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门扇,包括本体(1),该本体(1)前、后表面的中央均设有凹凸不平的图案(2),在所述本体(1)上至少设有一条竖直加强筋(3),该竖直加强筋开至本体(1)的顶、底端,且该竖直加强筋(3)位于所述图案(2)与本体(1)的侧边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所述图案(2)与本体(1)的侧边之间增设置竖直加强筋(3)来加强图案(2)与本体(1)侧边之间的结构强度,提高防盗性能,结构简单,制作容易,美观好看,适于大规模生产制造。(*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防盗门或钢质门构件,具体地说,尤其涉及ー种门扇。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门扇是防盗门或钢质门的重要组成部件,它与门框等一起构成完整的防盗门或钢质门。现有门扇内、外表面的中央位置一般形成有凹凸不平的图案,这些图案到门扇的左、右侧边之间为平面,而平面的强度不高,这样就导致此部位的结构强度比较低,在外力作用下易发生变形,防盗性能较差,为此急需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ー种结构强度高的门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ー种门扇,包括本体(1),该本体(I)前、后表面的中央均设有凹凸不平的图案(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I)上至少设有一条竖直加强筋(3),该竖直加强筋开至本体(I)的顶、底端,且该竖直加强筋(3)位于所述图案(2)与本体(I)的侧边之间。本技术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本体(I)上至少设有一条竖直加强筋(3),该竖直加强筋开至本体(I)的顶、底端,且该竖直加强筋(3)位于所述图案(2)与本体(1)的侧边之间。采用以上结构,本技术就能加强所述图案(2)与本体(I)侧边之间的结构强度,提高防盗性能,结构简单,制作容易,适于大規模生产制造。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竖直加强筋(3)的数目为两条,这两条竖直加强筋同时设在本体(I)的后表面,且这两条竖直加强筋(3)分别位于所述图案(2)与本体⑴的左、右侧边之间。作为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所述竖直加强筋(3)的数目为两条,这两条竖直加强筋(3)对称设在所述本体(I)前、后表面,且该竖直加强筋(3)位于所述图案(2)与本体⑴的左侧边之间。作为本技术的再一个实施例,所述竖直加强筋(3)的数目为四条,其中两条竖直加强筋(3)设在所述本体(I)的前表面,这两条竖直加强筋分别位于所述图案(2)与该本体的左、右侧边之间,而另外两条竖直加强筋⑶则对称设在所述本体⑴的后表面。作为本技术的另外ー个实施例,所述竖直加强筋(3)的数目为四条,这四条竖直加强筋(3)同时设在所述本体(I)的后表面,且其中两条竖直加强筋(3)设在所述图案(2)与本体(I)的左侧边之间,另外两条竖直加强筋(3)设在所述图案(2)与本体(I)的右侧边之间。作为本技术的最后ー个实施例,所述竖直加强筋(3)的数目为八条,其中四条竖直加强筋(3)设在所述本体(I)的前表面,这四条竖直加强筋(3)对称设在所述图案(2)与本体⑴的左、右侧边之间,而另外四条竖直加强筋(3)则对称设在所述本体⑴的后表面。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所述图案(2)与本体(I)的侧边之间增设置竖直加强筋(3)来加强图案(2)与本体(I)侧边之间的结构强度,提高防盗性能,结构简单,制作容易,美观好看,适于大規模生产制造。附图说明图I是实施例Ia的示意图;图2是图I的断面图;图3是实施例Ib的示意图;图4是图3的断面图;图5是实施例2a的示意图;图6是图5的断面图;图7是实施例2b的示意图;图8是图7的断面图;图9是实施例2c的示意图;图10是图8的断面图;图11是实施例2d的示意图;图12是图10的断面图;图13是实施例3a的示意图;图14是图13的断面图;图15是实施例3b的示意图;图16是图15的断面图;图17是实施例3c的示意图;图18是图17的断面图;图19是实施例3d的示意图;图20是图19的断面图;图21是实施例4的示意图;图22是图21的断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说明实施例Ia如图I 2所示,本门扇包括本体I,该本体I为长方形板状结构。为了美观和加强强度,目前本体I在前、后表面的中央均设有凹凸不平的图案2,该图案2—般通过冲压成型。作为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点,特在所述本体I上至少设有一条竖直加强筋3,该竖直加强筋3的上端开至本体I的顶端,其下端开至本体I的底端。