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驱分体平板式闸板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8034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驱分体平板式闸板阀,长方体形的组合式阀体,进口阀座,出口阀座,消隙环,分体式闸板,三位五通换向阀和两个活塞;所述进口阀座和出口阀座垂直穿过组合式阀体的中部,所述分体式闸板位于组合式阀体内部,并垂直于进口阀座和出口阀座内部空腔,所述消隙环位于进口阀座和出口阀座内对接端的凹槽中并与分体式闸板形成密封副,所述三位五通换向阀的两个出气口分别与组合式阀体近闸板导轨的两个气室和远闸板导轨的两个气室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点是能够有效缩短阀门外形尺寸和阀门的启闭时间,密闭性好,在阀门打开时,由于进口阀座的通道做成锥形孔,使介质流入阀门时向内收敛,并提高了流速,抑制了运行中介质向阀体腔的扩散。(*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闸板阀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驱分体平板式闸板阀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闸板阀的优点是阻力小,启闭省力,在中、低压的大、中直径阀门中应用很广。但闸板阀的开、关必须把阀座的通孔全部敞开与全部关闭,所以闸板阀的行程很大(行程=D+b),启闭时间长,阀门的整体尺寸较大,对于气动闸板阀用外置气缸,就显得更是高大。平板式闸板阀由于密封副易擦伤,擦伤后密封效果不理想。阀门在开、关过程中的开启初期和关闭末期,介质流通渠道是通径的边缘,其流动束歪斜,介质极易扩散到阀体腔内。这对灰渣及粉类固体介质会造成在阀体腔内堆集,影响阀门正常工作。为解决此问题,有些设计采用额外向阀体腔充气,形成气帘密封,有一定效果,但不能完全避免,还必须消 耗气体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缩短阀门外形尺寸和阀门的启闭时间,密闭性好,介质流入阀门时流速高,抑制运行中介质向阀体腔的扩散的自驱分体平板式闸板阀。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驱分体平板式闸板阀,包括长方体形的组合式阀体,进口阀座,出口阀座,消隙环,分体式闸板,三位五通换向阀和两个活塞;所述组合式阀体即为气缸体,它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四个横竖框条和两块四周为矩形但中央有圆孔的闸板导轨,所述横竖框条首尾密封连接拼接成一个矩形的侧边框,上盖板密封固定于所述侧边框顶端,下盖板密封固定于所述侧边框底端;所述进口阀座的内部空腔为锥形结构,即其一端的直径小于另一端的直径,所述分体式闸板位于进口阀座直径小的一端与出口阀座之间,所述进口阀座和所述出口阀座在与所述分体式闸板相连接的端面分别设置有凹槽,所述消隙环位于所述凹槽槽口处,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消隙环受弹簧挤压与所述分体式闸板形成无隙的密封副;所述进口阀座与出口阀座内部的空腔为介质流通的通道,所述介质流通的通道垂直于所述组合式阀体的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进口阀座与出口阀座垂直固定于组合式阀体的上盖板和下盖板上;所述分体式闸板位于所述组合式阀体内部,并垂直于所述进口阀座和出口阀座内部空腔,所述两块闸板导轨分别固定于所述组合式阀体内部分体式闸板与上盖板、分体式闸板与下盖板之间,所述进口阀座和出口阀座上设置有凹槽的一端分别嵌入两块所述闸板导轨中央的圆孔内;所述闸板导轨将所述组合式阀体分隔成两个阀体内腔,在所述两个阀体内腔的内部各设有一个活塞,所述活塞与所述阀体内腔相吻合并且为滑动配合,所述两块闸板远离对接的端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闸板导轨一侧的活塞将一个阀体内腔隔离为两个气室,所述闸板导轨另一侧的活塞将另一个阀体内腔隔离为两个气室,所述三位五通换向阀的第一出气口分别与两个近闸板导轨一侧的气室相连通,所述三位五通换向阀的第二出气口分别与另两个远闸板导轨的两个气室相连通。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分体式闸板为活动的两块闸板,在其中一块闸板与另一块闸板对接的端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密封条,在闭合时两块闸板紧密契合。进一步,所述组合式阀体上还设置有第一阀位信号指示器,第二阀位信号指示器,第三阀位信号指示器和第四阀位信号指示器,所述第一阀位信号指示器和所述第四阀位信号指示器固定于所述组合式阀体远闸板导轨的两端,当两闸板分别位于所述组合式阀体的两端时,两块活塞分别与所述第一阀位信号指示器和所述第四阀位信号指示器相挤压,所述第二阀位信号指示器和所述第三阀位信号指示器固定于所述组合式阀体上的闸板导轨两侧,当两闸板闭合时,两块活塞分别与所述第二阀位信号指示器和所述第三阀位信号指示器相挤压。进一步,所述第一阀位信号指示器、第二阀位信号指示器、第三阀位信号指示器和第四阀位信号指示器的结构相同,都包括操纵杆、固定座,所述操纵杆与固定座通过弹簧相连接。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①因为闸板阀本身又具有气缸功能,不需另设气缸,平板式闸板(下称闸板)分成两段,各由一活塞驱动,活塞行程S是阀座通径D的1/2(S=D/2)。有效缩短了阀门外形尺寸,也缩短了阀门的启闭时间;②阀门关闭状态下密封可靠。