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志龙专利>正文

棘轮活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1522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棘轮活扳手,包括夹柄部与手柄部,夹柄部的外形为圆形,手柄部为方形柱体结构,活扳手夹柄部包括丝杆与嘴牙,嘴牙底部具有与丝杆相啮合的齿形结构,夹柄部内设有由丝杆转动而使嘴牙在其内运动的滑槽,活扳手的夹柄部与手柄部为分体结构,夹柄部圆周面的一侧设有起挡圈作用的凸起,手柄部顶部设有与夹柄部连接的套环;活扳手还设有棘轮机构,棘轮机构包括棘轮转子与棘爪,棘轮转子固定在夹柄部的圆周面处,夹柄部圆周面的另一侧设有防止棘轮转子从圆周面上滑出的挡圈,挡圈与圆周面为活动连接;棘爪设置在手柄部与夹柄部结合处,棘轮转子与棘爪相啮合。该扳手具有大小可调和连续转动两大功能,使该扳手在使用时更加方便、高效。(*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棘轮活扳手,包括夹柄部与手柄部,活扳手夹柄部包括丝杆与嘴牙,嘴牙底部具有与丝杆相啮合的齿形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家庭用扳手主要有活扳手,呆扳手,棘轮扳手,套筒扳手等几种类型,本技术就这几种类型作了进ー步的改进,实现了活扳手与棘轮扳手的组合,从而对扳手的大小可调和连续转动两大功能进行了合并,使该扳手在使用时更加方便、高效。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ー种棘轮活扳手,包括夹柄 部与手柄部,夹柄部的外形为圆形,手柄部为方形柱体结构,所述活扳手夹柄部包括丝杆与嘴牙,嘴牙底部具有与丝杆相啮合的齿形结构,夹柄部内设有由丝杆转动而使嘴牙在其内运动的滑槽,所述活扳手的夹柄部与手柄部为分体结构,夹柄部圆周面的一侧设有起挡圈作用的凸起,手柄部顶部设有与夹柄部连接的套环;活扳手还设有棘轮机构,所述棘轮机构包括棘轮转子与棘爪,棘轮转子固定在夹柄部的圆周面处,夹柄部圆周面的另ー侧设有防止棘轮转子从圆周面上滑出的挡圈,所述挡圈与圆周面为活动连接;所述棘爪设置在手柄部与夹柄部结合处,棘轮转子与棘爪相啮合。进ー步地,所述手柄部套环与手持杆结合处的侧壁设有孔,棘爪安装在孔内,孔的底部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安装在棘爪固定点下部并与棘爪完全接触。进ー步地,所述棘爪为双棘爪,固定在手柄部侧壁孔内,棘爪可绕此固定点在孔内旋转,双棘爪伸出所述侧壁孔。进ー步地,所述双棘爪结合处开有小孔,手柄部对应处也开有小孔,运用插销与螺母将棘爪与手柄部连接。进ー步地,所述挡圈为非封闭圆环,开ロ处的两端凸出,凸出部设有起紧固作用的连接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I、高效快捷,适合于对家庭、现场、修理场所中器械的日常维护使用。2、方便灵活,大小的可调性避免了因型号众多而造成携带不方便的麻烦,满足不同型号的螺帽等零件的使用3、结构简单,组装拆卸方便。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棘轮活扳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棘轮活扳手的侧视图;图3为手柄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棘轮活扳手夹柄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棘轮活扳手夹柄部侧视图;I-嘴牙;2_挡目;3_丝杆;4_棘爪;5_弹簧;6_棘轮转子;7_插销;8_手柄部;81-套环;9_夹柄部;91_凸起。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是本技术棘轮活扳手整体结构示意图。该活扳手包括夹柄部9与手柄部8,夹柄部9的外形为圆形,手柄部8为方形柱体结构,活扳手夹柄部9包括丝杆3与嘴牙1,嘴牙I底部具有与丝杆3相啮合的齿形结构,夹柄部9内设有由丝杆3转动而使嘴牙I在其内运动的滑槽。如图3-5所示,本技术的活扳手的夹柄部与手柄部为分体结构,夹柄部圆周面的一侧设有起挡圈作用的凸起91,手柄部8顶部设有与夹柄部9连接的套环81 ;活扳手还设有棘轮机构,棘轮机构包括棘轮转子6与棘爪4,棘轮转子6固定在夹柄部9的圆周面处,夹柄部9圆周面的另ー侧设有防止棘轮转子6从圆周面上滑出的挡圈2,挡圈2与圆周面为活动连接;棘爪4设置在手柄部8与夹柄部9结合处,棘轮转子6与棘爪4相啮合。手柄部套环与手持杆结合处的侧壁设有孔,棘爪安装在孔内,孔的底部固定有弹簧5,弹簧5安装在棘爪4固定点下部并与棘爪4完全接触。本技术的棘轮活扳手能够实现扳手的大小可调和连续转动。如图4所示,棘爪4为双棘爪,固定在手柄部8侧壁孔内,棘爪4可绕此固定点在孔内旋转,双棘爪伸出所述侧壁孔。如图1-3所示,双棘爪结合处开有小孔,手柄部8对应处也开有小孔,运用插销与螺母将棘爪4与手柄部8连接。挡圈2为非封闭圆环,开ロ处的两端凸出,凸出部设有起紧固作用的连接孔。