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装置及通信终端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65977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2:37
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天线装置及通信终端设备中,由流过供电天线(30)的线圈导体的电流i0在第一升压导体(41)中感应出电流i10,该电流i10环绕在第一升压导体(41)的周围。此外,由流过供电天线(30)的线圈导体的电流i0在第二升压导体(42)中感应出电流i2,该电流i2环绕在第二升压导体(42)的周围。此外,由流过第二升压导体(42)的电流i2在第一升压导体(41)中感应出电流i12,该电流i12环绕在第一升压导体(41)的周围。这样,构成了辐射板形状的自由度较高,不要求辐射板和线圈导体的位置关系具有较高的位置精度,不容易受附近金属物体影响的天线装置及通信终端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通过电磁场信号与对方侧设备进行通信的RFID系统、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天线装置及通信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对RFID系统、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的利用逐渐增加,为了在移动电话等移动电子设备彼此之间、或移动电子设备与读写器之间进行通信,在各设备上装载有通信用的天线。在专利文献I中揭示了这些天线中装载于移动电子设备的天线。·图I (A)为专利文献I中所示的无线IC器件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图I (B)为表示此无线IC器件的供电电路基板和辐射板的配置关系的图。该无线IC器件I具备处理规定的无线信号的无线IC芯片5、与无线IC芯片5相连且具有供电电路的供电电路基板4,该供电电路包含至少一个线圈图案23、以及辐射由供电电路基板4提供的发送信号的同时,对接收信号进行接收并将该信号提供给供电电路基板4的辐射板3。辐射板3在其一部分具有开口部7和与该开口部7连接的狭缝部6,从线圈图案23的卷绕轴方向俯视时,辐射板3的开口部7和线圈图案23的内侧区域重合,且内侧区域和开口部7的面积大致相同。在图I (A)中,当发送无线信号时,信号电流从无线IC芯片5流至线圈图案23,由该电流产生的感应磁场H的分布为如图中虚线所示穿过开口部7。通过感应磁场H,如图I(B)所示,在开口部7的周围部分产生感应电流II,12。这里,因为在开口部7上连接有狭缝部6,该感应电流II,12在狭缝部6处其流动被限制。由此,在辐射板3中,由感应电流II,12感应出磁场H。无线信号通过该磁场发送。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国际公开第2009/142114号刊物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由于在辐射板中需要开口部和狭缝部,故对辐射板的形状有限制,此外,要求辐射板和线圈导体的位置关系具有较高的精度。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辐射板的形状自由度较高,不需要辐射板和线圈导体的位置关系具有较高位置精度的天线装置及通信终端设备。本专利技术的天线装置具有供电天线,该供电天线具有与供电电路连接的线圈导体;第一升压导体,该第一升压导体通过电磁场与所述供电天线的所述线圈导体耦合;以及第二升压导体,该第二升压导体通过电磁场与所述第一升压导体耦合且通过电磁场与所述供电天线I禹合。例如,在俯视下,线圈导体的第一端部与第一升压导体的第一端部重合(重叠),线圈导体的第二端部与第二升压导体的第一端部重合,第一升压导体的第二端部与第二升压导体的第二端部重合。根据该结构,由供电天线在第一升压导体中感应出电流,由第一升压导体及供电天线在第二升压导体中感应出电流。根据该结构,由于不需要开口部和狭缝部,通过设置第一升压导体和第二升压导体,提高了辐射板(第一第二升压导体)的形状的自由度。若所述第一升压导体比所述第二升压导体大的话,与第一升压导体和第二升压导体的大小相等的情况相比,两个升压导体的配置的自由度更高,装入电子设备也更容易。而且,若供电天线和第一升压导体的距离比供电天线和第二升压导体的距离小的话,与较小的第二升压导体和供电天线强耦合的情况相比,较大的第一升压导体和供电天线强耦合可以得到良好的天线特性。本专利技术的通信终端设备具备天线装置和供电电路,该天线装置具有供电天线, 该供电天线具有线圈导体;第一升压导体,该第一升压导体通过电磁场与所述供电天线的所述线圈导体耦合;以及第二升压导体,该第二升压导体通过电磁场与所述第一升压导体耦合且通过电磁场与所述供电天线耦合,该供电电路与所述线圈导体连接。