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定向导纱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5382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0:50
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定向导纱机构,属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辅助构件技术领域。包括一导纱辊;一弹簧杆,该弹簧杆与所述导纱辊并行;一组夹盘座弹簧,该组夹盘座弹簧套设在所述的弹簧杆上;一组夹纱装置,该组夹纱装置设置在所述导纱辊和弹簧杆上,并且在每个夹纱装置上设置有一导纱器,导纱器对应于所述导纱辊的上方。优点:由设置在弹簧杆上的夹盘座弹簧对相邻的夹纱装置提供作用力,使途经导纱器的纱线在夹纱装置的夹护下从导纱辊引出,由于纱线依次途经导纱器、夹纱装置和导纱辊,因此具有良好的定向效果而不会出现从夹纱装置逃脱的情形,确保纱线顺利地向编织机构导引。(*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辅助构件
,具体涉及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定向导纱机构
技术介绍
如业界所知之理,电脑针织横编机配备有导纱机构,导纱机构包括复数个由左、右夹纱盘以成对配置而构成的并且数量与编织机构所用的纱线的根数相等的夹纱装置,由送纱器或者直接由纱盘上引出的纱线经夹纱装置调夹至合适的夹紧力再经预张力调节机构的导纱杆上的导纱环引至编织机构编织。业界习惯称导纱机构为夹纱机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2191618A推荐 的“可调弹力夹纱机构”的说明书第0003-0004段对先有技术中的夹纱机构存在的欠缺(更换纱线时需更换弹簧)作了客观的评价。该CN102191618A是在各个左、右夹纱盘(专利称第一、第二夹纱盘)之间增设弹簧弹力调节装置,当更换纱线时不需要将先前的弹簧取下而更换具有合适弹力的弹簧,而只要通过对弹簧弹力调节装置的操作,使弹簧依需伸长或压缩,以获得适应对纱线的夹紧效果,因此体现了说明书第0013段所述的技术效果。但是,上述CN102191618A存在以下缺憾由于该专利申请方案是针对不同的专利技术目的而提出的,即针对更换纱线时不必更换弹簧而提出的,因此未给出如何避免位于夹纱装置的左、右夹纱盘之间的纱线从左、右夹纱盘之间逃逸的技术启示,更具体地讲,该专利申请方案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纱线从夹纱装置的左、右夹纱盘之间逃逸即脱出夹纱盘的问题,而一旦纱线从左、右夹纱盘之间脱出,喂纱张力便失去了控制,使织物出现瑕疵,乃至无法进行正常编织。进而,如果为了避免纱线从左、右夹纱盘中逃逸,将弹簧的力加大,以实现由弹簧对夹纱盘施加对纱线的夹紧力,但是存在顾此失彼的问题,所谓的顾此,即,虽然能够防止纱线从左、右纱盘之间逃脱,所谓的失彼,则会显著增大纱线的行进阻力,即不利于纱线的顺利导引,乃至引起断纱。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避免由送纱器或直接由纱盘上引出的纱线在途经夹纱装置时出现逃逸现象而藉以保障纱线顺利地导引至编织机构编织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定向导纱机构。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定向导纱机构,包括一导纱辊;一弹簧杆,该弹簧杆与所述导纱辊并行;一组夹盘座弹簧,该组夹盘座弹簧套设在所述的弹簧杆上;一组夹纱装置,该组夹纱装置设置在所述导纱辊和弹簧杆上,并且在每个夹纱装置上设置有一导纱器,导纱器对应于所述导纱辊的上方。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弹簧杆上开设有限位卡簧槽,各限位卡簧槽内卡设有一限位卡簧,每两个相邻的限位卡簧之间对应有所述夹纱装置的数量为两个,并且在该两个夹纱装置之间对应有一个所述的夹纱盘弹簧和两个所述的导纱器,其中夹纱装置移动地套设在所述导纱辊弹簧杆上。