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式套筒扳手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1514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向式套筒扳手组,是在一交叉扳手上组合数个套筒,该交叉扳手由第一主体及第二主体交叉穿枢所构成,且两者之间透过一滑移定位构造而可滑移及定位;该套筒具有两个工作端,每一套筒透过一翻转定位结构组合于该交叉扳手之套筒结合端中,且可翻转并定位在意欲的角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精简、易于携带、收纳及操作,并能够适合多种工作环境的需求,即增加使用的便利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向式套筒扳手组
本技术与套筒扳手有关,具体地,是一种在一交叉扳手上组合数个套筒的构造。
技术介绍
关于套筒扳手的先前案例,如DE20207136、DE29617973、DE202005002520、EP223652等专利中所描述的,其扳手为二主体于中心部位正交,并具有四个方向的工具结合端,每一工具结合端可为几何形状的套孔,以便与不同形式的工件对应结合或组装各式起子或套筒;扳手的型态是固定的,组装于工作端的起子或套筒其组装角度亦恒为固定,使用者无法依照使用需求而改变。 另一类型的套筒扳手的先前案例,如W0/2011101397专利中所描述的,它的主体为二支杆体于中心部位正交,并具有四个方向的工具结合端,该工具结合端为几何形状的套孔,以便与不同形式的工件对应结合或组装各式起子或套筒。此案更揭露将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主体于中心交迭,以方便携带及收纳。再一类型的套筒扳手的先前案例,如EP2243596专利中所揭露,其扳手为二主体于中心部位正交,并具有四个方向的工具结合端,每一工具结合端以可转动的手段结合一个双头套筒,该双头套筒可在该工具结合端中翻转。与上述先前案例相较,专利EP2243596所附有的套筒型式显然较多,并且可供使用者翻转选用并改变使用角度。然而,依据该专利的描述,工具结合端包括左右两片翼板,双头套筒是以针梢穿过其方块状本体,从而使双头套筒可转动的结合于两片翼板之间,两片翼板对该方块状本体提供夹压的力量,以稳定该双头套筒。然而,操作使用此类型套筒扳手时,操作的作用力以及工件的反作用力易超出翼板的夹压力量,当翼板无法稳固定位该双头套筒时,该双头套筒则变得极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精简、易于携带、收纳及操作的多向式套筒扳手组,其能够适合多种工作环境的需求,即增加使用的便利性。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多向式套筒扳手组,包含一交叉扳手,包括一第一主体和一可沿着该第一主体移动的第二主体,该第一主体和该第二主体透过一滑移定位构造而交叉穿枢组合;该第一主体和该第二主体的两端各为一套筒结合端;复数个套筒,且该套筒的数量与该套筒结合端的数量对应,各该套筒分别通过一针梢结合于各该套筒结合端;该套筒的两端各为一工作端,该套筒与该套筒结合端之间具有一翻转定位结构。进一步地,该滑移定位构造包括一设于该第二主体的中央部位且用以供该第一主体穿枢的穿孔。进一步地,该滑移定位构造还包括设于该第一主体的侧壁外表面的复数个定位槽,该第二主体的穿孔的侧壁设有一可弹性往复移动的定位件,该定位件弹卡于其中一所述定位槽中。进一步地,复数个该定位槽分别位于该第一主体侧壁的中央以及两端。进一步地,各该定位槽之间通过一供该定位件滑移的滑槽相连。进一步地,该第二主体的穿孔的侧壁设有一用以容纳该第一主体上针梢的头部的开放槽,该针梢的头部触抵该开放槽的槽底。进一步地,该套筒结合端是一对平行的翼板。进一步地,该翻转定位结构包括平行设于其中一翼板内侧面的一第一沟槽和一第二沟槽、以及设于该套筒侧面的弹卡组件;该弹卡组件弹卡于该第一沟槽或第二沟槽。本技术多向式套筒扳手组的有益效果在于 一、交叉扳手可改变使用样式(十字型或T型),使用者可依照实际操作需要选择合适的样式,以便于握持及操作;二、每个套筒均具有双工作端,因此一个交叉扳手可结合四个套筒,即具有八个套筒工作端,以实现多个工作端同时操作,提高效率;三、可改变各个套筒相对于该交叉扳手的角度,并在适当的角度定位,以配应各种工作环境的需求,从而增加了使用便利性;四、将套筒可变换角度地与十字型或T字型的交叉扳手配搭,可组合出各种操作态样,使得操作便利性倍增;五、本技术的形状及构造精简,便于携带及收纳;六、改变交叉扳手使用样式及变换套筒角度的操作简单,易于进行;七、翻转定位结构的设计,可加强套筒与交叉扳手的定着力,保持套筒的稳定性,以辅助交叉扳手发挥其操作扭力,并有效对抗操作的反作用力。