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多功能搅拌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容器部件,容器部件内设有轮式搅拌器,容器部件上端连通安装有料仓部件,容器部件下端连通安装有卸料斗部件,卸料斗部件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下方设有卸料装置,卸料斗内的物料通过出料口进入卸料装置;轮式搅拌器包括平放的搅拌轴,搅拌轴两端部通过轴承转动支撑连接在容器部件上,搅拌轴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圆盘形左、右端板,左端板和右端板之间安装有三条以上搅拌棒;搅拌轴的一端伸出容器部件,搅拌轴伸出部分安装有搅拌减速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以往立式多功能搅拌机的全部重大缺欠,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运行安全可靠,故障率低、剥皮、清理和抛光等工艺效果良好等明显优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卧式多功能搅拌机,主要用于粮食加工、饲料加工、油脂加工等行业、给固体颗粒状植物种子剥皮、表面清理、抛光及固态颗粒状或粉末状物料相互混合等项作业。
技术介绍
专利CN200910157760. 2公开了一项名为多功能搅拌机的设备。多功能搅拌机由机架、容器、搅拌器和传动机构组成。机架下部安装一个圆环形轨道,立式圆筒形容器底部是靠升降机构带动能自动升降的圆锥形筒底,传动机构在带动搅拌器旋转的同时带动容器组件在机架的环形轨道上以与搅拌器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搅拌器是由若干根搅拌棒固定到基本水平放置的搅棒架上组成的悬吊式搅拌器,搅棒架的旋转中心线相对于立式圆 筒形容器的中心线偏心设置,搅拌轴仅上端能够有支撑。多功能搅拌机靠升降机构带动圆锥形筒底下降在料筒内壁的底部与圆锥形筒底之间形成一定宽度的空隙卸料,同时由上限传感器、下限传感器、推力轴承、步进电机、支撑轴座焊接件和支撑轴焊接件等组成的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这个空隙的大小,以保证所有进入容器的物料及时排出并使容器内物料高度维持在规定范围内。从设备结构上分析,主要部件是容器和搅拌器的多功能搅拌机肯定是典型搅拌机械。但从设备的工作原理、用途、使用功能和工艺效果上分析,多功能搅拌机已完全跃出传统搅拌机械范畴。传统搅拌机械是以液体为主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物料为搅拌对象(被搅拌物料分为液一液、气-液、固一液和气一液一固等4种),以促进混合为主要目的(有些以传热、传质、化学反应为主要目的),靠较高转速(搅拌器圆周速度8 70m/s)的搅拌器搅拌使以液体为主的物料快速流动形成轴向流、径向流和切向流达到搅拌作业目的,属于间歇式生产设备。而多功能搅拌机却是以单一品种固态物料为搅拌对象,以剥皮、清理表面和抛光为目的,靠较低转速(搅拌器圆周速度I 3m/s)的搅拌器搅拌棒上的刮刀刮削或搅拌棒粗糙表面磨削达到搅拌作业目的,属于连续式生产设备。因此,按使用功能和应用领域分类,多功能搅拌机应属具有剥皮、清理或抛光功能的粮食加工机械。配置不同功能部件的多功能搅拌机应分别称作搅拌剥皮机、搅拌清理机或搅拌抛光机。多功能搅拌机打破了粮食加工机械靠碾搓脱皮和靠打刷清理谷物的传统观念,刮削剥皮和纯摩擦清理是谷物加工原理上的一项重大创新,样机试验和生产线试验结果证明,多功能搅拌机在谷物加工行业用于取代或部分取代现有碾米机、剥皮机、金刚砂脱皮机、打麦机和白米抛光机等设备具有剥皮、清理或抛光工艺效果好,能耗低,基本不产出碎粒和资源利用率高等明显优势,推广应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但试验过程中也发现上述多功能搅拌机有如下缺陷靠升降筒底自动控制卸料装置结构复杂、使用寿命短且工作可靠性差,易发生下料不畅甚至堵机等事故;靠三个滚轮转动和三个顶轮定位的容器旋转机构设计方案也不完善,容器运转时摇摆现象较严重,滚轮和顶轮易磨损,从而缩短使用寿命;搅拌器为单支撑悬吊式,形成工作时扭矩大,搅拌器主轴易被扭弯等重大缺欠。在谷物加工行业,碾米机、剥皮机、金刚砂脱皮机、打麦机和白米抛光机等设备是剥皮、表面清理或精加工工序的常用设备。