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取放医用附件时不会发生干涉、取放方便的医用附件保持件(1),其包括保持件主体板(2),所述保持件主体板(2)用于与医用附件保持架的挂杆相接合;所述保持件主体板(2)上设置有至少一组保持结构(3),所述保持结构(3)包括供医用附件插入的插槽构件(4)和用于钩挂保持医用附件的钩状构件(5),所述插槽构件(4)与所述钩状构件(5)在所述保持件主体板(2)的长度方向上相互错开。(*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保持医用附件的保持件,以及安装该保持件的医用附件保持架。
技术介绍
在医疗领域,有时需要采用内窥镜进行人体介入诊断治疗,S卩,通过内窥镜深入人体自然的或通过外科手术打开的孔道对人体进行检查、诊断或治疗。在检查和治疗中,需要将内窥镜用附件(包括活检和治疗用的各种附件)通过内窥镜管道插入人体腔道进行活检和治疗,在该过程中会出现多根内窥镜用附件更换使用的情况。因此,内窥镜用附件取 放方便尤为重要。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内窥镜用附件挂架对内窥镜附件进行保持。如日本特开2005-160736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处理器具挂架,该挂架包括多个处理器具保持部件,各保持部件包括一个筒状部,在该筒状部内部形成有保持槽,该保持槽用于保持操作部无挂环的内窥镜用附件,在该筒状部前方的壁开设有容许内窥镜用附件的细轴部通过的通过槽,所述通过槽与所述保持槽连通,并且所述通过槽的直径小于所述保持槽的直径。在所述通过槽一侧的下方,所述筒状部延伸设置有钩状部,该钩状部用于保持操作部有挂环的内窥镜用附件。所述保持部件与保持板可错开地接合,并且保持板与支柱可错开地接合。日本特开2005-32394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医疗用具悬架装置,该装置采用的处理器具保持部件与日本特开2005-160736号公报中的处理器具保持部件结构完全相同。上面已经提到,在内窥镜检查和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多个内窥镜用附件更换使用的情况。上述处理器具保持部件在实际使用中,当在同一个保持部件同时保持操作部无挂环的内窥镜用附件和操作部有挂环的内窥镜用附件时,保持于钩状部的有挂环的内窥镜用附件会对保持于保持槽中的无挂环的内窥镜用附件的取放造成干涉。只有在取下操作部有挂环的内窥镜用附件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无挂环的内窥镜用附件的取放,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是极不方便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放医用附件时不会发生干涉、取放方便的医用附件保持件。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医用附件保持件,其包括保持件主体板,所述保持件主体板用于与医用附件保持架的挂杆相接合;所述保持件主体板上设置有至少一组保持结构,所述保持结构包括供医用附件插入的插槽构件和用于钩挂保持医用附件的钩状构件,所述插槽构件与所述钩状构件在所述保持件主体板的长度方向上相互错开。采用该医用附件保持件,由于所述插槽构件与所述钩状构件在所述保持件主体板的长度方向上相互错开,可以保证操作部有挂环的医用附件的取放与操作部无挂环的医用附件的取放互不干涉,使得取放医用附件时极为方便。本技术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医用附件保持件,所述插槽构件设有保持槽,并且所述插槽构件在远离所述保持件主体板的一侧设有与所述保持槽连通的槽形开口,在所述保持件主体板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槽形开口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保持槽的最大宽度;所述钩状构件设置有钩状突起,所述钩状突起用于钩挂所述医用附件的操作部的挂环;所述保持槽与所述钩状突起在所述保持件主体板的厚度方向上相互错开。采用该医用附件保持件,使得所述保持槽与所述钩状突起在所述保持件主体板的长度方向上和厚度方向上均相互错开,因此可以增大分别保持在保持槽和钩状突起的医用附件之间的距离,有效避免了它们之间的碰撞,同时也方便对它们的拿取。 本技术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医用附件保持件,所述钩状突起以随着远离所述保持件主体板而在所述保持件主体板的长度方向上逐渐远离距离所述钩状突起最近的保持槽的方式,相对于所述保持件主体板倾斜。这种设置进一步保证了,当从钩状突起上钩挂操作部有挂环的医用附件时,可以避免对距离所述钩状突起最近的保持槽中的医用附件的取放造成干涉。本技术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医用附件保持件,所述钩状突起包括包括钩挂部,其在所述保持件主体板的厚度方向上延伸;与所述钩挂部一体成型的外端部,所述外端部与所述钩挂部之间具有90°至180°夹角并且所述外端部在所述保持件主体板的高度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钩挂部的上方。