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运动防护护具,具体涉及一种使用剪切增稠液体的护膝护肘,该护膝或护肘由一片状的本体和一防护垫组成,所述本体上、下段均设有使其两侧缘可拆卸式连接的扣件,所述防护垫固定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中段,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垫由面层、背层及设于此面层和背层之间的至少一个防护芯材组成,所述防护芯材由浸渍有剪切增稠液体的多孔弹性载体及将此载体密封套装的柔性囊袋组成。其优点是:在佩戴时柔软舒适,不影响关节的灵活性,而一旦受到冲击瞬间成为坚韧的固体,将冲击力沿防护芯材迅速分散开来,大大降低单位面积的压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运动防护护具,具体涉及一种使用剪切增稠液体的护膝护肘。
技术介绍
在进行各种户内或户外的运动时,时见因滑倒或者和与外物碰撞而造成的运动伤害。为了防范运动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出现了众多运动护具,在容易碰撞受伤的部位配戴具减震效果的护具,以减轻所受的撞击力,例如通过护膝或者护肘来保防护垫或者手肘,一旦跌倒时就可通过护膝或者护肘来减轻撞击的疼痛与伤害。起到上述防护功能的护膝护肘,一般是采用松紧布料制成筒状,在对应膝盖或手 肘处设置一个呈碗装的硬质护罩,在受到撞击时通过硬质的防护罩起到分散并降低撞击力的作用,以减少运动伤害。由于上述结构中的防护罩不能提供变形量或者变形量较小,所以此种护膝护肘为降低对于人体的活动灵活性的影响,防护罩的形状通常是以关节半弯曲状态设计的,而在使用时,关节伸直时防护罩会隆起,关节完全弯曲时护膝护肘会阻碍动作,导致使用者承受着护膝的反作用力,仍然会影响关节的活动。而且由于上述防护罩无法和人体膝关节和肘关节完全贴合,虽能起到一定的分散压强的作用,但是撞击力仍然集中关节的局部位置,是在较为猛烈的撞击力发生时,仍然会造成压迫性骨折与关节软骨的伤害,换而言之,其吸收撞击力的缓冲效果仍旧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护膝护腕存在防护效果和运动灵活性不够理想的缺点,提出一种使用剪切增稠液体的护膝护肘,通过利用剪切增稠液体作为防护材料,同时兼备了良好的抗冲击性和灵活性。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使用剪切增稠液体的护膝护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使用剪切增稠液体的护膝护肘,由一片状的本体和一防护垫组成,所述本体上、下段均设有使其两侧缘可拆卸式连接的扣件,所述防护垫固定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中段,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垫由面层、背层及设于此面层和背层之间的至少一个防护芯材组成,所述防护芯材由浸溃有剪切增稠液体的多孔弹性载体及将此载体密封套装的柔性囊袋组成。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本体上开设有一开口,所述防护垫外周与所述开口形状配合并对应设于所述开口处,所述防护垫的外缘通过若干带子和所述开口的外缘连接。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防护垫的背层大致平坦。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本体的上、下段分别叠置有一片外罩布,所述外罩布和所述本体之间形成若干相互隔离的内胆袋,所述内胆袋内一一设置有一所述的防护芯材;所述本体围合成桶状时,所述内胆袋位于所述开口上下方。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外罩布的周边及中部与所述本体通过车缝线连接为一体,藉此隔离为若干内胆袋。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内胆袋位于所述本体相对所述开口的另一侧。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载体为海绵。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扣件为粘扣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使用剪切增稠液体的护膝护肘在佩戴时柔软舒适,不限制关节的动作,不影响手臂和腿部的灵活性,而一旦受到冲击瞬间成为坚韧的固体,将冲击力沿防护芯材迅速分散开来,大大降低单位面积的压强。当冲击力消失之后,剪切增稠液又恢复液体状态,织物也重新变软符合人体受力要求。采用这种结构将关节部位的运动伤害降至最低,且具有配戴的舒适性等优点,适于长时间运动使用。