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纱线给纱装置,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它包括给纱装置本体,所述的纱装置本体从上到下依次配合设置传动齿轮、上橡胶轮和下橡胶轮,所述的传动齿轮右侧配合设置支架,所述的支架上设置与传动齿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的皮带轮,所述的上橡胶轮和下橡胶轮的右侧分别配合设置上导纱轮和下导纱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通用上述技术,得到一种给纱装置,靠橡胶轮与纱线之间的摩擦提供张力,进行送纱,其张力稳定,单个给纱速度稳定,而且有两个相同的橡胶轮,能提高给纱量,提高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纺织
,具体涉及一种送纱准确性高、纱线储存时可使纱线张力稳定、退绕条件好、调节方便的纱线给纱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的给纱装置,利用传动轴工作,借助纱筒本身的重量使其一传动轴相接触,依靠摩擦驱动纱筒以相同的线速度转动,该装置在长时间使用时,易产生打滑印象,使输送纱速度与纱线张力不协调,送纱不稳定,降低工作效率,而且得到的纱线质量也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纱准确性高、纱线储存时可使纱线张力稳定、退绕条件好、调节方便的纱线给纱装置。所述的一种纱线给纱装置,包括给纱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纱装置本体从上到下依次配合设置传动齿轮、上橡胶轮和下橡胶轮,所述的传动齿轮右侧配合设置支架,所述的支架上设置与传动齿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的皮带轮,所述的上橡胶轮和下橡胶轮的右侧分别配合设置上导纱轮和下导纱轮。所述的一种纱线给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橡胶轮和下橡胶轮之间的距离为10_30cm。所述的一种纱线给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齿轮与上橡胶轮之间的距离为20_50cm。上述的一种纱线给纱装置,包括给纱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纱装置本体从上到下依次配合设置传动齿轮、上橡胶轮和下橡胶轮,所述的传动齿轮右侧配合设置支架,所述的支架上设置与传动齿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的皮带轮,所述的上橡胶轮和下橡胶轮的右侧分别配合设置上导纱轮和下导纱轮。本技术通过通用上述技术,得到一种给纱装置,靠橡胶轮与纱线之间的摩擦提供张力,进行送纱,其张力稳定,单个给纱速度稳定,而且有两个相同的橡胶轮,能提高给纱量,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输入纱线,2-下输入纱线,3-支架,4-上导纱孔,5-上输出纱线,6-下导纱孔,7-下输出纱线,8-卷绕线圈,9-上橡胶轮,10-下橡胶轮,11-传动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I所示,一种纱线给纱装置,用于多色换线针织机,它包括给纱装置本体,所述的纱装置本体从上到下依次配合设置传动齿轮11、上橡胶轮9和下橡胶轮10,所述的传动齿轮11右侧配合设置支架3,所述的支架3上设置与传动齿轮11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的皮带轮,所述的上橡胶轮9和下橡胶轮10的右侧分别配合设置上导纱轮4和下导纱轮6,为了操作方便,传动齿轮11、上橡胶轮9和下橡胶轮10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本技术的给纱装置中,所述的上橡胶轮9和下橡胶轮10之间的距离为10-30cm,所述的传动齿轮11与上橡胶轮9之间的距离为20-50cm。本技术的使用过程如下如图I所示,支架3上的皮带轮在外力作用下开始转动,通过皮带带动传动齿轮11转动,上输入纱线I和下输入纱线2分别通过支架3,上输入纱线I由上导纱孔4进入上橡胶轮9中,下输入纱线2由下导纱孔3进入下橡胶轮10中,随着传动齿轮11的转动,上输入纱线I和下输入纱线2在橡胶轮内绕卷得到卷绕线圈8,经过橡胶轮后,上输入纱线I和下输入纱线的另一端分别作为上输出纱线5和下输出纱线7输出,进入下一个工序。本技术的纱线给纱装置,靠橡胶轮与纱线之间的摩擦来送纱比传统的储纱式张力装置的张力更加稳定,送纱准确性高、纱线储存时可使纱线张力稳定、退绕条件好、调节方便,适用在纺织业中推广应用。权利要求1.一种纱线给纱装置,包括给纱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纱装置本体从上到下依次配合设置传动齿轮(11)、上橡胶轮(9)和下橡胶轮(10),所述的传动齿轮(11)右侧配合设置支架(3),所述的支架(3)上设置与传动齿轮(11)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的皮带轮,所述的上橡胶轮(9)和下橡胶轮(10)的右侧分别配合设置上导纱轮(4)和下导纱轮(6)。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纱线给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橡胶轮(9)和下橡胶轮(10)之间的距离为10-30cm。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纱线给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齿轮(11)与上橡胶轮(9)之间的距离为20-50cm。专利摘要一种纱线给纱装置,属于纺织
它包括给纱装置本体,所述的纱装置本体从上到下依次配合设置传动齿轮、上橡胶轮和下橡胶轮,所述的传动齿轮右侧配合设置支架,所述的支架上设置与传动齿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的皮带轮,所述的上橡胶轮和下橡胶轮的右侧分别配合设置上导纱轮和下导纱轮。本技术通过通用上述技术,得到一种给纱装置,靠橡胶轮与纱线之间的摩擦提供张力,进行送纱,其张力稳定,单个给纱速度稳定,而且有两个相同的橡胶轮,能提高给纱量,提高工作效率。文档编号D04B15/38GK202626522SQ201220182739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6日专利技术者钱明忠 申请人:嘉兴市梦迪织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纱线给纱装置,包括给纱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纱装置本体从上到下依次配合设置传动齿轮(11)、上橡胶轮(9)和下橡胶轮(10),所述的传动齿轮(11)右侧配合设置支架(3),所述的支架(3)上设置与传动齿轮(11)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的皮带轮,所述的上橡胶轮(9)和下橡胶轮(10)的右侧分别配合设置上导纱轮(4)和下导纱轮(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明忠,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梦迪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