虽然是分体平板,但在其对接面上装有密封条,左、右两活塞是在压力状态,能将该密封条压紧,在进、出口阀座的端面有“消隙环”,它在弹簧作用下,始终压在闸板上,截断了介质外泄的通路;③防止灰渣及粉尘介质在阀门开关过程中扩散到阀体腔;因为分体闸板在开、关中,不造成介质流的歪斜;④在阀门打开运行中,由于进口阀座的通道做成锥形孔,使介质流入阀门时向内收敛,并提高了流速,抑制了运行中介质向阀体腔的扩散。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I、组合式阀体,2、分体式闸板,3、活塞,4、进口阀座,5、出口阀座,6、消隙环,7、闸板导轨,8、主气路,9、第一阀位信号指示器,9-1、第二阀位信号指示器,9-2、第三阀位信号指示器,9-3、第四阀位信号指示器,10、三位五通换向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I如图I、图2和图3所示,一种自驱分体平板式闸板阀,包括长方体形的组合式阀体1,进口阀座4,出口阀座5,消隙环6,分体式闸板2,三位五通换向阀10和两个活塞3 ;所述组合式阀体即为气缸体,它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四个横竖框条和两块四周为矩形但中央有圆孔的闸板导轨7,所述横竖框条首尾密封连接拼接成一个矩形的侧边框,上盖板密封固定于所述侧边框顶端,下盖板密封固定于所述侧边框底端;所述进口阀座4的内部空腔为锥形结构,即其一端的直径小于另一端的直径,所述分体式闸板2位于进口阀座4直径小的一端与出口阀座5之间,所述进口阀座4和所述出口阀座5在与所述分体式闸板2相连接的端面分别设置有凹槽,所述消隙环6位于所述凹槽槽口处,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消隙环6受弹簧挤压与所述分体式闸板2形成无隙的密封副;所述进口阀座4与出口阀座5内部的空腔为介质流通的通道,所述介质流通的通道垂直于所述组合式阀体I的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进口阀座4与出口阀座5垂直固定于组合式阀体I的上盖板和下盖板上;所述分体式闸板2位于所述组合式阀体I内部,并垂直于所述进口阀座4和出口·阀座5内部空腔,所述两块闸板导轨7分别固定于所述组合式阀体I内部分体式闸板2与上盖板、分体式闸板2与下盖板之间,所述进口阀座4和出口阀座5上设置有凹槽的一端分别嵌入两块所述闸板导轨7中央的圆孔内;所述闸板导轨7将所述组合式阀体I分隔成两个阀体内腔,在所述两个阀体内腔的内部各设有一个活塞3,所述活塞3与所述阀体内腔相吻合并且为滑动配合,所述两块闸板远离对接的端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塞3连接,所述闸板导轨7 —侧的活塞3将一个阀体内腔隔离为两个气室Al和A2,所述闸板导轨7另一侧的活塞3将另一个阀体内腔隔离为两个气室BI和B2,所述三位五通换向阀10的第一出气口分别与两个近闸板导轨7 —侧的气室Al和BI相连通,所述三位五通换向阀10的第二出气口分别与另两个远闸板导轨7的两个气室A2和B2相连通。所述分体式闸板2为活动的两块闸板,这样做可以使运动行程大幅度缩短,在其中一块闸板与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驱分体平板式闸板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体形的组合式阀体(1),进口阀座(4),出口阀座(5),消隙环(6),分体式闸板(2),三位五通换向阀(10)和两个活塞(3);所述组合式阀体(1)即为气缸体,它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四个横竖框条和两块四周为矩形但中央有圆孔的闸板导轨(7),所述横竖框条首尾密封连接拼接成一个矩形的侧边框,上盖板密封固定于所述侧边框顶端,下盖板密封固定于所述侧边框底端;所述进口阀座(4)的内部空腔为锥形结构,即其一端的直径小于另一端的直径,所述分体式闸板(2)位于进口阀座(4)直径小的一端与出口阀座(5)之间,所述进口阀座(4)和所述出口阀座(5)在与所述分体式闸板(2)相连接的端面分别设置有凹槽,所述消隙环(6)位于所述凹槽槽口处,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消隙环(6)受弹簧挤压与所述分体式闸板(2)形成无隙的密封副;所述进口阀座(4)与出口阀座(5)内部的空腔为介质流通的通道,所述介质流通的通道垂直于所述组合式阀体(1)的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进口阀座(4)与出口阀座(5)垂直固定于组合式阀体(1)的上盖板和下盖板上;所述分体式闸板(2)位于所述组合式阀体(1)内部,并垂直于所述进口阀座(4)和出口阀座(5)内部空腔,所述两块闸板导轨(7)分别固定于所述组合式阀体(1)内部分体式闸板(2)与上盖板、分体式闸板(2)与下盖板之间,所述进口阀座(4)和出口阀座(5)上设置有凹槽的一端分别嵌入两块闸板导轨(7)中央的圆孔内;所述闸板导轨(7)将所述组合式阀体(1)分隔成两个阀体内腔,在所述两个阀体内腔的内部各设有一个活塞(3),所述活塞(3)与所述阀体内?腔相吻合并且为滑动配合,所述两块闸板远离对接的端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塞(3)连接,所述闸板导轨(7)一侧的活塞(3)将一个阀体内腔隔离为两个气室(A1和A2),所述闸板导轨(7)另一侧的活塞(3)将另一个阀体内腔隔离为两个气室(B1和B2),所述三位五通换向阀(10)的第一出气口与两个近闸板导轨(7)一侧的气室(A1和B1)相连通,所述三位五通换向阀(10)的第二出气口分别与另两个远闸板导轨(7)的两个气室(A2和B2)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少华张永彩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开发区龙源电力燃烧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