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I是本技术多向式套筒扳手组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中套筒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样式之一的组合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样式之二的组合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样式之三的组合示意图。图6是图3中A-A方向的剖面图。图7是本技术中套筒与交叉扳手的组合之一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中套筒与交叉扳手的组合之二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中套筒与交叉扳手的组合之三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中套筒与交叉扳手的组合之四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本技术多向式套筒扳手组,包含一交叉扳手I以及数个结合于该交叉扳手I的套筒5。该交叉扳手I包括一第一主体10和一可沿着该第一主体10移动的第二主体20。该第一主体10和该第二主体20的两端各为一套筒结合端30,各套筒结合端30分别通过一针梢3可转动的结合一套筒5。该第一主体10及该第二主体20是透过一滑移定位构造而组合。该滑移定位构造包括一设于该第二主体20的中央部位用以供该第一主体10穿枢的穿孔22,数个设于该第一主体10侧壁外表面的定位槽12、定位槽13、定位槽14,以及设于该穿孔22侧壁可弹性往复移动的定位件24。如图6所示,该第二主体20的穿孔22的侧壁设有一元件孔23,该元件孔23中埋设该定位件24,该定位件24包括一弹簧241和一帽套242,该帽套242具有一球弧端面,以便凸卡或滑行于该定位槽12、定位槽13、定位槽14。上述定位槽12、定位槽13、定位槽14之间以滑槽15、滑槽16相连。请结合参阅图3至图6,该第二主体20可沿着该第一主体10而滑移,在滑移过程中,该帽套242的球弧端面弹卡于滑槽15或滑槽16中,通过该滑槽15、滑槽16及帽套242的配合来稳定该第二主体20的滑移。该帽套242也可弹卡于定位槽12或定位槽13或定位槽14中的任一个,使该交叉扳手I呈图3所示的十字型,或图4所示的第一种T型,或图 5所示的第二种T型。使用者可依据操作握持的需要而选择其中一种型式。当交叉扳手I如图4或图5所示的T型时,该第二主体20并无脱离第一主体10的担忧,主要是第二主体20的穿孔22的侧壁另具有一开放槽25 (显示于图I中),该开放槽25可容纳该第一主体10上针梢3的头部,当该针梢3的头部被该开放槽25的槽底251挡止时,即发挥拦阻该第二主体20脱离第一主体10的功能。如图I、图2和图7所示,说明了该交叉扳手I的套筒结合端30与该套筒5结合的情形。该套筒结合端30包括一对平行的翼板31,两翼板31相对位置上分别具有一针梢孔32,供上述针梢3穿过该套筒5的本体51的针梢孔52,将套筒5可转动的配接在该对翼板31之间。该套筒5的本体51的两侧各延伸一第一工作端53和一第二工作端54,即每个套筒5的两端各为一工作端,该工作端为几何形状的套孔。该套筒5可透过一翻转定位结构组装于该套筒结合端30中,并可翻转及定位在适当的角度(该角度为90度或180度),该翻转定位结构包括设立于其中一翼板31内侧面的第一沟槽33和第二沟槽34,以及设于该套筒5本体51侧面的弹卡组件55。该第一沟槽33和第二沟槽34为平行并邻近该针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向式套筒扳手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交叉扳手,包括一第一主体和一可沿着该第一主体移动的第二主体,该第一主体和该第二主体透过一滑移定位构造而交叉穿枢组合;该第一主体和该第二主体的两端各为一套筒结合端;复数个套筒,且该套筒的数量与该套筒结合端的数量对应,各该套筒分别通过一针梢结合于各该套筒结合端;该套筒的两端各为一工作端,该套筒与该套筒结合端之间具有一翻转定位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武胜
申请(专利权)人:咏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