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装置,包括基座、锁固元件,固定装置的基座内部设有容置空间,且容置空间依序设有相邻的第一容室、具有内螺纹孔的隔板及第二容室,基座外表面凸设有外凸扣环,外凸扣环另侧设有结合部,而锁固元件一侧设有位于基座外部的帽套,并于帽套一侧设有朝内部凸设的抵扣环体,而锁固元件另侧向外延伸设有活动穿设于容置空间的杆体,于远离帽套的杆体另侧设有固定部,利用固定装置的基座先以结合部穿设定位于预设第一板材的内孔后,再将锁固元件的固定部从第一容室向下旋动穿过隔板的内螺纹孔并位于第二容室中,将抵扣环体弹性变形组装于外凸扣环上,通过基座、锁固元件分开组装的方式,使帽套可径向活动地限位于基座上,以达到分开组装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固定装置,尤指一种能够达成分开组装的目的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的板材(板对板)于组装、接合时,是利用具有旋钮、套环及螺钉的定位螺丝予以锁接,其是将螺钉、套环先固定于外层的面板上,先旋动旋钮而供螺钉锁入内层的面板形成预置定位,再利用手工具将螺钉锁紧后,则使外层面板与内层面板锁接定成一体,此种多层板体的锁接模式,可运用于工作母机或者其他板对板连接的板材所使用;然该等工作母机需要运用板材进行锁接处,大都为动力装置或者速率调整装置等位置,而各种动力装置、速率调整装置位于机具壳体所形成的空间内部,即可利用板材活动组装、锁接、拆卸方式,当动力装置发生当机或故障、损坏时,或者速率调整装置进行速率的变化、调整时,将板材 卸除以进行相关的维修、调整作业,而板材是透过复数定位螺丝予以锁固,所以在拆卸过程中容易造成定位螺丝的脱落、遗失,则无法将板材重新再锁固回原位,影响组装、拆卸作业的不便与麻烦。则有业者为解决锁固螺丝容易遗失的缺点,研发出藉由套帽、螺杆部及定位座所组成的固定装置,是先将固定装置的定位座扣固于板材的穿孔内,再利用螺杆部锁接于另一板材上形成固定,并于使用者卸下板材时,固定装置仍可透过定位座固定于板材的孔内,而不致发生脱落或遗失的情况,但习用的固定装置其套帽为由金属材质所制成,且在螺杆部收容于套帽内部的容置空间后,还需要透过加工机具进行压合套帽产生卡扣凸点后,才由卡扣凸点予以嵌扣在螺杆部上,除了需要二次加工的组装作业程序,使其整体所耗费的组装工时与成本也相对提高外,尚必须于组装配合时保持相当精准、确实的对位加工,否则容易产生过度挤压变形的状况;因此便有业者于螺杆部外侧直接利用塑胶射出包覆、一体成型有套帽,供套帽具有多种造型变化、颜色,以及耐潮湿、抗腐蚀等特性,并可除去二次作业程序所耗费的组装工时与成本,再将弹簧套接于螺杆部后与定位座组装成固定装置供使用,而固定装置与板材进行结合的方式,为先利用自动化机械来取起套帽,并将定位座前端对正嵌入板材的穿孔内,再进行定位座与板材的穿孔周围锡膏的回焊制程,惟此种固定装置整体于通过回焊炉时,则会因固定装置各部位材料的特性使然,以致塑胶射出的套帽容易因过热产生变质、褪色,甚至是软化、熔融或燃烧等,而套帽内部的弹簧亦将产生有高温回火现象,导致弹簧长时间使用后容易产生弹性疲乏,造成结构强度降低或是裂痕、断裂等缺失发生。是以,如何解决习用固定装置在组装作业中,因必须透过回焊炉做固接、定位,造成对固定装置各构件的损坏、结构强度降低,且影响组装、拆卸作业的进行的问题,是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于是,技术人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陷设计出本技术的固定装置。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装置,包括基座及锁固元件,该基座内部设有贯穿的容置空间,且容置空间包括相邻的第一容室及第二容室,对应该第一容室的基座外表面凸设有外凸扣环,对应该第二容室的基座外侧,设有能够结合定位于预设的第一板材的结合部,并且于第一容室及第二容室相邻位置间设有具内螺纹孔的隔板;该锁固元件包括帽套、杆体及弹性体,该锁固元件的帽套内部,设有收纳空间,并于收纳空间内壁面一侧环设有卡固槽,另一侧向内凸伸设有与外凸扣环相互抵持的抵扣环体,且远离抵扣环体的另一侧朝外部弯折延伸有翼部,帽套再向外延伸设有穿设于容置空间内的杆体,而远离帽套的杆体的另一侧设有位于容置空间内活动位移的固定部,而在卡固槽于杆体远离固定部的另一侧,设有定位于卡固槽的卡掣凸环,且杆体一侧设有外螺杆,再于杆体外部套设有另一侧顶持于容置空间的隔板的弹性体。采用上述机构,通过基座、锁固元件分开组装的方式,使帽套可径向活动地限位于基座上,以达到分开组装的目的。 采用上述结构,当固定装置结合定位于预设第一板材时,即可透过帽套的翼部,辅助使用者方便握持施力,将预设第一板材取出预设机箱,达到维修或更换电子零件的目的。