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泉水体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169964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8:00
一种喷泉水体净化系统,包括喷水池和净化设施,所述喷水池与所述净化设施一体设置;所述净化设施的池体中设有至少一个出水井和两个以上的集水井,所述集水井与所述出水井通过管路连通;所述喷泉水体净化系统还包括雨水收集口,用以收集所述喷泉水体净化系统周围市政管网的雨水管路中的雨水。所述出水井中设置有水体提升装置。所述出水井和所述集水井的井壁为透水滤水结构。所述出水井、所述集水井和所述净化设施之间填充有净化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多个集水井,能够存储大量的处理水,所述集水井与所述出水井通过管路连通,施工简单,建造时间短,当从出水井取水时,能够及时从多个集水井补充水,满足用水的频率和强度,而不需额外补充水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ー种喷泉水的收集、过滤净化再利用的喷泉水体浄化系统。
技术介绍
许多城市生活区及公园等公共场所为了造景的需要,人工建造了具有装饰性的喷泉。由于喷水池中一般为非流动性的死水,水体自浄能力差,易受污染,时间ー长水质发黑发臭,不仅影响了喷泉的使用效果,还给周围环境带来了污染。为此,中国专利文献CN201850158U公开了ー种景观水体循环净化系统,该净化系统包括景观池和用于将景观池中的水体进行净化的净化设施,所述净化设施的水体中设有 至少ー个蓄水井和至少ー个净水井,净化设施内部充满滤水材料。上述景观水体循环净化系统中的景观池与净化设施分体设置,景观水需要通过出水管道排入蓄水井内,在建造喷泉的过程中,不仅要建造景观池还要在其合适位置建造净化设施,铺设出水管道,施工复杂,建造时间长;另外景观池中的水体经过净化设施的处理能够循环利用,但是由于水分蒸发带来的损耗,经过一段时间,势必要向景观池中补充水分,以维持景观池的用水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景观水体循环净化系统,施工复杂,建造时间长,需要额外补充水量的问题。为此本技术提供了ー种施工简单,建造时间短,不需额外补充水量,用于喷泉水的收集、过滤净化再利用的喷泉水体浄化系统。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ー种喷泉水体浄化系统,包括喷水池和净化设施,所述喷水池与所述净化设施ー体设置;所述净化设施的池体中设有至少ー个出水井和两个以上的集水井,所述集水井与所述出水井通过管路连通;所述喷泉水体浄化系统还包括雨水收集ロ,所述雨水收集ロ与所述喷泉水体浄化系统周围市政管网的雨水管路相连通,用以收集所述雨水管路中的一部分雨水。上述喷泉水体浄化系统中,所述喷水池的底部铺设有透气防渗层和透水过滤层。上述喷泉水体浄化系统中,所述透水过滤层的下部为所述净化设施。上述喷泉水体浄化系统中,所述净化设施的侧壁和底部为透气防渗结构。上述喷泉水体浄化系统中,所述出水井和所述集水井的井壁为透水滤水结构,所述出水井和所述集水井的水体通过所述井壁的四周与所述净化设施中的水实现相互过滤和滲透。上述喷泉水体浄化系统中,所述出水井、所述集水井和所述净化设施之间填充有净水材料。上述喷泉水体净化系统中,所述净水材料为净化砂。上述喷泉水体浄化系统中,所述出水井中设置有水体提升装置。上述喷泉水体浄化系统中,所述出水井的上部口径与所述透水过滤层的下表面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I、本技术的喷泉水体净化系统,喷水池与净化设施一体设置,喷水池中的水体通过其底部的透水过滤层直接渗入净化设施,避免了浄化设施进水管路的铺设,減少了喷泉水体浄化系统的施工量,缩短了其建造时间。2、本技术的喷泉水体浄化系统,设有多个集水井,能够存储大量的处理水,以满足喷泉的用水频率和用水强度。3、本技术的喷泉水体浄化系统,所述集水井与所述出水井通过管路连通,当从出水井取水时,能够及时从多个集水井补充水,满足长时间使用喷泉时大量用水的需求。4、本技术的喷泉水体净化系统,设有雨水收集ロ,用以收集所述喷泉水体净化系统周围市政管网的雨水管路中的一部分雨水,不仅有效补充了喷水池中水体的蒸发,也减轻了污水厂的处理负荷。5、本技术的喷泉水体浄化系统,所述净化设施的侧壁和底部为透气防渗结构,透气不透水,在实现防渗的同吋,还能够接通地气,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连接土壌与水体间的离子交換,保证净化设施中的水不变质。