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套筒扳手,包括扳手外套(1)、扳手内拉杆(2)、方接头(3)、圆柱销(11)、圆柱体(12)、圆柱体(13);方接头(3)与套筒相连接;圆柱销(11)连接方接头(3)和扳手内拉杆(2),方接头(3)和扳手内拉杆(2)形成铰链,扳手内拉杆(2)与扳手外套(1)形成移动副;扳手外套(1)与扳手内拉杆(2)通过第一圆柱体(12)、第二圆柱体(13)配合;第一圆柱体(12)、第二圆柱体(13)和扳手外套(1)采用过盈配合。该多功能扳手结构新颖,操作简单,价廉物美。广泛应用于机械行业,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和市场预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套筒扳手,属于机械
技术介绍
扳手作为常用的操作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大到飞机;火车,小到机床、自行车的组装、维修等都离不开扳手。扳手以其特有的作用,被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套筒扳手作为扳手的一种,被广泛使用。而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套筒扳手大多数采用的是装配组合式结构(所谓组合式是指采用两种及以上扳手部件组装在一起来共同完成复杂位置的螺母拆卸与装配)。操作起来较繁琐,费时、费力,效率较低,工具的使用成本高,使用时需要根据螺母的空间位置不同配置不同类型的扳手,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套筒扳手。一种多功能套筒扳手,包括扳手外套(I)、扳手内拉杆(2)、方接头(3)、圆柱销(11)、圆柱体(12)、圆柱体(13);方接头⑶与套筒相连接;圆柱销(11)连接方接头⑶和扳手内拉杆(2),方接头(3)和扳手内拉杆(2)形成铰链,扳手内拉杆(2)与扳手外套(I)形成移动副;扳手外套(I)与扳手内拉杆(2)通过第一圆柱体(12)、第二圆柱体(13)配合;第一圆柱体(12)、第二圆柱体(13)和扳手外套(I)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多功能套筒扳手,所述方接头(3) —端设置开槽,开槽内用弹簧支撑一钢球以提供压力使钢球紧贴套筒内壁;所述的多功能套筒扳手,所述圆柱销(11)和扳手内拉杆(2)采用过盈配合,圆柱销(11)与方接头(3)采用间隙配合形成铰链。本技术将转动副和移动副的功能进行复合,在结构设计中反复应用铰链结构,利用此多功能套筒扳手的多种结构的转化,改变了扳手自身的长度,角度,空间位置,增加了作业面。该多功能扳手结构新颖,操作简单,价廉物美。广泛应用于机械行业,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和市场预期。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考图I和图2,多功能套筒扳手包括扳手外套I、扳手内拉杆2、方接头3、圆柱销U、圆柱体12、圆柱体13 ;方接头3使用时与套筒相连接;为了配合时套筒不易滑落,方接头3—端设置开槽,开槽内采用弹簧来支撑一钢球以提供压力使钢球紧贴套筒内壁;圆柱销11连接方接头3和扳手内拉杆2,方接头3和扳手内拉杆2形成铰链,圆柱销11和扳手内拉杆2采用过盈配合,圆柱销11与方接头3采用间隙配合形成铰链;扳手内拉杆2连接方接头3形成铰链,与扳手外套I形成移动副,力口长动力臂;扳手外套I与扳手内拉杆2和圆柱体12、圆柱体13配合;圆柱体12、圆柱体13和扳手外套I采用过盈配合。扳手的使用状态一在常态状态下扳手的状态,再此状态下结构紧凑,减少空间,携带方便。状态二 在使用中当要拆卸或装配的螺母较大时,需要的扭矩就相应的较大,这时把扳手内拉杆2向外移动,就增加了扳手的力臂的长度,起到了增加扭矩的作用,便于拆卸。状态三当所要拆卸或装配的螺母处于凹形槽,有一定深度的位置时,扳手外套I与扳手内拉杆2成垂直关系,扳手外套I与扳手内拉杆2的相对移动,同时可以起到调节内拉杆的长度,来解决不同深度的螺母。状态四在扳手内拉杆2与扳手外罩I装配中采用铰链连接,增强了扳手的活动范围,当扳手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障碍物阻挡时扳手可通过铰链的转动,转动适合的度数,回到继续操作的状态,最大有效转数是180度,回到对称的起始位置,继续作业。状态五把扳手做成能够分离,有两点作用。一是当所要拆卸或装配的螺母,螺栓等连接件较小时,分离后只用扳手内拉杆2可以减少扳手自重,减少操作者的疲劳,同时也增加了操作的效率。二是从加工工艺和装配两方面考虑,加工工艺上更容易加工,减少成本。装配也相对的容易。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套筒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扳手外套(I)、扳手内拉杆(2)、方接头(3)、圆柱销(11)、圆柱体(12)、圆柱体(13);方接头(3)与套筒相连接;圆柱销(11)连接方接头⑶和扳手内拉杆(2),方接头(3)和扳手内拉杆(2)形成铰链,扳手内拉杆(2)与扳手外套(I)形成移动副;扳手外套(I)与扳手内拉杆(2)通过第一圆柱体(12)、第二圆柱体(13)配合;第一圆柱体(12)、第二圆柱体(13)和扳手外套(I)采用过盈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套筒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接头(3)—端设置开槽,开槽内用弹簧支撑一钢球以提供压力使钢球紧贴套筒内壁;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套筒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销(11)和扳手内拉杆(2)采用过盈配合,圆柱销(11)与方接头(3)采用间隙配合形成铰链。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套筒扳手,包括扳手外套(1)、扳手内拉杆(2)、方接头(3)、圆柱销(11)、圆柱体(12)、圆柱体(13);方接头(3)与套筒相连接;圆柱销(11)连接方接头(3)和扳手内拉杆(2),方接头(3)和扳手内拉杆(2)形成铰链,扳手内拉杆(2)与扳手外套(1)形成移动副;扳手外套(1)与扳手内拉杆(2)通过第一圆柱体(12)、第二圆柱体(13)配合;第一圆柱体(12)、第二圆柱体(13)和扳手外套(1)采用过盈配合。该多功能扳手结构新颖,操作简单,价廉物美。广泛应用于机械行业,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和市场预期。文档编号B25B23/00GK202640224SQ201220273790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6日专利技术者赖安东, 杨海卉, 夏云周 申请人:赖安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套筒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扳手外套(1)、扳手内拉杆(2)、方接头(3)、圆柱销(11)、圆柱体(12)、圆柱体(13);方接头(3)与套筒相连接;圆柱销(11)连接方接头(3)和扳手内拉杆(2),方接头(3)和扳手内拉杆(2)形成铰链,扳手内拉杆(2)与扳手外套(1)形成移动副;扳手外套(1)与扳手内拉杆(2)通过第一圆柱体(12)、第二圆柱体(13)配合;第一圆柱体(12)、第二圆柱体(13)和扳手外套(1)采用过盈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安东,杨海卉,夏云周,
申请(专利权)人:赖安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