并且,上述竖直加强筋3位于所述图案2与本体I的侧边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本体I的后表面开有一条竖直加强筋3,该竖直加强筋3设在所述图案2与本体I的左侧边之间。并且,所述竖直加强筋3到本体I的左侧边之间的厚度大于本体I其他部位的厚度。实施例Ib參看图3、4,并对照图I和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竖直加强筋3的数目为一条,并设在所述本体I的后表面,且位于所述图案2与该本体I的右侧边之间。并且,所述竖直加强筋3朝本体I的前表面凹陷,且本体I其余各部的厚度基本一致,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Ia完全相同,在此不做赘述。实施例2a參看图5、6,并对照图I和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竖直加强筋3的数目为两条,并设在所述本体I的后表面,且位于所述图案2与该本体I的左、右侧边之间。并且,所述竖直加强筋3朝本体I的前表面凹陷,且这两条竖直加强筋3之间的本体厚度基本一致,而两条竖直加强筋3到本体I左、右侧边之间的厚度也大致相同,且这部分的厚度大于两条竖直加强筋3之间的本体厚度,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Ia完全相同,在此不做赘述。实施例2b參看图7、8,并对照图I和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竖直加强筋3的数目为两条,这 两条竖直加强筋同时设在本体I的后表面,且这两条竖直加强筋3分别位于所述图案2与本体I的左、右侧边之间。所述竖直加强筋3朝本体I的前表面凹陷,且本体I其余各部的厚度基本一致,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Ia完全相同,在此不做赘述。实施例2c參看图9、10,并对照图I和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竖直加强筋3的数目为两条,这两条竖直加强筋3对称设在所述本体I的前、后表面,且该竖直加强筋3位于所述图案2与本体I的左侧边之间。并且,所述竖直加强筋3到本体I左侧边之间的厚度基本一致,而竖直加强筋3到本体I右侧边之间的厚度也基本一致,且这部分的厚度大于竖直加强筋3到本体I左侧边之间的厚度,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Ia完全相同,在此不做赘述。实施例2d參看图11、12,并对照图I和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竖直加强筋3的数目为两条,这两条竖直加强筋3对称设在所述本体I的前、后表面,且该竖直加强筋3位于所述图案2与本体I的左侧边之间。并且,所述竖直加强筋3到本体I左侧边之间的厚度基本一致,而竖直加强筋3到本体I右侧边之间的厚度也基本一致,且这部分的厚度小于竖直加强筋3到本体I左侧边之间的厚度,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Ia完全相同,在此不做赘述。实施例3a參看图13、14,并对照图I和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竖直加强筋3的数目为四条,其中两条竖直加强筋3设在所述本体I的前表面,这两条竖直加强筋分别位于所述图案2与该本体的左侧边和右侧边之间,而另外两条竖直加强筋3则对称设在所述本体I的后表面。并且,本体I的横截面为中间小、两边大的哑铃状结构,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Ia完全相同,在此不做赘述。实施例3b參看图15、16,并对照图I和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竖直加强筋3的数目为四条,其中两条竖直加强筋3设在所述本体I的前表面,这两条竖直加强筋分别位于所述图案2与该本体的左侧边和右侧边之间,而另外两条竖直加强筋3则对称设在所述本体I的后表面。并且,两条竖直加强筋3之间的本体厚度基本一致,而本体其余部分的厚度基本相同,且这部分的厚度小于两条竖直加强筋3之间的本体厚度,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门扇,包括本体(1),该本体(1)前、后表面的中央均设有凹凸不平的图案(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1)上至少设有一条竖直加强筋(3),该竖直加强筋开至本体(1)的顶、底端,且该竖直加强筋(3)位于所述图案(2)与本体(1)的侧边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军,唐小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美立方门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