6、本技术的喷泉水体浄化系统,所述净化设施中填充有净化砂,所述净化砂取自沙漠中的风积沙不仅成本低、环保,同时通过对沙漠中沙子的大量使用,減少了沙化土地的面积,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7、本技术的喷泉水体浄化系统,在运行一段时间后,所述净化设施中的砂粒表面附着ー层生物膜,所述喷泉水体浄化系统收集的水体,经过透水过滤层的初步过滤和细沙填料表面微生物的浄化作用,得到可以再次利用的喷泉水。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ー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I是喷泉水体净化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表示为I-喷水池,2-净化设施,3-透气防渗层,4-透水过滤层,5-出水井,6_集水井,7-雨水收集ロ,8-水体提升装置,9-管路。具体实施方式图I是本技术所述的喷泉水体浄化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该喷泉水体浄化系统包括喷水池I和净化设施2,所述喷水池I与所述净化设施2 —体设置;其中所述净化设施2的池体中设有至少ー个出水井5和两个以上的集水井6,所述集水井6与所述出水井5通过管路9连通;所述喷泉水体净化系统还包括雨水收集ロ 7,所述雨水收集ロ 7与所述喷泉水体浄化系统周围市政管网的雨水管路相连通,用以收集所述雨水管路中的一部分雨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喷水池I的底部铺设有透气防渗层3和透水过滤层4,所述透水过滤层4的下部为所述净化设施2,所述净化设施2的侧壁和底部为透气防渗结构,在所述净化设施2中,所述出水井5设置为I个,所述集水井6设置为2个,所述出水井5的上部口径与所述透水过滤层4的下表面相连接,所述出水井5中还设置有水体提升装置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体提升装置8为潜水泵;此外,所述集水井设置有井盖,所述井盖、所述出水井5的井壁和所述集水井6的井壁均为透水滤水结构,且所述出水井5、所述集水井6和所述净化设施2之间填充有浄化砂,所述净化设施2、所述出水井5和所述集水井6中的水体通过所述井壁和所述井盖实现相互过滤和滲透。所述喷泉水体浄化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所述喷水池I中的水体通过所述透水过滤层4渗滤到所述净化设施2中,且所述喷泉水体浄化系统周围雨水管路中的一部分雨水,通过所述净化设施2侧壁上设置的所述雨水收集ロ 7流入所述净化设施2中,所述净化设施2将收集到的所有污水进行浄化处理,以供应喷泉的用水量。在喷泉开启时,所述潜水泵从所述出水井5中抽水以供应喷泉用水,所述集水井6中的水通过所述管路9流入所述 出水井5,以补充所述出水井5的用水量,满足喷泉的用水频率和用水強度。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净水材料还可以选用火山岩,PE塑料球,纤维等净水材料。 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需要所述出水井5的数量可以选择2个、3个或更多个,所述集水井6的数量可以选择3个、4个或更多个,以满足喷泉的用水強度和用水频率。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权利要求1.ー种喷泉水体浄化系统,包括喷水池(I)和净化设施(2),其特征在干, 所述喷水池(I)与所述净化设施(2) —体设置; 所述净化设施(2)的池体中设有至少ー个出水井(5)和两个以上的集水井出),所述集水井(6)与所述出水井(5)通过管路(9)连通; 所述喷泉水体净化系统还包括雨水收集ロ(7),所述雨水收集ロ(7)与所述喷泉水体净化系统周围市政管网的雨水管路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喷泉水体浄化系统,其特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泉水体净化系统,包括喷水池(1)和净化设施(2),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池(1)与所述净化设施(2)一体设置;所述净化设施(2)的池体中设有至少一个出水井(5)和两个以上的集水井(6),所述集水井(6)与所述出水井(5)通过管路(9)连通;所述喷泉水体净化系统还包括雨水收集口(7),所述雨水收集口(7)与所述喷泉水体净化系统周围市政管网的雨水管路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升益陈梅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