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健骑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3263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户外健骑车,包括车架、设置于车架前端左右两侧的主动前轮与从动前轮、设置于车架后端的转向后轮、座位底座、安装在座位底座上的座位、联接杆、车把、车把轴、推拉杆、设置于推拉杆与主动前轮之间的传动系统,车把轴上端连接于车把,下部与推拉杆顶部旋转连接,座位底座后部支撑在车架后部,前端旋转连接于车架前部,联接杆后端与座位底座连接,前端与推拉杆旋转连接,推拉车把,通过传动系统使得主动前轮旋转从而带动车辆前行,同时通过联接杆拉动座位绕车架转动,从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可以完成现有健骑机的健身运动,又可以通过该运动产生的动力平稳驱动车辆前进,而且设置有前后三个车轮,平衡性好,年龄偏老的人也能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户外健身运动器材领域,特别是涉及ー种户外健骑车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的健骑机是老少皆宜的健身器材,其利用人跨骑在座位上,双手紧握把柄,脚踩踏板,身体挺直,通过手臂曲伸及脚蹬反复运动达到同时锻炼胳膊、脚、腿部、腰部等多部位的目的,但是不能前行,锻炼环境単一,缺乏趣味性,使人容易疲劳。现有技术的自行车,人骑坐在座位上,通过左右腿脚蹬踏的方式前进,可以作为代步工具,也可实现户外健身运动;但是锻炼部位単一,且只采用两个车轮,平衡性要求较高,容易发生人身伤害,不适合年龄偏老的人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户外健骑车,其既可以完成现有健骑机的健身运动,又可以通过该运动产生的动カ平稳的驱动车辆前迸,作为代步工具,而且也适合年龄偏老的人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户外健骑车,包括车架、设置于车架前端左右两侧的主动前轮与从动前轮、设置于车架后端的转向后轮、座位底座、安装在座位底座上的座位、联接杆、车把、车把轴、推拉杆、设置于推拉杆下端的两踏板、传动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所述车把轴上端连接于车把,下部与推拉杆顶部旋转连接;所述座位底座后部支撑在车架后部,前端旋转连接于车架前部;所述联接杆后端与座位底座连接,前端与推拉杆旋转连接;所述传动系统设置于推拉杆与主动前轮之间,用于驱动车辆前迸;所述转向系统设置于车把轴与转向后轮之间,用于控制车辆的左右转向;所述制动系统设置于车把与主动前轮、从动前轮之间,用于制动主动前轮、从动前轮。还包括座位轴以及座位轴套管,所述座位底座前端与座位轴联接,座位轴通过轴承支撑在座位轴套管上,座位轴套管固定在车架上,从而座位底座前端与车架旋转连接。所述转向系统包括前转向盘、后转向盘、连接前转向盘与后转向盘的转向钢丝、后叉,所述前转向盘连接于车把轴下端,后转向盘固定设置于后叉上端,且后叉中上部连接于车架后端,后叉下端安装转向后轮。所述传动系统包括推拉杆轴、推拉杆轴套管、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套管、拉主动链轮、拉从动链轮、拉传动链及其张紧装置、推主动链轮、推从动链轮、推传动链及其张紧装置、传动轴,所述拉从动链轮与推从动链轮均内置单向离合器,所述推拉杆轴两端与推拉杆中部键连接,推拉杆轴通过轴承支撑在推拉杆轴套管上,推拉杆轴套管固定在车架上,且推拉杆轴套管两侧分别安装有主动齿轮和推主动链轮,主动齿轮和推主动链轮均与推拉杆轴键连接,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外啮合,从动齿轮的中心轴通过轴承支撑在从动齿轮套管上,从动齿轮套管固定在车架上,且从动齿轮固连着拉主动链轮,拉从动链轮和推从动链轮均与传动轴联接,传动轴与车架旋转连接,主动前轮与传动轴一端连接,从动前轮通过轴及轴承与车架连接并支撑车架,且前轮可相对车架自由转动。所述制动系统包括左前制动器手柄、右前制动器手柄、左前制动钢丝、右前制动钢丝、左前制动器、右前制动器、左前制动碟、右前制动碟,所述左前制动器手柄、右前制动器手柄分别安装在车把左右两侧,左前制动碟、右前制动碟分别安装在主动前轮和从动前轮旁,左前制动碟、右前制动碟上分别安装所述左前制动器、右前制动器,两制动器手柄和两制动器间分别通过左前制动钢丝、右前制动钢丝连接传力。所述推拉杆包括一顶部的横杆以及连接于横杆两端的竖杆,所述联接杆一端与座位底座前上部连接,另一端与推拉杆两竖杆的中下部旋转连接,所述两踏板分别设置于两竖杆的下端。所述车把轴连接在推拉杆顶部的横杆中间部位,所述推拉杆推拉杆轴两端分别键连接于两竖杆中部。 