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符英实专利>正文

一种组合门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52724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2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门扇,具体讲,涉及一种具有卡合结构的组合门扇,包括门扇内框和安装在所述门扇内框内的扇板,门扇内框的轴向两侧边分别设置有用于卡合所述扇板的外侧边的凹槽,扇板的外侧边为与扇板垂直连接的扇板折边,凹槽包括通过一侧边与所述门扇内框连接的槽口边,和通过一侧边与槽口边连接并向槽口边倾斜的支撑件,在支撑件上连接有向槽口边处于开口的一侧延伸但不接触的固定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门扇内框与扇板牢固的卡合,不需要使用胶水即可牢固连接,避免了胶水的刺激性气味和胶水老化后的开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组合门扇,具体讲,涉及一种具有卡合结构的组合门扇。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门扇内框与扇板的接合结构有胶粘接接合和焊接接合两种结构方式,由于焊接的成本高且难于保证焊接接点的美观性,人们优先选择胶粘接结构方式,但是胶粘接结构存在胶水老化失去粘性的缺点。目前已经有在门框的外侧设有两个V型槽的设计方式,折边对应地插入每个V型槽内并通过挤压固定。该结构最终是靠胶粘接固定,即无焊接结构又没有锁扣结构,只有在通过较多的强力胶水的粘接,才能勉强接合。由于胶水存在容易老化变质失去粘性的缺点,使得原来的粘接结构分离而不能正常使用。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组合门扇。为了完成本技术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涉及一种组合门扇,包括门扇内框2和安装在所述门扇内框内的扇板1,门扇内框的轴向两侧边分别设置有用于卡合扇板的外侧边的凹槽,扇板的外侧边为与扇板垂直连接的扇板折边12,凹槽包括通过一侧边与门扇内框连接的槽口边23,和通过一侧边与所述槽口边连接并向所述槽口边倾斜的支撑件24,在支撑件24上连接有向所述槽口边处于开口的一侧延伸但不接触的固定件22。本技术的第一优选技术方案为:固定件22包括与所述支撑件连接的固定件起点边和与固定件起点边相对的固定件端点边,固定件与所述支撑件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本技术的第二优选技术方案为:槽口边23向固定件22一侧倾斜。本技术的第三优选技术方案为:门扇内框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分散固定件起点边22与扇板1之间的压力的第一支撑件25。本技术的第四优选技术方案为:分别位于门扇内框两侧的第一支撑件25之间或分别位于所述门扇内框两侧的支撑件24之间通过连接板27连接。本技术的第五优选技术方案为:槽口边23与连接板27之间设置有分别与两者连接的第二支撑件28。本技术的第六优选技术方案为:门扇内框通过分别插入门扇内框两端头的角码3相互连接。本技术的第七优选技术方案为:槽口边23、支撑件24和固定件22与门扇内框一体成型。本技术的第八优选技术方案为:槽口边23与支撑件24连接的夹角的底端形成槽口底端26,槽口边23与支撑件24连接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扇板折边12的高度大于槽口底端26的深度。本技术的第九优选技术方案为:凹槽设置在所述门扇内框的外侧边。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门扇内框与扇板的横截面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门扇内框与扇板的卡合结构的结构图;图3是实施例1中门扇内框与扇板装配的横截面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2中门扇内框与扇板的横截面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2中门扇内框与扇板的卡合结构的结构图;图6是实施例2中门扇内框与扇板装配的横截面示意图;图7中(a)、(b)是角码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3中门扇内框与扇板的横截面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3中门扇内框与扇板装配的横截面示意图;图10中(a)、(b)、(c)、(d)是门扇内框与扇板的卡合结构的结构图;图11中(a)、(b)、(c)是门扇内框与扇板的卡合结构的结构图;图12是实施例4中门扇内框与扇板的卡合结构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申请。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而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技术涉及一种组合门扇,包括门扇内框2和安装在门扇内框内的扇板1,门扇内框的轴向两侧边分别设置有用于卡合扇板的外侧边的凹槽,扇板的外侧边为与扇板垂直连接的扇板折边12,凹槽包括通过一侧边与门扇内框连接的槽口边23,和通过一侧边与槽口边连接并向所述槽口边倾斜的支撑件24,在支撑件24上连接有向槽口边处于开口的一侧延伸但不接触的固定件22。槽口边、支撑件和固定件共同组成了用于卡合扇板的外侧边的凹槽。在本技术的某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固定件22包括与支撑件连接的固定件起点边和与固定件起点边相对的固定件端点边,固定件与所述支撑件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从而使形成的凹槽开口小、内部空间大,利于扇板的卡合固定。