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散货罐箱,包括框架,在所述框架的顶部设置有顶板,在所述框架的底部设置有底板,在所述框架的两侧设置有侧壁,在所述框架的两端设置有端壁,其中,所述散货罐箱的至少一端为进料端,所述进料端的所述端壁的所述顶部和相邻的所述顶板的边缘之间连接有第一倾斜板,所述散货罐箱的至少一端为排料端,在所述排料端,所述排料端的所述端壁的所述底部和相邻的所述底板的边缘之间连接有第二倾斜板,在所述第一倾斜板上设置有进料口,在所述第二倾斜板上设置有排料口,所述进料口和所述排料口均设置有密封盖。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散货罐箱,便于进料接管和排料接管竖直地与散货罐箱连接,从而有利于顺畅地进行散料的装载和排放。(*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散货运输设备
,尤其涉及ー种散货罐箱。技术背景 为了装运散料,现有技术中以往常采用的方式是在集装箱内设置柔性集装袋。在装载散料时将集装箱向前倾斜一定的角度,使散料在重力作用下自上而下落入柔性集装袋内;在排放散料时将集装箱向后倾斜一定的角度,使散料在重力作用下从柔性集装袋中排出。这种装卸散料的方式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而且随着集装箱的箱门打开次数的増加会使集装箱的密封性变差,从而导致柔性集装袋内的散料受潮。目前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散货罐箱不再设置有箱门,而是在箱体上设置进料ロ和排料ロ。其中,进料ロ位于散货罐箱的端壁的上部,排料ロ位于散货罐箱的端壁的下部,而且在散货罐箱水平放置时进料口和排料ロ所在的端壁是与水平面垂直的。这样在将散货罐箱倾斜放置进行装载和排放散料时,散货罐箱的端壁会相对水平面倾斜一定的角度,进料ロ和排料ロ也会随之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同样的角度。由于进料接管和排料接管需要与进料ロ和排料ロ垂直地连接,而进料ロ和排料ロ相对于水平面具有倾斜的角度,就使得进料接管和排料接管需经过弯折才能够与进料口和排料ロ垂直连接,而弯折处经常出现的积料现象会对散料的装载和排放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ー种散货罐箱,包括框架,在所述框架的顶部设置有顶板,在所述框架的底部设置有底板,在所述框架的两侧设置有侧壁,在所述框架的两端设置有端壁,其中,所述散货罐箱的至少一端为进料端,在所述进料端,所述顶板在所述散货罐箱的纵向上短于所述侧壁且所述进料端的端壁的顶部在垂向上低于所述顶板,所述进料端的所述端壁的所述顶部和相邻的所述顶板的边缘之间连接有第一倾斜板,其中,所述散货罐箱的至少一端为排料端,在所述排料端,所述底板在所述散货罐箱的纵向上短于所述侧壁且所述进料端的端壁的底部在垂向上高于所述底板,所述排料端的所述端壁的所述底部和相邻的所述底板的边缘之间连接有第二倾斜板,其中,在所述第一倾斜板上设置有进料ロ,在所述第二倾斜板上设置有排料ロ,所述进料ロ和所述排料ロ均设置有密封盖。优选地,所述第一倾斜板和所述第二倾斜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5°至85°。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倾斜板与所述顶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中间梁,在所述第一倾斜板与所述进料端的端壁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中间梁。优选地,在所述第一中间梁与所述框架的角立柱的顶部之间和/或所述第二中间梁与所述框架的角立柱的顶部之间连接有顶部加强筋。优选地,在所述第一中间梁与所述第二中间梁之间设置有连接二者的支撑柱。优选地,在所述第二倾斜板与所述排料端的所述端壁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中间梁,在所述第二倾斜板与所述底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第四中间梁。优选地,在所述第三中间梁与所述框架的角立柱的底端之间和/或所述第四中间梁与所述框架的角立柱的底端之间连接有底部加强筋。优选地,在所述散货罐箱的内部还设置有排料漏斗,所述排料漏斗具有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进料端的开ロ尺寸大于所述出料端的开ロ尺寸,且所述出料端与所述排料ロ连接。优选地,所述排料漏斗呈四棱台状,所述四棱台不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分别形成所述出料端和所述进料端,所述四棱台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与所述排料端的所述端壁和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分别与所述散货罐箱的所述侧壁呈角度地设置,并且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的形成所述进料端的边缘分别与所述侧壁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倾斜板的纵向长度小于两侧的所述侧壁之间的距离并且所述第ニ倾斜板位于所述排料端的宽度方向的中部,在所述第二倾斜板的两侧与所述侧壁之间分 别连接有漏斗侧板,所述漏斗侧板与所述排料端的端壁以及所述底板形成排料漏斗,所述排料漏斗的排料端与所述排料ロ连接。