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育林专利>正文

易于扩展的组合式旋转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8538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2:42
易于扩展的组合式旋转灯,包括灯座和带有发光元件的转动体,灯座和转动体之间通过第一对接管构成转动连接关系,转动体与转动体之间通过第二对接管构成转动连接关系,第一对接管和第二对接管都可以自由插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转动体由第一对接管或者第二对接管支撑,对接管内的起导电作用的第一桥接件和第二桥接件,以及灯座和转动体上的电极构件都无需承载转动体的重量,由此提高了转动体与灯座之间,以及转动体与转动体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另一方面,当不需要扩展连接转动体的时候,第一对接管和第二对接管可单独拆下,在灯座和转动体上都不会留下伸出的管状连接件,提高了灯具的美观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灯具,尤其涉及各类灯具中的带有发光元件的转动体与灯座之间的连接结构。所述的各类灯具包括平板灯、导轨灯、吸顶灯、吊线灯、落地灯、壁灯、台灯等坐寸O
技术介绍
现有一种组合式旋转灯,这种灯具在灯座上连接有带发光元件的转动体,转动体在灯座上可以灵活组合,有的在转动体上还能扩展连接更多的转动体。然而,在现有的这种组合式旋转灯中,转动体与灯座之间都是依靠电极构件之间的弹性接触来连接的,转动体 的重量几乎完全由电极构件承担,连接不够可靠,另一方面,当不需要扩展连接转动体的时候,在转动体上会留下一个朝外伸出的管状连接件,影响了灯具的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针对上述组合式旋转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易于扩展的组合式旋转灯。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易于扩展的组合式旋转灯,包括灯座和带有发光元件的转动体,灯座和转动体之间通过第一对接管构成转动连接关系,第一对接管的一端插入开设于灯座上的第一插口内,并可自由插拔,第一对接管的另一端插入开设于转动体上的第二插口内,并可自由插拔,灯座通过第一对接管支撑转动体,转动体可绕第一对接管的中轴线转动;在灯座的第一插口内固定有第一电极构件,在转动体的第二插口内固定有第二电极构件,在第一对接管内固定有第一桥接件,第一电极构件和第二电极构件通过第一桥接件导电连通。作为进一步改进,本技术还可采取如下附属的实施方式。转动体与转动体之间通过第二对接管构成转动连接关系,第二对接管的一端插入所连接的一个转动体的第三插口内,并可自由插拔,第二对接管的另一端插入所连接的另一个转动体的第三插口内,并可自由插拔,在两个相连的转动体中,上一级转动体通过第二对接管支撑下一级转动体,转动体可绕第二对接管的中轴线转动,在转动体的第三插口内固定有第三电极构件,在第二对接管内固定有第二桥接件,第二对接管所连接的两个转动体上的第三电极构件通过第二桥接件导电连通。所述的第一对接管和第二对接管的结构相同,所述的第一桥接件和第二桥接件的结构相同,第一对接管和第二对接管具有互换性。在第一对接管的外壁面固定有金属表层,在第一插口的内壁面固定有金属表层,在第二对接管的外壁面固定有金属表层,在第三插口的内壁面固定有金属表层。在灯座的第一插口内固定有第一套管,第一套管插入到第一对接管内,灯座通过第一套管支撑第一对接管;在转动体的第二插口内固定有第二套管,第二套管插入到第一对接管内,第一对接管通过第二套管支撑转动体。在转动体的第三插口内固定有第三套管,第三套管插入到第二对接管内,在两个相连的转动体中,上一级转动体通过第三套管支撑第二对接管,下一级转动体通过第三套管支撑在与上一级转动体相连的第二对接管上。本技术的优点是转动体由第一对接管或者第二对接管支撑,对接管内的起导电作用的第一桥接件和第二桥接件,以及灯座和转动体上的电极构件都无需承载转动体的重量,由此提高了转动体与灯座之间,以及转动体与转动体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另一方面,当不需要扩展连接转动体的时候,第一对接管和第二对接管可单独拆下,在灯座和转动体上都不会留下伸出的管状连接件,提高了灯具的美观性。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实施例连接好转动体后的示意图;图3是图I的A部放大图; 图4是图I中的第一对接管的放大图;图5是图I的B部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实施例连接好转动体后的示意图;图8是图6的C部放大图;图9是图6中的第一对接管的放大图;图10是图6的D部放大图;图11是图6的E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如图I和图2所示。