在本技术的某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槽口边23向固定件22一侧倾斜。从而进一步缩小凹槽的开口,利于扇板的卡合固定。在本技术的某一优选实施方式中,门扇内框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分散固定件起点边22与扇板1之间的压力的第一支撑件25。由于固定件在与扇板卡合固定过程中,需要承受较大的力,因此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门扇内框上设置第一支撑件,可以提高固定件对扇板的卡合强度,降低门扇内框的加工难度和对材料的要求。优选的,第一支撑件垂直于槽口边一侧的门板内框设置,从而从水平方向吸收固定件承受的力。在本技术的某一优选实施方式中,设置在门扇内框内的两个第一支撑件25之间或分别位于门扇内框两侧的支撑件24之间通过连接板27连接,从而对固定件起到进一步的支撑作用;优选的,两个第一支撑件25之间设置连接板时,连接板垂直于第一支撑件25设置,从而从垂直方向吸收固定件承受的力,从而使固定件承受的压力完全分散。两个门扇内框两侧的支撑件24之间设置连接板时,连接板平行于门扇内框设置,从而从平行方向吸收支撑件承受的力。在本技术的某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槽口边23与连接板27之间设置有分别与两者连接的第二支撑件28。从而吸收槽口边所承受的门扇折边的压力。其中,对于第一支撑件25、连接板27和第二支撑件28可以具有多种设计方式,具体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本技术的某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槽口边23、支撑件24和固定件22与门扇内框一体成型,并优选使用刚性材料,门扇折边使用具有韧性的材料。在本技术的某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槽口边23与支撑件24连接的夹角的底端形成槽口底端26,槽口边23与支撑件24连接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扇板折边12的高度大于槽口底端26的深度。从而使门扇折边在槽口内经挤压、弯折后将形成大曲形结构,从而将门扇内框与扇板形成卡合结构而固定。在本技术中,槽口21用于供扇板折边12插入,固定件22用于将扇板折边12引导在所述槽口21内压折成锁扣,槽口边23用于限定所述扇板折边12在所述槽口21内压折成锁扣。支撑件24用于协助所述槽口边23将被挤压而插入的扇板折边12折弯。固定件的起点边和第一支撑件25用于限定扇板面板挤压距离,槽口底端26用于引导及限定扇板折边12的插入,连接板27用于支撑第一支撑件25、固定件22的起点边、槽口边23、支撑件24不易变形。扇板面板11和扇板折边12连体,使得连体的每个扇板折边12被挤压在槽口21内压折成锁扣后将扇板面板11连接。从而使门扇内框与扇板牢固的卡合,不需要使用胶水即可牢固连接,避免了胶水使用的刺激性气味和胶水老化后的开裂。实施例1一种组合门扇,包括门扇内框2和安装在门扇内框内的扇板1,扇板1由扇板面板11和扇板折边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门扇,包括门扇内框(2)和安装在所述门扇内框内的扇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扇内框的轴向两侧边分别设置有用于卡合所述扇板的外侧边的凹槽,所述扇板的外侧边为与所述扇板垂直连接的扇板折边(12),所述凹槽包括通过一侧边与所述门扇内框连接的槽口边(23),和通过一侧边与所述槽口边(23)连接并向所述槽口边(23)倾斜的支撑件(24),在所述支撑件(24)上连接有向所述槽口边(23)处于开口的一侧延伸但不接触的固定件(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门扇,包括门扇内框(2)和安装在所述门扇内框内的扇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扇内框的轴向两侧边分别设置有用于卡合所述扇板的外侧边的凹槽,所述扇板的外侧边为与所述扇板垂直连接的扇板折边(12),所述凹槽包括通过一侧边与所述门扇内框连接的槽口边(23),和通过一侧边与所述槽口边(23)连接并向所述槽口边(23)倾斜的支撑件(24),在所述支撑件(24)上连接有向所述槽口边(23)处于开口的一侧延伸但不接触的固定件(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门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件(22)包括与所述支撑件连接的固定件起点边和与所述固定件起点边相对的固定件端点边,所述固定件(22)与所述支撑件(24)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门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口边(23)向所述固定件(22)的一侧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门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扇内框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分散固定件(22)起点边与扇板(1)之间的压力的第一支撑件(25)。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英实
申请(专利权)人:符英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