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庭院型水上漂浮建筑船舶。该建筑船舶采用模块组合而成,第一模块A或/和第二模块B或/和第三模块C及第四模块D或/和第五模块E或/和第六模块F组合成漂浮模块组合体单元或漂浮生态小岛单元及大型、超大型水上漂浮建筑船舶综合体;所述的建筑船舶由第一模块A、第三模块C通过联接锁组合成主体船舶,各模块的甲板上设置有房屋建筑;构建成水上漂浮酒店、水上漂浮会议中心或水上漂浮休闲度假岛、水上漂浮特色休闲商业街区、水上漂浮特色旅游小镇、水上漂浮特色城市。采用模块化,可组合拆分,便于在船舶建造及平时维护时分开进行,运行时全部或部分模块组合,满足多种不同的使用功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船舶
,涉 及一种适于在内陆水域、湿地或浅滩中漂泊航行的具有庭院、别墅及豪华游艇使用功能的庭院型水上漂浮建筑船舶。
技术介绍
传统的水上漂是指满族先族在江河、湖泊、湿地利用当地材料制作成简易的可在水上漂泊的房屋,用于居住和捕鱼。随着时代的变迁,陆地建筑改善了先人的游离生活。而如今当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休闲度假已成为一种时尚,水上漂浮建筑又回归自然,人们青睐返朴归真、亲水体验一站式漂浮庭院、别墅、漂浮餐厅、漂浮酒吧、漂浮游艇等丰富的旅游度假生活。现有游艇速度快,吃水深,不能满足以旅游休闲度假功能为主的水上漂浮建筑船舶的设计要求,因此呈待开发适用于内陆水域、湿地、浅滩等休闲、度假用的宽浅式水上漂浮建筑船舶,打造水上慢生活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庭院型水上漂浮建筑船舶,采用模块化或非模块化,便于在船舶建造及平时维护时拆分进行,运行时将全部或部分模块连接成整体船舶,实现多种不同的使用功能,为人类打造合理的水上旅游生活环境,低碳环保。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庭院型水上漂浮建筑船舶,该建筑船舶采用模块组合而成,其第一模块A或/和第二模块B或/和第三模块C及第四模块D或/和第五模块E或/和第六模块F组合成漂浮模块组合体单元或漂浮生态小岛单元及大型、超大型水上漂浮建筑船舶综合体;所述的建筑船舶由第一模块A、第三模块C通过联接锁组合成主体船舶,各模块的甲板上设置有房屋建筑。所述的建筑船舶的第一模块A、第三模块C之间设置有第二模块B,通过联接锁组合成主体船舶,第二模块B为综合厅,其上设置有屋顶花园,并设置有楼梯、消防梯、流水瀑布。所述的建筑船舶两侧分别用柔性连接方式悬挂有由第四模块D、第五模块E、第六模块F组成的漂浮平台模块和/或生态漂浮模块,在主体船舶后侧托挂有第八模块J、第七模块G,其上设置有后拖式垂钓池或流水泳池、平台、泳池;各模块底面设置有结构钢架、浮箱,所述的浮箱上面的结构钢架上安装专用码头木地板,装配成休闲平台,临水一侧设安全扶手,并在结构钢架上安装有专用网格,其上按组合方式放置植物槽,栽种特种水上植物及花草,组成水上生态漂浮模块小岛。所述的联接锁的加厚槽钢、加厚钢板、加紧钢片通过螺栓联接在一起,两相邻的加厚槽钢之间设置有多层橡胶垫,并配插厚片及薄片的加紧钢片,两相对的加厚槽钢的中部设置有加厚钢板,通过螺栓螺母联接;在两浮体连接处上部铺设压花钢板,压花钢板的一侧与浮体固接,另一侧搭接。所述的模块组合成别墅加篱笆院式的建筑船舶,其一层的前、后甲板为别墅的前、后庭院,浮体为双浮体;在一层甲板上建有二层房屋建筑,设置有二层阳台。 所述的第一模块A和/或第二模块B或/和第三模块C的一层下部结合部分浮体空间为机械、动力、配电、设备间,上部设厨房、备餐及工作间。所述的第二模块B的甲板上设置有一层结构柱,一层结构柱上搭建有二层甲板,其上搭建有部分二层房屋建筑为会客厅及卧室,设置有二层阳台。所述的建筑船舶的动力采用环保动力或动力牵拖,并配置有救生设备、消防设备、系泊设施。所述的建筑船舶的甲板上面设置有扶手,甲板底面设置有浮体;驾驶室内设置有集中控制台;甲板下面设置有淋浴废液收集箱;座便器下面设置有抽拉式污水收集箱。所述的若干个模块组合体单元通过联接锁联接组合成水上漂浮建筑单元,构建成水上漂浮酒店、水上漂浮会议中心或水上漂浮休闲度假岛、水上漂浮特色休闲商业街区、水上漂浮特色旅游小镇、水上漂浮特色城市。所述的建筑船舶由第一模块A、第二模块B、第三模块C组合而成;所述第一模块A按街区纵向设置浮体,第三模块C的渠底设置有防腐结构钢架底盘,其上铺专用网格。本技术所具有的积极有益效果1、船舶采用模块化,可组合、又可拆分,由二个或多个模块连接成整体,模块化便于在船舶建造及平时维护时可分开来进行,运行时可全部或部分模块组合,便于管理和维护,可降低建造及维护成本,满足多种不同的使用功能;模块化使船体的单体结构断面变小,节约材料、降低造价;模块化可建造更大体量,由不同功能模块组成的组合式产品,组合的功能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发挥,使其功能更加完善。