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其示例性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技术上述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护肘伸展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护肘弯曲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护肘展开状态示意图;图4为防护芯材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4所示,标号分别表示本体I、搭接部11、粘扣带111、开口 12、外罩布13、开口 14、防护垫2、带子21、面层22、背层23、防护芯材3、囊袋31、海绵32。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使用剪切增稠液体的护肘,由本体I和防护垫2组成。其中,本体I的材料和常见起到制动作用的简易护肘的材料相同,所采用可伸缩的弹性材质能服帖的包覆在人体肘部,并且不影响工作的灵活性。参见图3所示,本体I展开为片状,其左侧的上、下段分别延伸设置有一搭接部11,搭接部11的内侧设置有粘扣带的母面(带钩的刺毛面),同时本体I的右侧内表面对应的设置有两片粘扣带的子面(柔软的圆毛面),藉此本体I实现其两侧缘的可拆卸式连接。粘扣带的设计是为了使护具适用于任何年龄段,任何体形胖瘦的人,可以自行调解护具的松紧度。本体I的右侧开设有一个开口 12,开口 12的位置和形状对应人体的肘部设置,防护垫2外周形状和开口配合并对应设于所述开口 12处。防护垫2包括位于外侧的面层22和位于内侧的背层23,面层22和背层23的外缘接合使二者围合成一个腔体,此腔体内套装有一个的防护芯材3。而且防护垫2的外缘通过四条带子21与所述开口 12外缘连接。参见图1,四条带子21均布于所述防护垫2和开口 12之间,每条带子21 —端固定在防护垫2的外缘上,另一端与开口 12的外缘连接。另外,本体I的中部还开设一个相对较小的开口14,在护肘围合成桶状并对应佩戴在人体肘部时,此开口 14位于肘关节的内侧,弯曲伸直手臂时不受阻碍,动作能更灵活自如。所述本体I左侧外表面上分别叠置有两片外罩布13,外罩布13宽度和搭接部11的宽度相同,每一外罩布13由搭接部11的端部起沿本体I的长度方向分布,并超出搭接部11 一段长度,所述外罩布13的周边及中部与所述本体I通过车缝线连接为一体,藉此,外罩布13和本体I之间形成若干相互隔离的内胆袋,所述内胆袋内一一套装有一个防护芯材3。内胆袋内的防护芯材3呈长条状。当本体I围合成桶状时,所述内胆袋位于所述开口 12的上、下方。而上述的两种防护芯材3由于设置位置不同而导致形状不同,其结构和功能一样,均通过剪切增稠液体来实现缓冲撞击力的效果。参见图4,防护芯材3由浸溃有剪切增稠液体的海绵32及将此海绵32密封套装的柔性囊袋31组成。剪切增稠液是一种处在固液混合状态的纳米粒子悬浮液,制备时将极其细小的纳米球形微粒(优选的采用Si02坚球形微粒)混入到不挥发、流动性好的无毒液体(优选的采用聚乙二醇)中所形成悬浮液。剪切增稠液正常情况下呈液态,而当液体受到冲击时,其中的纳米球形微粒相互碰撞形成了对这种冲击的抵抗力,当冲击力足够大时,这些粒子激烈碰撞而使剪切增稠液变为固态。和常规的碗状的硬质防护罩不同,面层22和背层23均由具有良好弹性的材料制 成,而防护芯材3具有良好的柔性,故此防护垫2不必采用碗状的结构,其背层23大致平坦,面层22略具有一定的弧线,使二者之间的腔体中间厚外缘薄,而其内防护芯材3的形状与其腔体形状配合。当手臂伸直时,防护垫2伸展并服贴地顺着手臂曲线;当手臂弯曲时,带子21牵动防护垫2使之弯曲,依然贴着手肘。本技术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技术以上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之一,为篇幅限制,这里不能逐一列举所有实施方式,任何可以体现本技术权利要求技术方案的实施,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如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护具为护肘,而由于腿部的护膝原理与护肘相似,因此只需将上述实施例中结构略作变动即可应用到护膝上,这些基于人体膝盖部分做出的相应改动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习见手段,故此不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使用剪切增稠液体的护膝护肘,由一片状的本体和一防护垫组成,所述本体上、下段均设有使其两侧缘可拆卸式连接的扣件,所述防护垫固定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中段,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垫由面层、背层及设于此面层和背层之间的至少一个防护芯材组成,所述防护芯材由浸渍有剪切增稠液体的多孔弹性载体及将此载体密封套装的柔性囊袋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忠刚,周逸昀,张怡雯,张溯,季遥,张逸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七宝中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