组合式旋转灯包括灯座I和两个带有发光元件2的转动体3、4。灯座I的形状不受附图限制,根据不同的灯具类型,例如平板灯、导轨灯、吸顶灯、吊线灯、落地灯、壁灯、台灯等等,灯座I可制成相应的形状结构。转动体3、4的形状也不受附图限制,可以是圆形、星形等各种形状。两个转动体3、4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图I虽然画有两个转动体,但在实际应用中,转动体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最少可以只设置一个。发光元件2可以是发光二极管芯片或者是传统的灯珠。灯座I和转动体3之间通过第一对接管5构成转动连接关系。第一对接管5的左端插入开设于的第一插口 6内,并可自由插拔,第一对接管5的右端插入开设于转动体3上的第二插口 7内,并可自由插拔。第一对接管5支撑转动体3。转动体3可绕第一对接管5的中轴线转动。两个转动体3、4之间通过第二对接管8构成转动连接关系。第二对接管8的左端插入转动体3的第三插口 9内,并可自由插拔,第二对接管8的右端插入另一个转动体4的第三插口 9内,并可自由插拔。上一级转动体3通过第二对接管8支撑下一级转动体4。转动体3、4可绕第二对接管8的中轴线转动。为了提高第一对接管5与第一插口 6之间的耐磨性,参见图4,本实施例在第一对接管5的外壁面固定有金属表层10,参见图3,在第一插口 6的内壁面固定有金属表层11。本实施例的第二对接管8采用与第一对接管5完全相同的结构,不再赘述。参见图I和图3,在灯座I的第一插口 6内固定有第一电极构件12。第一电极构件12由导电棒13和导电套14构成,导电棒13和导电套14彼此绝缘。参见图I和图4,在第一对接管5内固定有第一桥接件15。第一桥接件15由双头导电柱16和双头导电管17构成,双头导电柱16和双头导电管17彼此绝缘。参见图I和图5,在转动体的第二插口 7内固定有第二电极构件18,第二电极构件18与第一电极构件12完全一样,也是由导电棒13和导电套14构成,导电棒13和导电套14彼此绝缘。当第一对接管5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插口 6和第二插口 7后,导电棒13插入双头导电管17内,并形成电接触,双头导电柱16插入导电套14内,并形成电接触,从而使得第一电极构件12和第二电极构件18通过第一桥接件15导电连通。第一电极构件12、第二电极构件18和第一桥接件15之间的接触仅起 导电作用,并没有起到支撑转动体的作用。在转动体的第三插口 9内固定有第三电极构件。第三电极构件的具体结构与图5所示的第二电极构件18的结构完全相同,不再赘述。在第二对接管8内固定有第二桥接件。第二桥接件的结构与图4所示的第一桥接件15的结构完全相同,不再赘述。当第二对接管8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转动体的第三插口 9后,所连接的两个转动体上的第三电极构件通过第二桥接件导电连通。第三电极构件与第二桥接件之间的接触仅起导电作用,并没有起到支撑转动体的作用。实施例二参见图6和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的第一插口 6的内部结构,转动体的第二插口 7和第三插口 9的内部结构,以及第一对接管5和第二对接管8的内部结构,都与实施例一有所不同。下面仅就这些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作详细说明,其他与实施例一相同的结构不再赘述。参见图8,并结合图6和图7,在的第一插口 6内固定有第一套管19,第一套管19插入到第一对接管5内,灯座I通过第一套管19支撑第一对接管5。参见图10,并结合图6和图7,在转动体的第二插口 7内固定有第二套管20,第二套管20插入到第一对接管5内,第一对接管5通过第二套管20支撑转动体。参见图11,并结合图6和图7,在转动体的第三插口 9内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易于扩展的组合式旋转灯,包括灯座和带有发光元件的转动体,其特征是:灯座和转动体之间通过第一对接管构成转动连接关系,第一对接管的一端插入开设于灯座上的第一插口内,并可自由插拔,第一对接管的另一端插入开设于转动体上的第二插口内,并可自由插拔,灯座通过第一对接管支撑转动体,转动体可绕第一对接管的中轴线转动;在灯座的第一插口内固定有第一电极构件,在转动体的第二插口内固定有第二电极构件,在第一对接管内固定有第一桥接件,第一电极构件和第二电极构件通过第一桥接件导电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育林
申请(专利权)人:吴育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