2、模块包括标准模块和非标准模块两种类型,采用非标准模块化船舶相对标准模块化组合船舶尺寸相对较小,非标准模块化船舶的浮体上部的建筑为别墅型,甲板为庭院式,以独立运行为主。3、船体为大甲板、多浮体、宽浅式、浅吃水结构,亲水性大甲板占全船平面面积较大比例,主要适合内陆水域,在江河、湖泊、浅滩、湿地中漂泊航行。4、船舶慢速度,打造水上慢生活方式,慢速度可使船体突破流线型的限制,浮体结构强度、刚度相对要求大大降低;慢速度可使船体上部建筑形式、尺度等不受限制,可实现上部建筑别墅型或其他形式,建筑物室内空间大大增加,其舒适度更高;慢速度可使船舶动力配置相对变小,降低造价,节约能源。5、主体船舶上的建筑物空间布局特色突出,其前第三模块C设计成较典型的三合院布局;中间第二模块B设计成大空间综合功能大厅,后第一模块A的一层下部作为设备间,上部作为备餐工作间,二层作为会客厅及主卧室等用房。6、船舶上部建筑结构采用轻钢骨架,内设阻燃保温层,内、外墙精装修,降低船体自重。7、船舶浮体按分仓式密闭设计,确保船体在任何情况下不沉没;浮体采用钢结构,外部防腐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减少日常维护成本。8、船舶上设置有污水收集箱,不设排污口,配套专用污水船定时抽取污水,运往指定污水处理点,环保节能,为人类打造合理的旅游生存环境,低碳生活。9、船舶模块间的联接结构采用上下相对适量错动的铰接,左右有一定的弹性空间,能够实现模块间的联接整体性,同时各模块又能相对自主平衡。10、在主体船舶后侧托挂流水泳池、垂钓池,具备能驾驶的水上生态漂浮小岛的综合功能。11、模块化船舶可以突破单体船舶的尺度、体量限制,模块化适合总体尺度较大的相关船舶,非模块化适合尺度相对较小的相关船舶,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可由若干个不同功能的单元模块组合成超大尺度、超大体量的水上漂浮建筑船舶组合体,利于向水上漂浮休闲街、水上漂浮小岛、水上漂浮社区、水上漂浮小城方向发展,丰富人们的水上旅游度假生活。主要适用于内河湖区、水库及C级航区,作休闲度假之用,也可用于内陆水域、江河、湖泊、湿地、浅滩中漂泊航行游览观光。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I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图2为图I的俯视图;图3为图I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I的甲板结构俯视图;图5为图4中I - I剖视图;图6为图4中II -II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水上生态漂浮小岛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图8为本技术的后拖式流水泳池及垂钓池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图9为本技术的漂浮平台模块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联接锁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俯视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甲板结构俯视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甲板结构俯视图;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图17为图16的右视图;图18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一层甲板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图19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二层甲板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图20为本技术实施例5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庭院型水上漂浮建筑船舶,其特征在于该建筑船舶采用模块组合而成,由第一模块(A)或/和第二模块(B)或/和第三模块(C)及第四模块(D)或/和第五模块(E)或/和第六模块(F)组合成漂浮模块组合体单元或漂浮生态小岛单元及大型、超大型水上漂浮建筑船舶综合体;所述的建筑船舶由第一模块(A)、第三模块(C)通过联接锁(6)组合成主体船舶,各模块的甲板(10)上设置有房屋建筑(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志贵,
申请(专利权)人:郭志贵,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