所述的座位相对座位底座的高度及其在座位底座的前后位置能调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户外健骑车既可以完成现有健骑机的健身运动,又可以通过该运动产生的动力平稳的驱动车辆前进,作为代步工具,而且设置有前后三个车轮,从而平衡性好,年龄偏老的人也能使用,从而本技术户外健骑车户外可作为健身或作为代步工具,趣味性强,操作简单,适合12岁以上各年龄身高的人员使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户外健骑车整体前向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户外健骑车另一角度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户外健骑车俯视图;图4为图I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2、3所示,本技术户外健骑车包括车架I、设置于车架I前端左右两侧的主动前轮2与从动前轮3、设置于车架I后端的转向后轮4、座位底座5、安装在座位底座5上的座位6、联接杆7、车把8、车把轴9、推拉杆11、设置于推拉杆11下端的两踏板12、传动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所述车把轴9上端连接于车把8,下部与推拉杆11顶部旋转连接;所述座位底座5后部支撑在车架I后部,前端旋转连接于车架I前部;所述联接杆7后端与座位底座5连接,前端与推拉杆11旋转连接;所述传动系统设置于推拉杆11与主动前轮2之间,用于驱动车辆前进;所述转向系统设置于车把轴9与转向后轮4之间,用于控制车辆的左右转向;所述制动系统设置于车把8与主动前轮2、从动前轮3之间,用于制动主动前轮2、从动前轮3。本技术还包括座位轴13以及座位轴套管14。所述推拉杆11包括一顶部的横杆111以及连接于横杆111两端的竖杆112。配合图4所示,所述传动系统包括推拉杆轴15、推拉杆轴套管16、主动齿轮17、从动齿轮18、从动齿轮套管19、拉主动链轮20、拉从动链轮21、拉传动链22及其张紧装置221、推主动链轮24、推从动链轮25、推传动链26及其张紧装置27、传动轴23,所述拉从动链轮21与推从动链轮25均内置单向离合器(图未示)。所述转向系统包括前转向盘28、后转向盘29、连接前转向盘28与后转向盘29的转向钢丝30、后叉31。所述前转向盘28连接于车把轴9下端,后转向盘29固定设置于后叉31上端,且后叉31中上部连接于车架I后端,后叉31下端安装转向后轮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向钢丝30包括第一钢丝301以及第二钢丝302两根钢丝(如图3所示),所述两根钢丝交叉连接,即第一钢丝301—端连接前转向盘28右侧(以人坐在座位上的左右方向),另一端连接后转向盘29左侧,第二钢丝302 —端连接前转向盘28左侧,另一端连接后转向盘29右侧。当向左(右)转动车把8时,车把8通过车把轴9带动前转向盘28左(右)转动,前转向盘28通过转向钢丝30带动后转向盘29反向转动,后转向盘29带动后叉31和转向后轮4向右(左)转向,实现整个车辆的向左(右)转向。所述制动系统包括左前制动器手柄32、右前制动器手柄33、左前制动钢丝34、右 前制动钢丝35、左前制动器36、右前制动器37、左前制动碟38、右前制动碟39。所述左前制动器手柄32、右前制动器手柄33分别安装在车把8左右两侧,左前制动碟38、右前制动碟39分别安装在主动前轮2和从动前轮3旁,左前制动碟38、右前制动碟39上分别安装所述左前制动器36、右前制动器37,两制动器手柄32、33和两制动器36、37间分别通过左前制动钢丝34、右前制动钢丝35连接传力。用手拉左前制动器手柄32,左前制动器手柄32拉动左前制动钢丝34,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户外健骑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设置于车架前端左右两侧的主动前轮与从动前轮、设置于车架后端的转向后轮、座位底座、安装在座位底座上的座位、联接杆、车把、车把轴、推拉杆、设置于推拉杆下端的两踏板、传动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所述车把轴上端连接于车把,下部与推拉杆顶部旋转连接;所述座位底座后部支撑在车架后部,前端旋转连接于车架前部;所述联接杆后端与座位底座连接,前端与推拉杆旋转连接;所述传动系统设置于推拉杆与主动前轮之间,用于驱动车辆前进;所述转向系统设置于车把轴与转向后轮之间,用于控制车辆的左右转向;所述制动系统设置于车把与主动前轮、从动前轮之间,用于制动主动前轮、从动前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铸荣邓志君贺萍邱浩李占玉梁松峰韩承伟胡松华马德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