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自力专利>正文

透风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67175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3:18
一种透风伞,包括:伞面(1)以及支撑伞面(1)的多根伞骨(2),所述伞面(1)包括位于中部的主体伞布(11)和位于周边的外围伞布(12),所述主体伞布(11)的外侧边缘搭盖于外围伞布(12)的内侧边缘之上;所述主体伞布(11)为一块整体的方形伞布,该方形主体伞布(11)的四个角部连接于伞骨(2)处,该方形主体伞布(11)的每一边与所述外围伞布(12)之间设有若干个连接点(3),主体伞布(11)和外围伞布(12)相邻连接点(3)之间的空隙形成可供伞面内外空气流通的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透风伞不仅制作方便快捷、节省伞布和工时、还能防止伞面缝接处的针孔发生漏水现象,并方便在主体伞布上印刷整体的图案,因而更加美观实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日常使用的伞具,特别是涉及一种伞面上设有可供空气流通空隙的透风伞
技术介绍
现有的透风伞,如图I所示,其伞面由中部的主体伞布91和周边的外围伞布92组成,主体伞布91的外侧搭接于外围伞布92的内侧上方并在伞骨的位置处缝接固定,主体伞布91和外围伞布92在相邻伞骨之间的位置留有空隙并不缝接由此形成可供伞内外空气流通的通道。但是现有的这种透风伞,其主体伞布91是由多片三角形的伞布单元拼接而成,外围伞布92则是由多片梯形的伞布单元拼接而成,由此使得伞面制造起来较为麻烦,伞布损耗较多,而且伞布单元之间的缝接处93还可能产生漏水的现象,也不方便在伞面上印刷整体的图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制造方便、节省伞布且不会漏水的透风伞。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透风伞,包括伞面以及支撑所述伞面的多根伞骨,所述伞面包括位于中部的主体伞布和位于周边的外围伞布,所述主体伞布的外侧边缘搭盖于所述外围伞布的内侧边缘之上。所述主体伞布为一块整体的方形伞布,该方形主体伞布的四个角部连接于所述伞骨处,该方形主体伞布的每一边与所述外围伞布之间设有若干个连接点,主体伞布和外围伞布相邻连接点之间的空隙形成可供伞面内外空气流通的通道。所述外围伞布由四片组成,每一片分别与所述方形主体伞布的一边连接。所述外围伞布由八片组成,每两片拼接后分别与所述方形主体伞布的一边连接。所述主体伞布为正方形,支撑所述伞面的伞骨有8根、12根或者16根。所述方形主体伞布的四个角部连接于所述伞骨的外端部。所述方形主体伞布的边与所述外围伞布之间的连接点位于该主体伞布的边与伞骨的相交处以及该条边位于相邻伞骨之间的中点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透风伞的主体伞布采用一块整体的方形伞布,其边缘与外围伞布通过若干点连接,由此不仅能实现透风效果,而且节省了缝接伞布的工序,从而节省了伞布和工时、制作方便快捷、防止漏水,还可以在主体伞布上印刷整体的图案,非常美观实用。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的透风伞其伞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透风伞其伞面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透风伞包括伞面I以及支撑所述伞面I的多根伞骨2,其中,所述伞面I又包括位于中部的主体伞布11和位于周边的外围伞布12,所述主体伞布11的外侧边缘搭盖于所述外围伞布12的内侧边缘之上,两者重叠的宽度大约为2-5厘米。本技术的特别之处在于所述主体伞布11采用一块整体的方形伞布,不但方便裁剪、节省伞布,而且无需缝接、制作简单快捷、不会漏水、还适合在上面印刷整体图案。该方形主体伞布11的四个角部连接于所述伞骨2处,该方形主体伞布11的每一条边与其所搭盖的外围伞布12之间设有若干个连接点3,这样收伞时就不会产生垂边的现象,主体 伞布11和外围伞布12相邻连接点3之间的空隙形成可供伞面内外空气流通的通道,使得伞具有透气的效果。如图2所示,所述外围伞布12可以由四片等腰三角形的伞布组成,每一片三角形伞布分别与所述方形主体伞布11的一条边连接。又或者,所述外围伞布12也可以由八片直角三角形的伞布组成,每两片直角三角形伞布的直角边相对拼接后分别与所述方形主体伞布11的一条边连接。本技术的透风伞尤其适用于具有8根、12根或者16根伞骨2的伞,此时,所述主体伞布11为一正方形。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撑伞面的伞骨2有8根,主体伞布11的四个角部固定连接于其中四根伞骨2外端部的尾珠处,四片外围伞布12的外端角则分别固定连接于其余四根伞骨2外端部的尾珠处,外围伞布12的左右两个角部则分别连接于左右两邻侧的伞骨2外端,主体伞布11的角部与外围伞布12的外端角间隔布置于伞的周边。