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杆织机活动后梁的积极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5362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0:50
一种剑杆织机活动后梁的积极驱动机构,它包括一同过轴承铰接在机架M支点上的固定后梁,一通过轴承铰接在后梁摆臂S支点上的活动后梁,一经纱从经轴退绕出来后经过所述固定后梁、活动后梁到达开口区域并分成上下两层经纱,再到达织口位置;所述的后梁摆臂通过第一连杆与一过渡摆杆铰接,该过渡摆杆通过第二连杆与一偏心铰接,并由所述偏心、第二连杆、过渡摆杆以及机架组成了一个四连杆机构;所述的偏心与一后梁带轮同轴固连,所述的后梁带轮通过同步带与一寻纬带轮相连,该寻纬带轮通过寻纬离合器与主轴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用于具有寻纬功能的织机上,后梁的摆动始终跟随织机的开口运动,因而能有效地补偿因开口引起的经纱张力变化;而且调节后梁的补偿量时,操作方便,调节准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ー种剑杆织机活动后梁的积极驱动机构,属于纺织机械领域中的织造设备和织造エ艺技木。
技术介绍
织机的活动后梁起到弥补经纱开ロ引起的张カ变化的作用,在剑杆织机中,活动后梁的摆动一般由弹簧被动控制,活动后梁在经纱张力的作用下克服弹簧カ摆动,弥补经纱张カ的变化,现有的ー种结构见图I所示,从经轴出来的经纱,经过固定后梁101、活动后梁102到达开ロ区域,分成上下两层经纱,然后到达织ロ位置。固定后梁101与机架通过轴承铰接,能绕固定转动中心M转动。活动后梁102通过轴承铰接在后梁摆臂103上,随后梁摆臂103 —起在经纱张力和弹簧105的弾力作用下绕固定支点T摆动,来补偿由于开ロ 引起的经纱张カ的变化,活动后梁102与后梁摆臂103可以相对转动。上述结构存在的缺点有I、当织机速度很高的时候,后梁的摆动滞后开ロ运动,不能很好地补偿开ロ引起的经纱张カ变化;2、当经纱的弾性很差时,如织造玻璃纤维,即使织造速度比较低,由于弹簧的刚度很难匹配,无法补偿由于开ロ引起的经纱张カ变化,出现开ロ加大经纱张カ急剧加大,综平时经纱松弛的现象,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在喷气织机中,有积极驱动的后梁机构,后梁的位置随织机开ロ量的大小变化,弥补由开ロ量引起的经纱张カ变化,其中的一种现有机构见图2所示,具体工作原理如下与主轴固连的主轴带轮201通过同步带202带动后梁带轮205转动,同步带202由安装在张紧轮支臂204上的张紧轮203张紧。偏心206与后梁带轮205同轴固连,偏心206通过轴承与机架铰接,连杆207 —端通过轴承与偏心206铰接,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后梁摆杆208铰接,后梁摆杆208通过轴承与机架铰接;偏心206、连杆207、后梁摆杆208与机架组成ー个四连杆机构,转动支点分别为C、D、E、T点。从经轴退绕出来的经纱经过铰接在M支点上的固定后梁209、铰接在后梁摆臂208上的活动后梁210到达开ロ区域,分成上下两层经纱,然后到达织ロ位置。通过由主轴带动⑶ET四连杆机构,实现对后梁摆动的主动控制,来补偿由于开ロ引起的经纱张力的变化。上述结构存在的缺点有具有寻纬功能的织机,在寻纬时,开ロ机构运动,主轴不运动;在图2所示的机构中,活动后梁的摆动动作由主轴直接驱动,无法满足在寻纬时对后梁的驱动,也就无法补偿经纱张カ由于开ロ运动引起的变化,这种机构只能用于无寻纬功能的织机上,而一般高档次的剑杆都需要具有寻纬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在具有寻纬功能的剑杆织机上,能够实现积极控制的活动后梁驱动功能,确保织机的活动后梁始終随织机的经纱开ロ运动而运动,以弥补因开ロ引起经纱张力变化的剑杆织机活动后梁的积极驱动机构。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它包括一通过轴承铰接在机架M支点上的固定后梁,一通过轴承铰接在后梁摆臂S支点上的活动后梁,ー经纱从经轴退绕出来后经过所述固定后梁、活动后梁到达开ロ区域井分成上下两层经纱,再到达织ロ位置;所述的后梁摆臂通过第一连杆与ー过渡摆杆铰接,该过渡摆杆通过第二连杆与一偏心铰接,并由所述偏心、第二连杆、过渡摆杆以及机架组成了一个四连杆机构;所述的偏心与一后梁带轮同轴固连,所述的后梁带轮通过同步带与ー寻纬带轮相连,该寻纬带轮通过寻纬离合器与主轴相连。所述的同步带由安装在一张紧轮支臂上的张紧轮张紧;所述的四连杆机构包括了C、D、E、G四个转动支点,其中ED支点、EG支点之间的长度可调节。本技术所述的后梁带轮通过第一联轴节与一过渡短轴固连,过渡短轴又通过第二联轴节与一后梁驱动长轴固连,后梁驱动长轴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机架铰接,在所述后梁驱动长轴左右各固连有ー个可实现后梁双侧同步驱动的偏心,且偏心在后梁驱动长轴上的安装方向相同。