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黎柴佐专利>正文

便携式负压引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68976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负压引流器,包括电源电路组件、控制真空泵运行的压力控制开关、调节引流压力的压力调节器、采用滚轮连续挤压弹性硅胶管进行真空抽吸的真空泵、以及暂存液体和气体的气液缓冲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临床手术后对创口或腔体内气体和液体进行负压抽吸,压力控制开关控制真空泵运行,能够达到稳定的负压引流。通过压力控制开关的压力调节装置,可以方便调节所需要的引流负压。运用电池组驱动,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携带方便,使用时间长,维护少,能有效减轻医护人员或陪护人员的负担。在更换电池过程中,负压引流也不会被中断。气液缓冲器和硅胶管拆装简便,既可采用一次性的气液缓冲器和硅胶管,也可清洗消毒后重复使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负压引流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临床手术后对创口或腔体需要进行负压引流的便携式引流器。
技术介绍
在手术后,创面结合处会存在一些腔隙,并且创面处有部分坏死组织并且创面会有液体分泌物产生,这些都会造成创口愈合缓慢。以整形外科中的植皮手术为例,新移植 的皮肤与基体之间的创口,如果存在腔隙、坏死组织或者液体分泌物等的干扰,会阻碍新移植皮肤与基体的结合,形成类似水泡等现象,减缓毛细血管的生长,阻碍新移植皮肤血液循环,并可能造成新移植皮肤坏死等严重后果。手术后常用的技术在创面放置一根细管,然后采用负压设备对细管进行负压抽吸,减少腔隙,并且及时排除液体等。现有负压抽吸设备相对简单且有不足之处,常用的设备有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负压吸引盒、中心负压吸引的方法持续负压引流。采用一次性注射器进行抽吸,注射器接在引流管上,将注射器活塞往后拉并采用卡套将注射器活塞固定,此时在注射器内部产生负压空间,液体或气体将在负压的抽吸作用下进入到注射器空间。此方法相对简单,但是由于注射器的空间小,在注射器拉开后,随着液体和气体的吸入,会造成注射器内空间从高负压逐渐降低,抽吸能力逐渐降低。在气体和液体量比较大时,或者出现管道或接口漏气时,注射器的抽吸能力会很快失效,并且护理人员并不容易发现抽吸失效,若更换不及时,负压消失后分泌液对创口造成不良后果。另外,采用卡套固定活塞,由于卡套过于简单,一旦不小心,可能造成卡套滑落,由于注射器内有负压,卡套滑落时,会造成注射器活塞迅速前推,将渗流液反向注入到创口面,给病人造成巨大的痛苦,并且极易撕裂创口,导致创口恶化。另一种方式是采用一次性负压吸引盒,一次性负压吸引盒为一个弹性容器,将盒压扁后再接到引流管上。一次性负压吸引盒空间比注射器大,维持负压时间稍长,并且可以方便从一次性负压吸引盒的变形看出其负压是否失效,但该方式同样存在压力不稳的问题。在病房内有中心负压接口的一些医院,多采用中心负压直接引流的装置。该装置由一个调节阀、一个集液瓶和管路组成。调节阀连接中心负压,通过调节阀调节抽吸负压并对集液瓶和管路进行抽吸,当达到所需的负压值时,关闭调节阀。该方式能有效形成负压引流,但任然存在压力不稳的问题。集液瓶内的负压值同样会随着液体和气体的进入导致负压值降低。因此需要医护人员或者陪护人员经常注意集液瓶内的压力变化,当负压值低于某个要求值时,需要开启调节阀进行抽吸。增加了医护人员工作量,并且在夜里,造成诸多不便利。并且由于管路一直和中心负压相连,使得病人只得长时间躺在病床上,不能下地活动,对病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可以看出现有的这些设备,在负压引流的应用中都存在诸多不足,因此需要一种能够稳定控制负压、长时间运行、免维护并且要体积小重量轻能够方便携带的负压引流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目前负压引流技术的不足,达到压力稳定,负压可调、维护少、携带方便的目的,以提高医疗设备的可靠性与实用性,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力稳定、维护少、负压可调的便携式负压引流器,为手术后创口需要负压引流的病人提供了一种方便可靠的医疗设备。