优选地,在所述散货罐箱的端壁以及侧壁上覆盖有加强梁。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倾斜板上还设置有回风ロ。优选地,在所述顶板上设置有检修ロ。优选地,在所述散货罐箱的上部设置有至少ー个呼吸孔。根据本技术的散货罐箱,在散货罐箱上倾斜地设置有第一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并将进料ロ设置在第一倾斜板上,将排料ロ设置在第二倾斜板上。这样,在将散货罐箱倾斜放置进行装载和排料时进料口和排料ロ可以和水平面平行,便于进料接管和排料接管竖直地与散货罐箱连接,从而有利于顺畅地进行散料的装载和排放。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ー步详细说明。本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图I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散货罐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散货罐箱在进料时的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散货罐箱在排料时的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顶部加强筋的一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顶部加强筋的另ー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底部加强筋的一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散货罐箱从内部观察的排料漏斗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另ー种实施方式的散货罐箱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散货罐箱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ー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ー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了解本技术,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技术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ー种散货罐箱,如图I所示,在该散货罐箱的框架上设置有顶板10、底板30、侧壁50以及端壁70,其中,顶板10位于框架的顶部,底板30位于框架的底部,侧壁50位于框架的两侧,端壁70位于框架的两端。将该散货罐箱的至少一端作为进料端使用。在该进料端处的顶板10在散货罐箱的纵向上需要短于侧壁50,并且在散货罐箱的垂向上进料端的端壁70的顶部要低于顶板10。这样设置的结果是,进料端的端壁70在散货罐箱的纵向和垂向上均与顶板10具有一定的距离,进料端的端壁70不与顶板10直接接触。于是就可以在进料端的端壁70的顶部与相邻的顶板10的边缘倾斜地设置第一倾斜板20,并在该第一倾斜板20上设置进料ロ21,以便在装载时将散货罐箱倾斜后第一倾斜板20能够处于水平位置(如图2所示),从而能够使用竖直的进料接管进行装载,消除了弯折的进料管引起积料的现象,进而实现了散料的顺畅装载。散货罐箱还应有至少一端作为排料端,在该排料端处的底板30在散货罐箱的纵向上需要短于侧壁50,并且在散货罐箱的垂向上进料端的端壁70的底部要高于底板30。这样设置的结果是,排料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货罐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在所述框架的顶部设置有顶板,在所述框架的底部设置有底板,在所述框架的两侧设置有侧壁,在所述框架的两端设置有端壁,其中,所述散货罐箱的至少一端为进料端,在所述进料端,所述顶板在所述散货罐箱的纵向上短于所述侧壁且所述进料端的端壁的顶部在垂向上低于所述顶板,所述进料端的所述端壁的所述顶部和相邻的所述顶板的边缘之间连接有第一倾斜板,其中,所述散货罐箱的至少一端为排料端,在所述排料端,所述底板在所述散货罐箱的纵向上短于所述侧壁且所述进料端的端壁的底部在垂向上高于所述底板,所述排料端的所述端壁的所述底部和相邻的所述底板的边缘之间连接有第二倾斜板,其中,在所述第一倾斜板上设置有进料口,在所述第二倾斜板上设置有排料口,所述进料口和所述排料口均设置有密封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瑞峰,倪建生,庞连军,王忠连,刘阚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连中集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