所述的第一联轴节与过渡短轴的周向固定位置可调节,且用于调节偏心与综平的相对位置;过渡摆杆上有一用于后梁综平位置的调节的销孔。本技术所述的同步带为双面同步带,其上还绕有一能够带动开ロ机构运动的开ロ带轮,该开ロ带轮位于张紧轮相对一侧的后梁带轮与寻纬带轮之间,且张紧轮处于使同步带向下张紧方向的位置。本技术所述的后梁带轮与开口装置输入轴固连。本技术能用于具有寻纬功能的织机上,后梁的摆动始終跟随织机的开ロ运动,因而能有效地补偿因开ロ引起的经纱张カ变化;而且调节后梁的补偿量时,操作方便,调节准确。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技术的ー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另一种结构不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向视图。图5是图3中的BI—BI剖示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另ー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介绍图3、4、5所示,所述的剑杆织机活动后梁的积极驱动机构,它包括一通过轴承铰接在机架M支点上的固定后梁310,一通过轴承铰接在后梁摆臂S支点上的活动后梁311,ー经纱从经轴退绕出来后经过所述固定后梁、活动后梁到达开ロ区域井分成上下两层经纱,再到达织ロ位置;所述的后梁摆臂312通过第一连杆309与ー过渡摆杆308铰接,该过渡摆杆308通过第二连杆307与一偏心306铰接,并由所述偏心306、第二连杆307、过渡摆杆308以及机架组成了一个四连杆机构;所述的偏心306与一后梁带轮305同轴固连,所述的后梁带轮305通过同步带与ー寻纬带轮301相连,该寻纬带轮301通过寻纬离合器与主轴314相连。所述的同步带302由安装在ー张紧轮支臂304上的张紧轮303张紧;所述的四连杆机构包括了 C、D、E、G四个转动支点,其中ED支点、EG支点之间的长度可调节。本技术所述的后梁带轮305通过第一联轴节316与ー过渡短轴317固连,过渡短轴317又通过第二联轴节316’与一后梁驱动长轴318固连,后梁驱动长轴318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机架铰接,在所述后梁驱动长轴318左右各固连有ー个可实现后梁双侧同步驱动的偏心306,且偏心306在后梁驱动长轴上的安装方向相同。所述的第一联轴节316与短轴的周向固定位置可调节,且用于调节偏心与综平的相对位置;过渡摆杆308上有一用于后梁综平位置的调节的销孔R。本技术所述的同步带为双面同步带,其上还绕有一能够带动开ロ机构运动的开ロ带轮319,该开ロ带轮319位于张紧轮303相对ー侧的后梁带轮305与寻纬带轮301之间,且张紧轮处于使同步带向下张紧方向的位置。本技术所述的后梁带轮(305)与开口装置输入轴固连。实施例在具有寻纬功能的剑杆织机上,针对ー些经纱弹性很差的织物,如玻纤织物,为了解决经纱开ロ引起的张カ变化的有效补偿,实现积极控制的活动后梁驱动功能,确保织机的活动后梁始终随经纱开ロ运动而运动,弥补因开ロ引起的经纱张カ变化。如图3、4、5所示为ー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ー寻纬带轮301与主轴314通过寻纬离合器连接,在正常织造吋,寻纬离合器合上,主轴314与寻纬带轮301同速运转,织机寻纬时,寻纬离合器脱开,寻纬带轮301在寻纬电机的驱动下转动,主轴314不动,见图4所示;寻纬带轮301通过同步带302带动后梁带轮305’,同步带302由安装在张紧轮支臂304上的张紧轮303张紧,张紧方向上。偏心306与后梁带轮305’同轴固连,后梁带轮305’固定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剑杆织机活动后梁的积极驱动机构,它包括一通过轴承铰接在机架M支点上的固定后梁,一通过轴承铰接在后梁摆臂S支点上的活动后梁,一经纱从经轴退绕出来后经过所述固定后梁、活动后梁到达开口区域并分成上下两层经纱,再到达织口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梁摆臂(312)通过第一连杆(309)与一过渡摆杆(308)铰接,该过渡摆杆(308)通过第二连杆(307)与一偏心(306)铰接,并由所述偏心(306)、第二连杆(307)、过渡摆杆(308)以及机架组成了一个四连杆机构;所述的偏心(306)与一后梁带轮(305)同轴固连,所述的后梁带轮(305)通过同步带与一寻纬带轮(301)相连,该寻纬带轮(301)通过寻纬离合器(315)与主轴(314)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香琴万祖干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利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