当所述医用附件保持件钩挂操作部带挂环的医用附件时,医用附件的挂环钩挂在所述钩挂部。所述外端部与所述钩挂部之间具有90°至180°夹角并且所述外端部在所述保持件主体板的高度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钩挂部的上方,这样,在所述保持件主体板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外端部相对于所述钩挂部向上翘起,当钩挂在所述钩挂部的医用附件从所述钩状突起滑落时需要越过所述外端部,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操作部有挂环的医用附件从钩状突起滑落。本技术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医用附件保持件,所述钩挂部的长度大于8mm ;所述钩状突起的外端部在所述保持件主体板的高度方向上的投影大于4mm。在所述钩状突起钩挂所述医用附件的操作部的挂环时,由于所述挂环具有一定的厚度,相应地设置所述钩挂部的长度大于8_保证了对所述挂环预留了足够的悬挂空间。优选地,设置所述外端部在所述保持件主体板的高度方向上的投影大于4_,可以有效地防止操作部有挂环的医用附件滑落。本技术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医用附件保持件,所述保持槽为圆形槽,其半径在7. 5mm-10. 5mm的范围内。本技术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医用附件保持件,所述槽形开口具有上部宽下部窄的截锥形的形状,在所述保持件主体板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槽形开口的上端长度在5. 5mm-10mm的范围内,下端长度在4. Omm-7. 5mm的范围内。这样设置,可以保证与所保持的医用附件的尺度匹配。本技术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医用附件保持件,在所述保持件主体板的长度方向上,所述保持槽与所述钩状突起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8mm-38mm。当在所述保持件主体板上设置多组保持结构时,保持槽与钩状突起间隔设置,这里所说的所述保持槽与所述钩状突起之间的最短距离,是指所述保持槽与最近的钩状突起之间的距离。该最短距离大于18mm,保证了操作部有挂环的医用附件的取放与操作部无挂环的医用附件的取放互不干涉,使得取放医用附件时极为方便。该最短距离小于38mm,能够使得保持槽和钩状突起的分布紧凑,从而减小保持件的尺寸,节省空间。本技术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医用附件保持件,在所述保持件主体板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各组保持结构的间距为35mm-80mm。这种设置使得取放医用附件不发生干涉的同时,又能够使得各组保持结构以及各组保持结构的插槽构件和钩状构件的分布紧凑,从 而减小保持件的尺寸,节省空间。本技术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医用附件保持件,所述保持结构与所述保持件主体板一体地成型。这样,在生产本技术所述的医用附件保持件时,只需要一个模具即可进行生产,而不像现有技术那样对不同的构件需要不同的模具进行生产,从而可以减少生产模具的数量,节省生产保持件的成本。本技术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医用附件保持件,所述保持件主体板在其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置所述保持结构。这种设置使得在同一保持件主体板上可以尽可能多地设置保持结构,从而减小保持件的尺寸,节省空间。 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安装上述医用附件保持件的医用附件保持架。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能够被更清楚地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I是本技术所述医用附件保持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沿保持件主体板长度方向观察图I所示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附件保持件(1),其包括保持件主体板(2),所述保持件主体板(2)用于与医用附件保持架(6)的挂杆(603)相接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件主体板(2)上设置有至少一组保持结构(3),所述保持结构(3)包括供医用附件插入的插槽构件(4)和用于钩挂保持医用附件的钩状构件(5),所述插槽构件(4)与所述钩状构件(5)在所述保持件主体板(2)的长度方向(L)上相互错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俊伟,黄新,洪烨,何立帆,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北京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