所述第一升压导体为例如通信终端设备的壳体或者收容于该装置的壳体内的金属物体。根据该结构,作为第一升压导体不需要设置特别的构件,减少了元器件数量,可以实现小型低成本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不需要具有开口部和狭缝部的辐射板,通过设置第一升压导体和第二升压导体,提高了辐射板(第一第二升压导体)的形状的自由度。此外,不要求辐射板即第一第二升压导体和线圈导体的位置关系具有较高的位置精度。附图说明图I (A)为专利文献I中所示的无线IC器件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图I (B)为表示此无线IC器件的供电电路基板和辐射板的配置关系的图。图2 (A)为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1的简要俯视图、图2 (B)为天线装置101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3为表示天线装置101的工作原理的图。图4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2的分解立体图。图5为表示第二升压导体62、供电天线50、铁氧体片63的形状和位置关系的分解立体图。图6为天线装置102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7为表示天线装置102的工作原理的图。图8 (A)为天线装置103的俯视图,图8 (B)为天线装置103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9为表示天线装置103工作原理的图,且表示供电天线50、第一升压导体61以及第二升压导体62相互之间的耦合方式。图10 (A)为天线装置104的俯视图,图10 (B)为天线装置104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11为表示天线装置104工作原理的图,且表示供电天线50、第一升压导体61以及第二升压导体62相互之间的耦合方式。图12 (A)为天线装置105的俯视图,图12 (B)为天线装置105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13为表示天线装置105工作原理的图,且表示供电天线50、第一升压导体61以及第二升压导体62相互之间的耦合方式。标号说明i0…电流i 10,i 12 …电流 i2…电流30…供电天线31···支撑薄膜32…线圈导体32EL···线圈导体的第一端部32E2…线圈导体的第二端部41…第一升压导体41E1…第一升压导体的第一端部41E2…第一升压导体的第二端部42…第二升压导体42E1…第二升压导体的第一端部42E2…第二升压导体的第二端部50···供电天线61…第一升压导体62…第二升压导体63…铁氧体片64…印刷布线板65…杆状天线66…摄像元件101 105…天线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2及图3,关于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天线装置进行说明。图2 (A)为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1的简要俯视图、图2 (B)为天线装置101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天线装置101具备供电天线30、第一升压导体41以及第二升压导体42。如图2(B)所示,供电天线30为由在聚酰亚胺薄膜那样的绝缘支撑薄膜31上形成矩形螺线状的线圈导体32制成。第一升压导体41由在聚酰亚胺薄膜那样的绝缘支撑薄膜上形成导体膜制成。同样地,第二升压导体42由在聚酰亚胺薄膜那样的绝缘支撑薄膜上形成导体膜制成。线圈导体32的第一端部32E1和第一升压导体41的第一端部41E1重合。由此,第一升压导体41通过电磁场与供电天线30的线圈导体32耦合。另外,线圈导体32的第二端部32E2和第二升压导体42的第一端部42E1重合。由此,第二升压导体42通过电磁场与供电天线30的线圈导体32耦合。而且,第一升压导体41的第二端部41E2和第二升压导体42的第二端部42E2重合。由此,第一升压导体41通过电磁场与第二升压导体42耦合。图3为表示上述天线装置101的工作原理的图。图3 (A)表示供电天线30和第一升压导体41的耦合方式。如图3 (A)所示,由流过供电天线30的线圈导体的电流i0在第一升压导体41中感应出电流iio。也就是说,在供电天线30和第一升压导体41的重合部分,由于电流iO,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用水邦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