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负压引流器,包括电源电路组件、暂存液体和气体的气液缓冲器、控制真空泵运行的压力控制开关、采用滚轮连续挤压弹性硅胶管进行真空抽吸的真空泵、以及对压力控制开关进行调节以改变压力的压力调节器;所述电源电路组件包括干电池组、导线以及二极管,所述二极管能有效防止电池正负极装反情况下电机反转造成气液反向注入创口;所述气液缓冲器为含有三个接口的密封容器,包括气液缓冲器本体、引流管接口、真空泵接口、传压管、软管和重物;所述引流管接口,用以连接从创口引出的引流管;所述真空泵接口连接真空泵硅胶管;真空泵接口同时连通气液缓冲器内部的软管;所述软管吸液端连接中空的重物,使得软管吸液端可在气液缓冲器内移动,并使得吸液端处在最低位置以优先吸取液体;所述传压管伸入气液缓冲器中心,将压力传递给压力控制开关,并防止液体流入传压管;所述控制真空泵运行的压力控制开关,包括弹簧管、传压软管、活动杆、接触开关;所述传压软管连接传压管并将气液缓冲器内的压力导入弹簧管;所述弹簧管一端固定于弹簧管固定座上;所述活动杆上的铰链与弹簧管连接,活动杆左端固定铰链位置固定,右端作用于接触开关;所述活动杆受到弹簧管变形的推动,推动接触开关动作;所述接触开关包括上弹簧片、下弹簧片、弹簧片固定座、上接线头和下接线头;弹簧片安装于弹簧片固定座上,左端伸出部分为上接线头和下接线头,用以连接导线;上触点安装于上弹簧片右端下侧,下触点安装在下弹簧片右端上侧,两个触点位置相对;在气液缓冲器内负压降低时,弹簧管变形,带动活动杆逆时针转动,活动杆自由端推动下弹簧片上移,下触点和上触点接触,接触开关电路导通,真空泵启动并对气液缓冲器进行抽吸;当气液缓冲器内负压升高时,弹簧管推动活动杆顺时针转动,下弹簧片在自身的弹性作用下使下触点下移,直到两触点分开,接触开关断路,真空泵停止运行,负压稳定;所述真空泵包括直流电机、变速箱、轮盘、滚轮、管卡、管卡定位销、弹簧、硅胶管;所述直流电机在接触开关接触时启动,通过连接在直流电机上的变速箱降低转速并提高转矩;所述轮盘连接到变速箱的输出轴并做顺时针转动;所述转盘为正多边形结构,且每个顶角上安装可自由转动的滚轮;所述管卡为一个半圆形卡环,管卡与滚轮之间的间隙用于挤压硅胶管;所述硅胶管为一种弹性管体,并在挤压处变形形成隔断密封;所述滚轮在轮盘的带动下,与管卡连续挤压硅胶管,形成的隔断密封沿硅胶管顺时针移动;所述硅胶管在挤压变形后恢复圆管,其弹性恢复使得挤压密封后方呈现真空而形成硅胶管的抽吸能力;所述压力调节装置,由调节旋钮、螺纹杆、固定螺帽组成;所述螺纹杆与调节旋钮连接并与固定螺帽配合;所述螺纹杆下端作用于上弹簧片;旋转调节旋钮,螺纹杆在固定螺帽的作用下发生移动,以改变接触开关触点接触位置,进而改变接触开关的通断压力;通过标定旋钮的旋转位置和对应的通断压力,并在旋钮上标识负压刻度,即可指示所需压力。进一步,还包括管卡和管卡定位销,所述管卡左端为铰链连接,右端与管卡定位销配合;下移管卡定位销,管卡打开,可将硅胶管引入管卡和滚轮之间,顺时针旋转管卡,压紧硅胶管,管卡定位销在管卡的斜面作用下向下移动,直到锁住管卡。进一步,还包括气液缓冲器卡槽,所述卡槽固定气液缓冲器;引流管接口与引流管配套,真空泵接头与硅胶管配套,传压软管与传压管和压力控制开关接口配套,集液袋接口与集液袋配套;管路与对应的接口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便携式负压引流器具有如下优点I、本技术采用压力控制开关控制真空泵运行,使得负压可稳定控制,不会出现负压发生大的波动,并且对引流量的大小有广泛的适用范围。2、设置压力调节装置,可根据实际需求,调节引流压力。3、采用电池供电,整个弓I流器体积小,重量轻,可方便携带。4、设置集液袋接口,在集液袋内液体达到一定量时,可方便更换集液袋或将集液袋内液体进行处理。5、采用滚轮连续挤压硅胶管产生负压空间进行抽吸,在断电(电池耗尽)情况下,滚轮挤压硅胶管形成的密封不会被破坏,不会造成气液缓冲器内负压遭到破坏,大大提高了负压可靠性。