现有碾米机用于稻谷加工时,需3道工序才能碾除几乎全部糙米皮层,同时有碎米率达20°/Γ40%和产出米糠中含胚芽和胚乳碎末较多等缺欠;现有剥皮机用于小麦剥皮时,需2道工序才可剥除60%左右小麦皮层,同时有碎麦达3%以上,剥皮后的小麦存储时易结拱等缺欠;金刚砂脱皮机用于玉米脱皮时,至少用2道工序,脱皮率才能达到70%左右,有能耗高和每道工序破碎率达10%以上等缺欠;打麦机用做小麦表面清理时,至少用2道打麦工序,有灰分降低效果不佳、碎粒率达1%左右和打板磨损快等缺欠;稻谷加工使用白米抛光机抛光半成品大米也有抛光效果欠佳,物耗大等缺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多功能搅拌机,该搅拌机的轴平放设置且两端均设有支撑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卧式多功能搅拌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容器部件,容器部件内设有轮式搅拌器,容器部件上端连通安装有料仓部件,容器部件下端连通安装有卸料斗部件,卸料斗部件的底部设有出料口,该出料口下方设有卸料装置,卸料时卸料斗内的物料通过出料口进入卸料装置;所述轮式搅拌器包括平放设置的搅拌轴,搅拌轴的两端部通过轴承转动支撑连接在容器部件上,搅拌轴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圆盘形端板,形成搅拌轴的左端板和右端板,左端板和右端板之间安装有三条以上搅拌棒;所述搅拌轴的一端伸出所述容器部件,搅拌轴伸出部分安装有搅拌减速机。所述搅拌棒采用剥皮搅棒或抛光搅棒或摩擦搅棒。容器部件包括平放的圆筒形容器筒,容器筒连接在机架上,容器筒左右两端各焊接一个圆环形端法兰,分别为容器筒左端法兰和容器筒右端法兰,左端法兰和右端法兰上分别安装有皆为圆盘形的左端盖和右端盖,左、右端盖上皆设有轴承盒;容器筒上端设有用于与料仓部件相连通的进料口,进料口长度与容器筒等长,宽度比容器筒直径小IOOmm 200mm,容器筒下端设有出料口,出料口尺寸与进料口相同,进、出料口处分别焊接有长方形法兰,分别形成容器上法兰和容器下法兰。所述料仓部件包括作为料仓部件主体的方筒形料仓筒,料仓筒下端敞口,下端外侧焊方法兰并形成料仓法兰,料仓筒上端中心位置设一方形或圆形进料口管,料仓筒侧面设有长形孔,长形孔上安装有料位观察窗。在所述料仓筒的顶部或侧面安装有上位感应器和下位感应器,上、下位感应器皆与一信号处理器相连接,信号处理器设于机架之外的中心控制室内;所述卸料斗部件包括上大下小的棱台形卸料斗,该卸料斗作为卸料斗部件的主体;卸料斗上端外侧焊一个长方形卸料斗法兰,卸料斗下端设有方形或圆形的出料口管,出料口管作为卸料斗部件的所述出料口 ;所述卸料装置包括卸料机和与卸料机相连的卸料减速机,卸料机的进料口与所述出料口管相连接;卸料减速机与所述信号处理器相连接;所述上、下位感应器、信号处理器、卸料机和卸料减速机组成自动控制卸料装置;所述搅拌减速机和卸料减速机均为可调速减速机。所述搅拌棒包括搅棒轴、连接在搅棒轴上的楔子状搅棒体和搅拌突起,搅拌突起沿搅棒体长度方向设置在搅棒体的两侧面;所述搅棒体两侧面的夹角为25° ±10°。所述搅拌突起为长条状刮刀,在所述搅棒体的顶部(实施即楔子较尖的一端)和两侧面上沿搅棒体长度方向焊接或粘接至少三条所述长条状刮刀,使多棱柱搅拌棒形成剥皮搅棒。所述搅拌突起为长条状聚氨酯带,在所述搅棒体的顶部和两侧面上沿搅棒体长度方向镶嵌或粘接至少三条所述长条状聚氨酯带,使多棱柱搅拌棒形成抛光搅棒。在所述搅棒体的两侧面上沿搅棒体长度方向用焊接或浇铸方法制作至少2条长条状凸台,在所述搅棒体的顶部沿搅棒体长度方向设有长条形圆弧凸起,该长条形圆弧凸起的截面外端线呈弧形,所述搅拌突起包括所述的长条状凸台和所述的长条形圆弧凸起,在各搅拌突起迎着物料表面的突出部分钎焊金刚石或粘贴砂布,使多棱柱搅拌棒形成摩擦搅棒。所述轮式搅拌器设有一层或两层;轮式搅拌器设有一层时其数量为一个;轮式搅拌器设有两层时,上层设有两个轮式搅拌器,下层设有一个轮式搅拌器,上层两个轮式搅拌器在同一水平面内相互平行;上层两个轮式搅拌器上方料仓部件的对称中心面位置设置一个导流体,导流体由上下相连的两个横卧的三棱柱体组成,上部三棱柱体的尖棱对准进料口中心线,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卧式多功能搅拌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容器部件,容器部件内设有轮式搅拌器,容器部件上端连通安装有料仓部件,容器部件下端连通安装有卸料斗部件,卸料斗部件的底部设有出料口,该出料口下方设有卸料装置,卸料时卸料斗内的物料通过出料口进入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式搅拌器包括平放设置的搅拌轴,搅拌轴的两端部通过轴承转动支撑连接在容器部件上,搅拌轴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圆盘形端板,形成搅拌轴的左端板和右端板,左端板和右端板之间安装有三条以上搅拌棒;所述搅拌轴的一端伸出所述容器部件,搅拌轴伸出部分安装有搅拌减速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福,
申请(专利权)人:王洪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