本技术涉及的这种棘轮活扳手,在工作原理上,保留了普通棘轮扳手的结构,利用棘轮转子与棘爪的啮合,在把手正转时,棘轮与棘爪机构接触,同时,棘爪由于手柄部的的阻挡,无法旋转,导致卡死,此时手柄部、棘轮转子,螺母就会成为一体,旋转手柄部,螺母就会跟随手柄部一起运动。当把手反转时,棘爪由于失去了手柄部的阻挡,棘轮转子与手柄部不会相互卡死。棘轮转子不随手柄部转动,手柄部可以重新返回至原来的位置,可以连续紧固或拧松螺母。由于棘爪受到下面弹簧的支撑作用,故在把手反转时,棘爪不会完全脱离棘轮转子,从而实现了正转时卡死,反转时手柄部可回到起始位置,连续转动的功能,避免了活扳手旋转一定角度后,又要重新卡在螺母的缺陷。本技术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凡是在本技术构思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本领域的专业人员能够作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ー种棘轮活扳手,包括夹柄部与手柄部,夹柄部的外形为圆形,手柄部为方形柱体结构,所述活扳手夹柄部包括丝杆与嘴牙,嘴牙底部具有与丝杆相啮合的齿形结构,夹柄部内设有由丝杆转动而使嘴牙在其内运动的滑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扳手的夹柄部与手柄部为分体结构,夹柄部圆周面的一侧设有起挡圈作用的凸起,手柄部顶部设有与夹柄部连接的套环;活扳手还设有棘轮机构,所述棘轮机构包括棘轮转子与棘爪,棘轮转子固定在夹柄部的圆周面处,夹柄部圆周面的另ー侧设有防止棘轮转子从圆周面上滑出的挡圈,所述挡圈与圆周面为活动连接;所述棘爪设置在手柄部与夹柄部结合处,棘轮转子与棘爪相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棘轮活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部套环与手持杆结合处的侧壁设有孔,棘爪安装在孔内,孔的底部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安装在棘爪固定点下部并与棘爪完全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棘轮活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为双棘爪,固定在手柄部侧壁孔内,棘爪可绕此固定点在孔内旋转,双棘爪伸出所述侧壁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棘轮活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棘爪结合处开有小孔,手柄部对应处也开有小孔,运用插销与螺母将棘爪与手柄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棘轮活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为非封闭圆环,开ロ处的两端凸出,凸出部设有起紧固作用的连接孔。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棘轮活扳手,包括夹柄部与手柄部,夹柄部的外形为圆形,手柄部为方形柱体结构,活扳手夹柄部包括丝杆与嘴牙,嘴牙底部具有与丝杆相啮合的齿形结构,夹柄部内设有由丝杆转动而使嘴牙在其内运动的滑槽,活扳手的夹柄部与手柄部为分体结构,夹柄部圆周面的一侧设有起挡圈作用的凸起,手柄部顶部设有与夹柄部连接的套环;活扳手还设有棘轮机构,棘轮机构包括棘轮转子与棘爪,棘轮转子固定在夹柄部的圆周面处,夹柄部圆周面的另一侧设有防止棘轮转子从圆周面上滑出的挡圈,挡圈与圆周面为活动连接;棘爪设置在手柄部与夹柄部结合处,棘轮转子与棘爪相啮合。该扳手具有大小可调和连续转动两大功能,使该扳手在使用时更加方便、高效。文档编号B25B13/46GK202640231SQ20122030155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6日专利技术者刘志龙, 武振锋, 顿明真 申请人:刘志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棘轮活扳手,包括夹柄部与手柄部,夹柄部的外形为圆形,手柄部为方形柱体结构,所述活扳手夹柄部包括丝杆与嘴牙,嘴牙底部具有与丝杆相啮合的齿形结构,夹柄部内设有由丝杆转动而使嘴牙在其内运动的滑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扳手的夹柄部与手柄部为分体结构,夹柄部圆周面的一侧设有起挡圈作用的凸起,手柄部顶部设有与夹柄部连接的套环;活扳手还设有棘轮机构,所述棘轮机构包括棘轮转子与棘爪,棘轮转子固定在夹柄部的圆周面处,夹柄部圆周面的另一侧设有防止棘轮转子从圆周面上滑出的挡圈,所述挡圈与圆周面为活动连接;所述棘爪设置在手柄部与夹柄部结合处,棘轮转子与棘爪相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龙武振锋顿明真
申请(专利权)人:刘志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