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液加温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69631 阅读:2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解液加温桶,它由安装桶盖(1)、桶体(3)、底座(5)组成,并在安装桶盖(1)上设有温度表(2)、加液口(11)、搅拌器(12),桶体(3)分为外桶(13)和内桶(14),在外桶(13)上设有加油管(4)、出油管(8)、油位管(9)、排气管(10),在内桶(14)上设有出液口(6),在底座(5)上设有加热器(7);该设计采用双层结构内灌高比热油,不仅能够提升了加热速度,而且能够加大受热面积,同时安装相应的温度表,方便及时掌握桶内温度情况,节省了人力、节约了热能,较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更适应现代高效率的生产要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的电解液加温桶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电解液配制方法,都由的手工搅拌来完成,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生产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解液加温桶。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其专利技术目的的一种电解液加温桶,由安装桶盖I、桶体3、底座5组成,并在安装桶盖I上设有温度表2、加液ロ 11、搅拌器12,桶体3分为外桶13和内桶14,在外桶13上设有加油管4、出油管8、油位管9、排气管10,在内桶14上设有出液ロ 6,在底座5上设有加热器7 ;搅拌器12设计在安装桶盖I的中央,温度表2和加液ロ 11分别设计在安装桶盖I的两边;桶体3的外桶13 —侧设有加油管4,ー侧设有出油管8和排气管10,出油管8通过油位管9与排气管10连接,桶体3的内桶14 ー侧下方设有出液ロ 6,内桶14与外桶13之间形成油糟;加热器7设计在底座5的底部中央。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本技术较好的实现其专利技术目的,设计的一种电解液加温桶采用双层结构内灌高比热油,不仅能够提升了加热速度,而且能够加大受热面积,同时安装相应的温度表,方便及时掌握桶内温度情况,节省了人力、节约了热能,较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更适应现代高效率的生产要求。附图说明附图I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标记I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标记3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标记3的正面示意图。附图5是本技术标记3的侧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
技术实现思路
作进ー步说明实施例I:由附图可知,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其专利技术目的的一种电解液加温桶,由安装桶盖I、桶体3、底座5组成,并在安装桶盖I上设有温度表2、加液ロ 11、搅拌器12,桶体3分为外桶13和内桶14,在外桶13上设有加油管4、出油管8、油位管9、排气管10,在内桶14上设有出液ロ 6,在底座5上设有加热器7 ;搅拌器12设计在安装桶盖I的中央,温度表2和加液ロ 11分别设计在安装桶盖I的两边;桶体3的外桶13 —侧设有加油管4,一侧设有出油管8和排气管10,出油管8通过油位管9与排气管10连接,桶体3的内桶14 ー侧下方设有出液ロ 6,内桶14与外桶13之间形成油糟;加热器7设计在底座5的底部中央。本技术所述的安装桶盖I是指本技术主体的安装桶盖;其结构如附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温度表2是指设置于安装桶盖I上的温度表,其作用是检测桶体3的温度;其安装位置如附图1、2中标记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桶体3是指不锈钢圆形桶体,是盛放溶剂的主体;其结构如附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加油管4是指不锈钢圆形管;其作用是向内桶14与外桶13之间形成的油糟注入高比热油;其安装位置如附图1、3、4中标记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底座5是指不锈钢 支架底座;其作用是承载桶体3 ;其设计位置如附图I中标记5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出液口 6是指不锈钢圆形管出口 ;其作用是内桶14内的成品电解液的出口 ;其设计位置如附图1、3、4、5中标记6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加热器7是指设计在底座5底部中央的加热设备,其作用是给桶体3加热;其设计位置如附图I标记7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出油管8是指不锈钢圆形管出口 ;其作用是内桶14与外桶13之间形成的油糟内的高比热油的出口 ;其设计位置如附图1、3、4、5中标记8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油位管9是指一种透明塑料管,其作用是查看桶内的油位高度;其设计位置如附图1、3、4、5的部分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排气管10是指不锈钢圆形管出口 ;其作用是加油时开启排出空气,以方便高比热油注入;其设计位置如附图1、3、4、5中标记10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加液口 11是指安装桶盖I上的加液口 ;其设计位置如附图I、2中标记1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搅拌器12是指安装桶盖I上的搅拌设备,分为搅拌电机、搅拌轴和搅拌叶;其设计位置如附图1、2中标记1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外桶13是指桶体3的不锈钢质外桶,与内桶14形成油槽;其设计位置如附图3、4、5中标记1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内桶14是指桶体3的不锈钢质内桶,其作用是置放电解液;其设计位置如附图3、4、5中标记14所示。标记数字I名称 I标记数字I名称1_安装桶盖I 8_出油管82_温度表2 9油位管93-桶体3 10排气管104_加油管4 11_加液口 115_底座5 12搅拌器126_出液口 6 ~13外桶137I加热器7 |l4I内桶1权利要求1.一种电解液加温桶,它由安装桶盖(I)、桶体(3)、底座(5)组成,并在安装桶盖(I)上设有温度表(2)、加液口(11)、搅拌器(12),桶体(3)分为外桶(13)和内桶(14),在外桶(13)上设有加油管(4)、出油管(8)、油位管(9)、排气管(10),在内桶(14)上设有出液口(6),在底座(5)上设有加热器(7);其特征是搅拌器(12)设计在安装桶盖(I)的中央,温度表(2)和加液口(11)分别设计在安装桶盖(I)的两边;桶体(3)的外桶(13)—侧设有加油管(4),一侧设有出油管(8)和排气管(10),出油管(8)通过油位管(9)与排气管(10)连接,桶体(3)的内桶(14) 一侧下方设有出液口(6),内桶(14)与外桶(13)之间形成油糟;加热器(7)设计在底座(5)的底部中央。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解液加温桶,它由安装桶盖(1)、桶体(3)、底座(5)组成,并在安装桶盖(1)上设有温度表(2)、加液口(11)、搅拌器(12),桶体(3)分为外桶(13)和内桶(14),在外桶(13)上设有加油管(4)、出油管(8)、油位管(9)、排气管(10),在内桶(14)上设有出液口(6),在底座(5)上设有加热器(7);该设计采用双层结构内灌高比热油,不仅能够提升了加热速度,而且能够加大受热面积,同时安装相应的温度表,方便及时掌握桶内温度情况,节省了人力、节约了热能,较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更适应现代高效率的生产要求。文档编号B01F7/18GK202638340SQ201220334388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1日专利技术者刘爱国, 罗平, 汪金菊 申请人:湖南飞翔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解液加温桶,它由安装桶盖(1)、桶体(3)、底座(5)组成,并在安装桶盖(1)上设有温度表(2)、加液口(11)、搅拌器(12),桶体(3)分为外桶(13)和内桶(14),在外桶(13)上设有加油管(4)、出油管(8)、油位管(9)、排气管(10),在内桶(14)上设有出液口(6),在底座(5)上设有加热器(7);其特征是搅拌器(12)设计在安装桶盖(1)的中央,温度表(2)和加液口(11)分别设计在安装桶盖(1)的两边;桶体(3)的外桶(13)一侧设有加油管(4),一侧设有出油管(8)和排气管(10),出油管(8)通过油位管(9)与排气管(10)连接,桶体(3)的内桶(14)一侧下方设有出液口(6),内桶(14)与外桶(13)之间形成油糟;加热器(7)设计在底座(5)的底部中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爱国罗平汪金菊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飞翔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