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方向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组装前的侧视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组装时的侧视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组装后的侧视剖面图。图7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8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附图标记说明1、基座;10、容置空间;103、第二容室;101、第一容室;11、外凸扣环;102、隔板;12、结合部;1021、内螺纹孔;2、锁固元件;21、帽套;22、杆体;210、收纳空间;221、卡掣凸环;211、卡固槽;222、固定部;212、抵扣环体;2221、外螺杆;213、翼部;23、弹性体;3、第一板材;30、内孔;4、机箱;40、内螺孔。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对于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实施的方法,现结合附图及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3所示,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另一方向立体分解图,由图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技术的固定装置是包括基座I及锁固元件2,其中该基座I于内部设有贯通的容置空间10,且容置空间10依序设有相邻的第一容室101、具有内螺纹孔1021的隔板102及第二容室103,并于相对第一容室101的基座I外表面凸设有外凸扣环11,在相对第二容室103的基座I外侧,设有结合部12。该锁固元件2包括帽套21、杆体22及弹性体23,而帽套21内部具有贯通的收纳空间210,并于收纳空间210 —侧内壁面凹设有环状卡固槽211,另一侧则设有朝内部凸设的抵扣环体212,而远离抵扣环体212的另一侧于靠近卡固槽211外的帽套21外缘以可向外延伸的方式设有翼部213,这样,利用帽套21,内部收纳空间210与杆体22—侧凸设的卡掣凸环221相对嵌扣、组合,供杆体22结合于帽套21,且杆体22 —侧还设有穿伸出帽套21外侧的固定部222,且固定部222上设有外螺杆2221,并于杆体22外部套设弹性体23,弹性体23 —侧抵靠于杆体22的卡掣凸环221侧面,且帽套21为塑性材质所制成。上述各构件于组装时,利用基座I内部容置空间10,将供锁固元件2的帽套21 —侧凸伸的杆体22,活动穿设于容置空间10内,并供帽套21设于基座I外部,利用收纳空间210 一侧抵扣环体212相对活动地卡制于基座I外部的外凸扣环11,即可供锁固元件2结合于基座1,而杆体22外套设的弹性体23的另一侧,抵持于容置空间10的的隔板102,且供杆体22 —侧固定部222于容置空间10的第二容室103中,活动穿设位移,以组构成本实 用新型的固定装置。而上述基座I内部容置空间10中,第一容室101及第二容室103被隔板102隔离;且第一容室101的孔径宽度大于第二容室103的孔径宽度,以收容杆体22及杆体22外套设的弹性体23,但第一容室101延伸入基座I的深度,小于第二容室103延伸于基座I内部的深度,使得收容于第一容室101的弹性体23,压缩变形后杆体22—侧固定部222,可穿出第二容室103外。且上述锁固元件2的帽套21与杆体22,可一体成型制成、或者分开制造后再组装成型,利用帽套21的大体积外形,可供方便握持、操控,驱动锁固元件2的杆体22旋转或径向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及锁固元件,其中:该基座内部设有贯穿的容置空间,且容置空间包括相邻的第一容室及第二容室,对应该第一容室的基座外表面凸设有外凸扣环,对应该第二容室的基座外侧,设有能够结合定位于预设的第一板材的结合部,并且于第一容室及第二容室相邻位置间设有具内螺纹孔的隔板;该锁固元件包括帽套、杆体及弹性体,该锁固元件的帽套内部,设有收纳空间,并于收纳空间内壁面一侧环设卡固槽,另一侧向内凸伸设有与外凸扣环相互抵持的抵扣环体,且远离抵扣环体的另一侧朝外部弯折延伸有翼部,帽套再向外延伸设有穿设于容置空间内的杆体,而远离帽套的杆体的另一侧设有位于容置空间内活动位移的固定部,而在卡固槽于杆体远离固定部的另一侧,设有定位于卡固槽的卡掣凸环,且杆体一侧设有外螺杆,再于杆体外部套设有另一侧顶持于容置空间的隔板的弹性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英智,
申请(专利权)人:恒昌行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