了回火问题。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天然气通道前端的喷口段与助燃空气通道的中心轴向夹角α为6° ;同一侧面上相邻两助燃空气通道间距为50 mm,天然气通道的管径为O 10 mm。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天然气通道还包括插入段,该插入段的前端连接喷口段,且与喷口段呈一弯折状,该插入段的末端连接天然气总管。本技术中的插入段埋在烧嘴砖本体的耐火材料中,即使天然气通道被烧毁,烧嘴砖本体内部的通道仍能保证烧嘴的正常使用。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插入段与助燃空气通道的中心轴向夹角为β,且30°彡β彡60°。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I)本技术的一种天然气通道周向分布式烧嘴,其天然气通道围绕助燃空气通道外周分布二条或二条以上,对天然气燃料具有细化分流的作用,可增大天然气和助燃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天然气与助燃空气的混合速度,大大降低了天然气的不完全燃烧量,从而减少排烟中CO的含量,提高了天然气燃料的有效利用率;(2)本技术的一种天然气通道周向分布式烧嘴,由于天然气和助燃空气充分混合燃烧,使得节能效果突出,较传统天然气蓄热式烧嘴节能8 10%,本技术的烧嘴应用于天然气蓄热式锻造加热炉后,吨钢燃煤量由120Kg标煤/t钢以上降低为5(T75Kg标煤/t钢以下,具有节能降耗的显著效益;(3)本技术的一种天然气通道周向分布式烧嘴,其天然气通道分布于助燃空气通道外周,冷却条件好,同时天然气通道埋在烧嘴砖本体内部,与烧嘴砖的寿命一致,所以天然气通道的使用寿命大于2年,相比现有技术中天然气通道6个月左右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了烧嘴的使用寿命,且使用过程中不需更换,维修简单方便;(4)本技术的一种天然气通道周向分布式烧嘴,该烧嘴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廉 MTv ο附图说明图I为实施例I的一种天然气通道周向分布式烧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I中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I-烧嘴砖本体;2_助燃空气通道;3_天然气通道;31_喷口段;32_插入段。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实施例I结合图I、图2和图3,本实施例的一种天然气通道周向分布式烧嘴,主要由烧嘴砖本体I、助燃空气通道2和天然气通道3组成,其天然气通道3包括喷口段31和插入段32两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天然气通道周向分布式烧嘴,包括烧嘴砖本体(1)、助燃空气通道(2)和天然气通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燃空气通道(2)为管状结构,位于烧嘴砖本体(1)的内部;所述的天然气通道(3)围绕助燃空气通道(2)周向分布二条或二条以上,该天然气通道(3)埋在烧嘴砖本体(1)中,天然气通道(3)前端的喷口段(31)与助燃空气通道(2)的中心轴向夹角为α,且0°≤α≤90°,上述的喷口段(31)与助燃空气通道(2)同向布置,并在烧嘴前端汇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西和,陈光,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天洲节能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