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夹纱装置包括第一、第二夹纱盘座、第一夹纱盘和第二夹纱盘,在第一夹纱盘座的下部开设有一第一导纱辊孔和一第一弹簧杆孔,第一弹簧杆孔位于第一导纱辊孔的侧上方,在第一夹纱盘座的中部的两侧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构成有一第一夹纱盘枢转座,而在第一夹纱盘座的上部构成有一导纱器座,所述的导纱器设在导纱器座上,并且朝向所述的第二夹纱盘座,在第二夹纱盘座的下部开设有一第二导纱辊孔和一第二弹簧杆孔,第二导纱辊孔与所述的第一导纱辊孔相对应,而第二弹簧杆孔与所述的第一弹簧杆孔相对应,在第二夹纱盘座的上部的两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第一夹纱盘枢转座的位置各构成有一第二夹纱盘枢转座,第一夹纱盘转动地套置在所述第一夹纱盘座朝向第二夹纱盘座的一侧的第一夹纱盘枢转座上,而第二夹纱盘转动地套置在第二夹纱盘座朝向第一夹纱盘座的一侧的第二夹纱盘枢转座上,并且第一、第二夹纱盘相互接触,所述的位于两个相邻的夹纱装置之间的夹纱盘弹簧的一端支承在其中一个夹纱装置的所述的第二夹纱盘座上,而另一端支承在相邻的夹纱装置的第一夹纱盘座上, 藉由夹纱盘弹簧将第一、第二夹纱盘座彼此处于相互配合的状态,所述的第一、第二导纱辊孔移动地套置在所述的导纱辊上,所述的第一、第二弹簧杆孔移动地套置在所述的弹簧杆上。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夹纱盘的中央开设有一第一夹纱盘孔,该第一夹纱盘孔转动地套置在所述的第一夹纱盘枢转座上;所述的第二夹纱盘的中央开设有一第二夹纱盘孔,该第二夹纱盘孔转动地套置在所述的第二夹纱盘枢转座上。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导纱器包括第一指形辊和第二指形辊,第一、第二指形辊的一端均与所述的导纱器座固定,而另一端朝着相邻的所述夹纱装置的方向伸展,并且第一、第二指形辊对应于所述导纱辊斜上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由设置在弹簧杆上的夹盘座弹簧对相邻的夹纱装置提供作用力,使途经导纱器的纱线在夹纱装置的夹护下从导纱辊引出,由于纱线依次途经导纱器、夹纱装置和导纱辊,因此具有良好的定向效果而不会出现从夹纱装置逃脱的情形,确保纱线顺利地向编织机构导引。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应用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畴。实施例请参见图1,给出了一导纱辊I和一弹簧杆2,导纱辊I和弹簧杆2倾斜并行,在使用状态下导纱辊I位于弹簧杆2的斜下方(图2示)。在弹簧杆2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限位卡簧槽21,各限位卡簧槽21内卡设有一限位卡簧211。每相邻的两个限位卡簧211之间对应有本技术的一组夹纱装置4中的两个夹纱装置4,而每两个相邻的夹纱装置4之间分配有一夹盘座弹簧3和两个导纱器5。前述的夹盘座弹簧3套置在弹簧杆2上,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夹纱装置4的数量为八个,因此夹盘座弹簧3的数量为四个,而导纱器5的数量与夹纱装置4的数量相等即八个。 由于前述八个夹纱装置4的结构是相同的,因此申请人择其一作如下详细描述,夹纱装置4包括第一、第二夹纱盘座41、42、第一夹纱盘43和第二夹纱盘44,以目前由图I所示的位置状态为例,在第一夹纱盘座41的下方开设有一第一导纱辊孔411和一第一弹簧杆孔412,第一弹簧杆孔412对应于第一导纱辊孔411的斜上方,也就是说第一导纱辊孔411对应于第一弹簧杆孔412的侧下方。在第一夹纱盘座41的近中部的对应两侧各构成有一彼此的位置相对应的一第一夹纱盘枢转座413,而在第一夹纱盘座41的上方并且在背对第二夹纱盘座42的一侧构成有一导纱器座414,前述的导纱器5设置在该导纱器座414上,并且朝向第二夹纱盘座42。在第二夹纱盘座42的下方开设有一第二导纱辊孔421和一第二弹簧杆孔422,第二导纱辊孔421与前述的第一导纱辊孔411相对应,而第二弹簧杆孔422与前述的第一弹簧杆孔412相对应。在第二夹纱盘座42的上部的两侧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构成有一第二夹纱盘枢转座43,第二夹纱盘枢转座43与第一夹纱盘枢转座413相对应。第一、第二导纱辊孔411、421移动在套置在前述的导纱辊I上,而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定向导纱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导纱辊(1);一弹簧杆(2),该弹簧杆(2)与所述导纱辊(1)并行;一组夹盘座弹簧(3),该组夹盘座弹簧(3)套设在所述的弹簧杆(2)上;一组夹纱装置(4),该组夹纱装置(4)设置在所述导纱辊(1)和弹簧杆(2)上,并且在每个夹纱装置(4)上设置有一导纱器(5),导纱器(5)对应于所述导纱辊(1)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永良孙健兰先川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