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态保水路面砖,所述路面砖为透水砖,所述路面砖的砖体具有一与地基接触的底面、一与该底面相对的上面、两个互为相对的连接所述底面的纵向边缘和与该底面的纵向边缘上下对应的所述上面的纵向边缘的纵向侧面以及两个互为相对的连接所述底面的横向边缘和与该底面的横向边缘上下对应的所述上面的横向边缘的横向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砖体内设有至少一个内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生态保水路面砖因为创造性地在传统的实心砖体内部开设内腔,雨水或其它路面积水可临时储留在该砖体的内腔中,在下大雨时也能有效地保水透水,路面能快速排水,流到路沟中的雨水较少。既不会造成路面淹水,还大大提高了渗入地下的雨水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透水路面砖的改进,尤其涉及一种既能有效提高保水能力又能快速排水、不会造成路面淹水的生态保水路面砖。
技术介绍
现有的透水路面砖因为是实心的,保水能力较弱。常规透水路面砖的保水量为IOL/ m2(含路基在内约30L/m2),在下大雨时路面砖不能有效地保水,路面不能快速排水,流到路沟中的雨水量很大。这样,既会造成路面淹水,还会导致流入地下的雨水量的大幅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透水路面砖,这种透水路面砖既能有效提高保水能力又能快速排水、不会造成路面淹水的生态保水路面砖。本技术的目的是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生态保水路面砖,所述路面砖为透水砖,所述路面砖的砖体具有一与地基接触的底面、一与该底面相对的上面、两个互为相对的连接所述底面的纵向边缘和与该底面的纵向边缘上下对应的所述上面的纵向边缘的纵向侧面以及两个互为相对的连接所述底面的横向边缘和与该底面的横向边缘上下对应的所述上面的横向边缘的横向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砖体内设有至少一个内腔。所述的设置在砖体内的内腔为通孔。所述的设置在砖体内的内腔为凹槽。所述的设置在砖体内的内腔为空洞。进一步地,所述的砖体的两个相对的纵向侧面或者两个相对的横向侧面中有一个纵向侧面或者一个横向侧面设有凹陷部,相对所述的设有凹陷部的纵向侧面或者横向侧面的另一侧的纵向侧面或者横向侧面则设有与所述凹陷部镶嵌配合的凸出部。本技术提供的生态保水路面砖因为创造性地在传统的实心砖体内部开设内腔,雨水或其它路面积水可临时储留在该砖体的内腔中,不使路面积水,再使内腔中的积水逐渐渗透到地下,或进入集水管、集水井中。比起传统的透水砖来,本技术的保水路面砖保水能力大幅提升,保水量为80L /rrf (含路基约100L/m2)。所以,在下大雨时也能有效地保水透水,路面能快速排水,流到路沟中的雨水较少。这样,既不会造成路面淹水,还大大提高了渗入地下的雨水量。本技术内腔可以是设置在砖体内且外部可见的一至多个通孔或者凹槽,也可以是设置在砖体内但外部不可见的一至多个空洞,甚至可以是这些通孔、凹槽以及空洞等内腔结构的任意数量、形状的组合。本技术对现有技术的另一个积极贡献是在路面砖体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在结构上能够相互镶嵌配合的凹陷部和凸出部,在用本技术的路面砖铺设路面吋,砖与砖之间能互相嵌合锁定,减低了对路基的铺设要求,能保证施工后砖块不沉降,路面相当平整,走行非常舒适。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路面砖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使用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砖体,11-底面,111-纵向边缘,112-横向边缘,12-上面,121-纵向边缘, 122-横向边缘,13-纵向侧面,14-横向侧面,2-内腔,3-凹陷部,4-凸出部,5-雨水,6-路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ー步加以描述请參见附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生态保水路面砖为透水砖,路面砖的砖体I具有一与地基接触的底面11、一与该底面11相対的上面12、两个互为相对的连接底面11的纵向边缘111和与该底面11的纵向边缘111上下对应的上面12的纵向边缘121的纵向侧面13以及两个互为相对的连接底面11的横向边缘112和与该底面11的横向边缘112上下对应的上面12的横向边缘122的横向侧面14,砖体I内部具有ニ个并列设置的内腔2。本实施例中内腔2为贯穿砖体I两个相対的纵向侧面13的矩形通孔。砖体I的两个相対的纵向侧面13或者两个相対的横向侧面14中有ー个纵向侧面13或者ー个横向侧面14设有凹陷部3,相对该设有凹陷部3的纵向侧面13或者横向侧面14的另ー侧的纵向侧面13或者横向侧面14则设有能与凹陷部3镶嵌配合的凸出部4。