仅需更换电池即可,避免了其他方法中更换时,负压被破坏,影响创口的负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负压引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电路组件、暂存液体和气体的气液缓冲器(13)、控制真空泵运行的压力控制开关(20)、采用滚轮(6)连续挤压弹性硅胶管(10)进行真空抽吸的真空泵、以及对压力控制开关(20)进行调节以改变压力的压力调节器;所述电源电路组件包括干电池组(2)、导线以及二极管(23),所述二极管(23)能有效防止电池正负极装反情况下电机(3)反转造成气液反向注入创口;所述气液缓冲器(13)为含有三个接口的密封容器,包括气液缓冲器本体(13)、引流管接口(16)、真空泵接口(12)、传压管(17)、软管(14)和重物(15);所述引流管接口(16),用以连接从创口引出的引流管;所述真空泵接口(12)连接真空泵硅胶管(10);真空泵接口(12)同时连通气液缓冲器(13)内部的软管(14);所述软管(14)吸液端连接中空的重物(15),使得软管(14)吸液端可在气液缓冲器(13)内移动,并使得吸液端处在最低位置以优先吸取液体;所述传压管(17)伸入气液缓冲器(13)中心,将压力传递给压力控制开关(20),并防止液体流入传压管(17);所述控制真空泵运行的压力控制开关(20),包括弹簧管(27)、传压软管(19)、活动杆(30)、接触开关(21);所述传压软管(19)连接传压管(17)并将气液缓冲器(13)内的压力导入弹簧管(27);所述弹簧管(27)一端固定于弹簧管固定座(26)上;所述活动杆(30)上的铰链(29)与弹簧管(27)连接,活动杆(30)左端固定铰链(28)位置固定,右端作用于接触开关(21);所述活动杆(30)受到弹簧管(27)变形的推动,推动接触开关(21)动作;所述接触开关(21)包括上弹簧片(32)、下弹簧片(31)、弹簧片固定座(38)、上接线头(39)和下接线头(40);弹簧片安装于弹簧片固定座(38)上,左端伸出部分为上接线头(39)和下接线头(40),用以连接导线;上触点(34)安装于上弹簧片(32)右端下侧,下触点(34)安装在下弹簧片(31)右端上侧,两个触点位置相对;在气液缓冲器(13)内负压降低时,弹簧管(27)变形,?带动活动杆(30)逆时针转动,活动杆(30)自由端推动下弹簧片(31)上移,下触点(33)和上触点(34)接触,接触开关(21)电路导通,真空泵启动并对气液缓冲器(13)进行抽吸;当气液缓冲器(13)内负压升高时,弹簧管(27)推动活动杆(30)顺时针转动,下弹簧片(31)在自身的弹性作用下使下触点(33)下移,直到两触点分开,接触开关(21)断路,真空泵停止运行,负压稳定;所述真空泵包括直流电机(3)、变速箱(4)、轮盘(5)、滚轮(6)、管卡(7)、管卡定位销(8)、弹簧(9)、硅胶管(10);所述直流电机(3)在接触开关(21)接触时启动,通过连接在直流电机(3)上的变速箱(4)降低转速并提高转矩;所述轮盘(5)连接到变速箱(4)的输出轴并做顺时针转动;所述转盘(5)为正多边形结构,且每个顶角上安装可自由转动的滚轮(6);所述管卡(7)为一个半圆形卡环,管卡(7)与滚轮(6)之间的间隙用于挤压硅胶管(10);所述硅胶管(10)为一种弹性管体,并在挤压处变形形成隔断密封;所述滚轮(6)在轮盘(5)的带动下,与管卡(7)连续挤压硅胶管(10),形成的隔断密封沿硅胶管(10)顺时针移动;所述硅胶管(10)在挤压变形后恢复圆管,其弹性恢复使得挤压密封后方呈现真空而形成硅胶管(10)的抽吸能力;所述压力调节装置,由调节旋钮(37)、螺纹杆(36)、固定螺帽(35)组成;所述螺纹杆(36)与调节旋钮(37)连接并与固定螺帽(35)配合;所述螺纹杆(36)下端作用于上弹簧片(32);旋转调节旋钮(37),螺纹杆在固定螺帽(35)的作用下发生移动,以改变接触开关(21)触点接触位置,进而改变接触开关(21)的通断压力;通过标定旋钮(37)的旋转位置和对应的通断压力,并在旋钮(37)上标识负压刻度,即可指示所需压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柴佐张利
申请(专利权)人:黎柴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