当然,上述主体伞布11尺寸较小时,其四个角部也不一定要连接于伞骨2的外端珠尾处,可以连接至伞骨2较内侧的位置处。本实施例中,所述方形主体伞布11每条边与所述外围伞布12之间的连接点3有五个,其中三个连接点3位于主体伞布11这条边与三根伞骨2的相交处,另两个连接点3位于这条边上相邻伞骨2之间的中点处,主体伞布11相邻边相交处共用一个连接点3。所述主体伞布11每条边两端的连接点也可以不要,而改为主体伞布11角部与外围伞布12两侧均直接连接于伞骨2的外端部。上述连接点的布置方式既能保证主体伞布11与外围伞布12之间的空隙足够大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又能防止收伞时产生垂边现象。当然,根据伞面的实际大小,连接点的数量也可以适当增减,并不以此为限。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透风伞,包括伞面(I)以及支撑所述伞面(I)的多根伞骨(2),所述伞面(I)包括位于中部的主体伞布(11)和位于周边的外围伞布(12),所述主体伞布(11)的外侧边缘搭盖于所述外围伞布(12)的内侧边缘之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伞布(11)为一块整体的方形伞布,该方形主体伞布(11)的四个角部连接于所述伞骨(2)处,该方形主体伞布(11)的每一边与所述外围伞布(12)之间设有若干个连接点(3 ),主体伞布(11)和外围伞布(12)相邻连接点(3 )之间的空隙形成可供伞面内外空气流通的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透风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伞布(12)由四片组成,每一片分别与所述方形主体伞布(11)的一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透风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伞布(12)由八片组成,每两片拼接后分别与所述方形主体伞布(11)的一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透风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伞布(11)为正方形,支撑所述伞面(I)的伞骨(2)有8根、12根或者16根。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透风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主体伞布(11)的四个角部连接于所述伞骨(2)的外端部。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透风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主体伞布(11)的边与所述外围伞布(12)之间的连接点(3)位于该主体伞布(11)的边与伞骨(2)的相交处以及该条边位于相邻伞骨(2 )之间的中点处。专利摘要一种透风伞,包括伞面(1)以及支撑伞面(1)的多根伞骨(2),所述伞面(1)包括位于中部的主体伞布(11)和位于周边的外围伞布(12),所述主体伞布(11)的外侧边缘搭盖于外围伞布(12)的内侧边缘之上;所述主体伞布(11)为一块整体的方形伞布,该方形主体伞布(11)的四个角部连接于伞骨(2)处,该方形主体伞布(11)的每一边与所述外围伞布(12)之间设有若干个连接点(3),主体伞布(11)和外围伞布(12)相邻连接点(3)之间的空隙形成可供伞面内外空气流通的通道。本技术的透风伞不仅制作方便快捷、节省伞布和工时、还能防止伞面缝接处的针孔发生漏水现象,并方便在主体伞布上印刷整体的图案,因而更加美观实用。文档编号A45B11/00GK202635846SQ201220224160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8日专利技术者黄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风伞,包括:伞面(1)以及支撑所述伞面(1)的多根伞骨(2),所述伞面(1)包括位于中部的主体伞布(11)和位于周边的外围伞布(12),所述主体伞布(11)的外侧边缘搭盖于所述外围伞布(12)的内侧边缘之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伞布(11)为一块整体的方形伞布,该方形主体伞布(11)的四个角部连接于所述伞骨(2)处,该方形主体伞布(11)的每一边与所述外围伞布(12)之间设有若干个连接点(3),主体伞布(11)和外围伞布(12)相邻连接点(3)之间的空隙形成可供伞面内外空气流通的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自力
申请(专利权)人:黄自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