本实施例中,凹陷部3和凸出部4分别设置在砖体I上两个相対的横向侧面14上,凹陷部3为与横向侧面14长度相同的凹槽,而凸出部4则为与横向侧面14长度相同的凸条,并且凹陷部3的凹槽与凸出部4的凸条能够相互嵌合,由此构成砖与砖之间稳定的装配结构。图2是本技术路面砖Ilf设在路基上的效果不意,图2中,多个路面砖通过砖体I上的凹陷部3和凸出部4镶嵌配合,平整无缝地铺设在路基6上,当遇有如图5所示的大雨或者其它路面积水使水流不能及时流入下水道时,水流会通过透水的砖体I渗入到内腔2中,临时储存积水,不便路面淹水,最后内腔2内的积水会通过路基渗入到地下,或者进入集水管、集水井中。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应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凡是在本技术技术构思范围内所作的等效变化,皆仍属本技术涵盖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生态保水路面砖,所述路面砖为透水砖,所述路面砖的砖体(I)具有一与地基接触的底面(11 )、一与该底面(11)相対的上面(12 )、两个互为相对的连接所述底面(11)的纵向边缘(111)和与该底面(11)的纵向边缘(111)上下对应的所述上面(12)的纵向边缘(121)的纵向侧面(13)以及两个互为相对的连接所述底面(11)的横向边缘(112)和与该底面(11)的横向边缘(112)上下对应的所述上面(12 )的横向边缘(122 )的横向侧面(14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砖体(I)内设有至少ー个内腔(2)。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态保水路面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置在砖体(I)内的内腔(2)为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态保水路面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置在砖体(I)内的内腔(2)为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态保水路面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置在砖体(I)内的内 腔(2)为空洞。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态保水路面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砖体(I)的两个相对的纵向侧面(13)或者两个相対的横向侧面(14)中有ー个纵向侧面(13)或者ー个横向侧面(14)设有凹陷部(3),相对所述的设有凹陷部(3)的纵向侧面(13)或者横向侧面(14)的另一侧的纵向侧面(13)或者横向侧面(14)则设有与所述凹陷部(3)镶嵌配合的凸出部(4)。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生态保水路面砖,所述路面砖为透水砖,所述路面砖的砖体具有一与地基接触的底面、一与该底面相对的上面、两个互为相对的连接所述底面的纵向边缘和与该底面的纵向边缘上下对应的所述上面的纵向边缘的纵向侧面以及两个互为相对的连接所述底面的横向边缘和与该底面的横向边缘上下对应的所述上面的横向边缘的横向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砖体内设有至少一个内腔。本技术提供的生态保水路面砖因为创造性地在传统的实心砖体内部开设内腔,雨水或其它路面积水可临时储留在该砖体的内腔中,在下大雨时也能有效地保水透水,路面能快速排水,流到路沟中的雨水较少。既不会造成路面淹水,还大大提高了渗入地下的雨水量。文档编号E01C5/04GK202644338SQ20122025494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日专利技术者邓云龙, 唐耀文 申请人:苏州恒美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态保水路面砖,所述路面砖为透水砖,所述路面砖的砖体(1)具有一与地基接触的底面(11)、一与该底面(11)相对的上面(12)、两个互为相对的连接所述底面(11)的纵向边缘(111)和与该底面(11)的纵向边缘(111)上下对应的所述上面(12)的纵向边缘(121)的纵向侧面(13)以及两个互为相对的连接所述底面(11)的横向边缘(112)和与该底面(11)的横向边缘(112)上下对应的所述上面(12)的横向边缘(122)的横向侧面(1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砖体(1)内设有至少一个内腔(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云龙,唐耀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恒美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